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报与四川大学携手举办了“巴蜀文化与文化强国战略论坛。“神奇的自然世界、神秘的文化世界、神妙的心灵世界,这就是巴蜀文化总的特征”,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论坛上这样说道。
论坛由四川大学和本报“光明讲坛”版共同举办。巴学和蜀学领域的近十位专家学者走进四川大学,从文献典籍、文化工程和休闲风尚等多方面,与二百多位师生一起交流了最新研究心得,共商巴蜀文化发展大计。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在会上致辞,他说:“巴蜀文化作为华夏文化的重要分支,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等地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明。四川大学植根巴蜀文明沃土,汲取蜀学文化精髓,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具有巴蜀特质、带有川大烙印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
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会长章玉钧在题为“培根延脉固本,推进文化强省”演讲中指出:“《巴蜀文化通史》和《巴蜀全书》两项文化工程的编纂出版,将会增强我们的文化竞争力和软实力。”四川大学林向教授说:“巴蜀文化区对中国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都起到了流动、储存、调节、融合、扩散等的‘水库效应’。”四川大学教授舒大刚认为:“研究巴蜀文化乃至中华文明,首应关注和整理这些巴蜀文献,充分发掘其中的文化精华。”
本报副总编辑刘伟出席了本次论坛。”(记者余长安、计亚男)
相关链接:校长谢和平院士在“巴蜀文化与文化强国战略”论坛上的致辞(2011年6月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由光明日报社和四川大学共同主办的“巴蜀文化与文化强国战略”论坛。首先,我谨代表东道主四川大学,向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各位领导、专家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学校建设发展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本次论坛的成功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之所系、脉之所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是亿万炎黄子孙共同守护的精神家园,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巴蜀文化作为华夏文化的重要分支,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荆楚文化等地域文化,共同构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巴蜀文化底蕴深厚、悠久绵长,孕育了三星堆青铜文明,历经了金沙文化玉器时代,三国蜀汉文化流光溢彩,藏、羌、彝少数民族文化独具魅力;巴蜀大地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巴蜀自古多才俊,文翁治蜀文教敷,太白诗仙李白、宋代文豪苏轼、画坛巨擘张大千、文坛英杰郭沫若等大批文人大师汇聚于此,孙中山先生曾感言“惟蜀有才,奇瑰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