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和源。中原处于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所在。不论是史前考古,还是早期文献中有关鸿蒙初开时代的诸多传说,都证明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文明出现之前,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伏羲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始肈华夏文明之基;黄帝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市),始行划野分疆之制。文明从这里起源,姓氏从这里发端。据统计,当今中国的100个大姓,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以人口数量多少排列的300个大姓,有171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中原是当之无愧的根文化之地,也是海外华人公认的寻根问祖之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提升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内涵。挖掘中华姓氏、文字沿革、功夫文化、轩辕故里等根亲祖地文化资源优势,提升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这就是让海内外华人找到回家的路,让漂流在海外游子的灵魂有所归。
主持人:贺 新
嘉 宾:
卫绍生(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李立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
范修芳(河南省旅游局局长)
根亲文化构筑了中华民族“家的信仰”
根亲文化的认同是构建民族精神家园的基石
记者:《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 “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挖掘中华姓氏、文字沿革、功夫文化、轩辕故里等根亲祖地文化资源优势,提升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 《指导意见》对于中原文化中的根亲祖地文化特别予以强调,那么,作为研究中原文化的专家,两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根亲文化”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吗?
卫绍生: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中华文化的诞生地,许多姓氏的发源地,中华人文精神的发轫地,重要传世经典的产生地,具有非常丰富的根亲文化资源。可以说,根亲文化是中原文化的独特优势,是其他区域文化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指导意见》对于中原文化中的根亲祖地文化特别予以强调,其中的中华姓氏和轩辕故里属于血脉之根,而文字沿革和功夫文化则属于文化之根,但都属于根亲祖地文化资源。
李立新:根亲文化的本质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对于“家”与“根”的信仰和崇拜。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注重乡情祖谊的民族,古人甚至给动物、植物也赋予这种情怀,所谓“木本水源”、“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狐死首丘,越鸟南栖”,等等,如果骂某人“数典忘祖”,那是对他最严厉的责骂,简直连禽兽都不如。“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尊祖敬宗、报本反始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性,正是一种来自祖先遥远血脉里的神秘力量,把后世祖孙凝聚在一起,在他们心中充满了共同的骄傲和荣光。正是这种对祖根的依恋、对亲缘的向往、对故国家园的魂牵梦绕、对中华文化的自豪认同,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情感中不断酝酿、发酵、积淀、升华,最终形成强烈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记者:文化与旅游有着天然的联系,那么作为以旅游的形式进行根亲文化的实践探索者,您又怎样理解“根亲文化”?
范修芳:我觉得,河南的“根亲文化”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根”,一个是“亲”。不论从文化的角度还是从血缘的角度,“老家河南”都实至名归。中国的都城文化、青铜文化、甲骨文化,儒、道、法、佛等元典思想文化,无不以河南为圆心向外发散;老庄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佛教文化、易学文化等,都在中原地区孕育而生,因此说河南文化具有原初性,是各种文化的根源和根脉毫不为过。姓氏是区分人类血缘与族群关系的文化符号,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是联系全球华人的重要纽带。河南是中国姓氏的主要发源地,中原姓氏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国脉、文脉,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信息学遗产。
根亲文化的认同是构建民族精神家园的基石
记者:各位都谈到了中华民族对“家”,对“根”的信仰和情结,是不是可以说,我们中原地区的“根亲文化”让所有想要认祖归宗的华夏子孙找到了“家”和“根”?而我们的“根亲文化”已经被所有华人认同?
李立新: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说:“中原地区是中华儿女心灵的故乡。”河南特有的根亲文化得到了海内外华人广泛的认同,是连接海内外华人的纽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石。
中华民族有伏羲、神农、黄帝、颛顼、帝喾等12大人文始祖,他们大都出自河南或主要活动于河南。据河南省社科院的研究发现,河南在寻根方面具有开发价值的姓氏有341个、遗存1098处、河南籍名人2947个。其中,在以人口多少而排序的300个中华大姓中,有171个起源于河南或部分源头在河南;前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直接起源于河南,有98个姓氏的郡望地在河南,这些姓氏涉及当代华人的90%,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河南是中华姓氏资源第一大省,中华姓氏的主根在以河洛地区为核心的中原地区。
由于历史上中原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同时也是政治交争,战乱频仍,天灾不断的多难之区,所以历史上中原人口不断外迁,其主要迁出目的地是东南沿海地区。在台湾百家大姓中,有76姓源于河南或部分源头在河南,约占台湾总人口的85%以上。前十大姓,即陈、林、黄、张、李、王、吴、蔡、刘、杨,占台湾总人口的51%。十大姓中只有杨姓不源于河南,但杨姓著名的郡望为弘农,即在今河南灵宝。陈、林二姓,合起来占台湾总人口的19%强,几乎每5个台湾人中,便有一个人姓陈或姓林,正所谓 “陈林半天下”。而陈、林二姓则分别起源于河南淮阳和卫辉。还有一项统计资料表明:在台湾的100大姓中,有63姓的族谱里均记载着其先祖来自“光州固始”,即今河南固始县。
享誉海外的“客家人”是由中原人多次南迁形成的,他们有别于当地土著居民为“客居”,因而被称为“客家人”,今天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有近一半都是“客家人”。如今,“客家人”大约有4500万人,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江西、广西、四川、湖南、贵州等9个省(区)。无论何处的客家人,他们的家谱里都记载着祖根在河南的河洛一带。他们操中原古音,习中原古俗,不忘根本,以“根在河洛”为荣。
历史上中原移民线路虽然非常复杂,但是主要路径是从河洛故土,经江西、迁往福建,再从福建迁往台湾及海外。所以厦门大学黄典成教授撰文指出:“台湾同胞的祖根,500年前在福建,1300年前在河南”。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在河南。
此外,像河图洛书、周易八卦、最早的汉文字体系甲骨文、《说文解字》、活字印刷术等这些中华文化史上标志物都出现在河南;中国的儒家、道教、佛教均发端于中原;中国的商业文化起源于河南等等。中原文化的内涵包括产生于这一地区的以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为代表的原始文化,夏、商、周三代文明,老学、儒学和墨学等中华元典文化,以及此后的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与佛教文化等等,此外,在盘古开天地、夸父追日、河图洛书、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中,已隐藏着中华民族精神起源的密码。如此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文化、母文化,客家文化、闽台文化、岭南文化等都渊源于河洛文化。中原文化不仅在地望上居于中国诸区域文化的中心位置,而且在整个中华文明的文明体系中,也处于核心地位。中原文化就像花心,周边其他区域文化是花瓣,正是由于花心的不停绽放,才形成了中华文明这朵璀璨的文明之花。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在中原。
弘扬根亲文化“带”全球华人“回家”
记者:将于3月24日在新郑市举行的壬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也是我们弘扬“根亲文化”的活动之一。那么,“家”找到了,如何把全球华人都“带回”家来,这应该是把弘扬发展“根亲文化”落到实处的具体问题了。
卫绍生:是的。根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多种选择,多条路径。但是,就河南的现实情况而言,实现根亲文化与旅游的结合,通过根亲文化丰富和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扩大景区的知名度和认知度,无疑是最佳选择,也是最可行的路径。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开发文化旅游,是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的最佳选择。河南的许多根亲文化资源,有的处于旅游景区,有的距离景区不远,有的在通往景区的线路上,这为结合旅游景区开发利用根亲文化资源创造了可能,提供了便利。仍以姓氏文化资源为例,假如能够对现有姓氏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依托淮阳太昊陵景区或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景区,建设中华姓氏文化园和中华姓氏博物馆,以之为载体,把中华姓氏的起源、流变、迁徙、传播、影响,单一姓氏的起源、流变、迁徙、郡望、堂号、族谱、家谱、名人,辅以生动感人的故事传说,通过现代科技进行形象化展演,不仅可以使之成为景区最具视觉冲击和情感萦系的重要景点,而且可以进一步扩大景区的知名度认知度和影响力,为景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范修芳:用旅游的方式传播、弘扬河南的“根亲文化”无疑是最直接、最快捷和最有效的。将河南“根亲文化”发扬光大,我认为要做到三点:一是要提高站位、准确定位。要站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高度,准确把握“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的内涵,将弘扬“根亲文化”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不断增强中原崛起的“软实力”,不断强化河南振兴的“硬保障”。二是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把旅游业作为弘扬“根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平台来抓,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特别是要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华姓氏文化节、中原根亲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办出档次、办出影响。三是要创意策划、创新产品。要聘请海内外文化大家、旅游专家帮助我们策划,推出一系列新的产品,向市场推出一批以“根亲文化”为核心的影视作品、动漫卡通、手机短片、旅游纪念品等,为根亲文化打造多个支点。
这里有两个例子。一个是我们连续4年举办了“豫台旅游高峰论坛”。特别是去年,我们策划了“寻找同根同源的感动—河南旅游走进台湾”活动,并首次将豫台旅游高峰论坛放到了台湾举办。同时我们策划了“穿越台湾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穿越台湾农庄、2012年穿越台湾校园、2013年穿越台湾企业。通过这些活动,台湾群众对河南的文化更加认同、对河南的景区更加向往,去年来我省旅游的台湾游客保持了21.8%的增长,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另一个是我们连续两年举办了以“认知中华从河南开始”为主题的豫港旅游双向合作交流活动,去年我们在国家旅游局的支持下启动实施了“百名香港业界精英看河南”、“千名香港商界精英访河南”、“万名港人游河南”的“百千万”计划,并联合香港旅发局发出诚信品质游的倡议,在去年全国香港游客略有下降的情况下,我省实现了33.1%的增长。而且去年省旅游局从香港引资1亿元,与嵩山少林寺武术馆共同打造《禅意少林》节目。今年3月8日至12日,利用国家旅游局“2012中国欢乐健康游”宣传推广活动在香港举办的时机,省旅游局带领部分省辖市旅游局、5A级旅游景区、组团旅行社在香港举行了“认知中华从河南开始河南旅游产品推广暨项目招商说明会”及系列宣传推广活动,进一步巩固了2011年豫港旅游双向交流与合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