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虫有情:老南宁难舍的童年旧梦

时间:2010-08-12 18:41   来源:广西新闻网

  因为它就象虫子,所以叫粉虫。粉虫是大米泡水再用石磨磨成的粉,再把磨好的粉烝熟,用手工做成,吃起来QQ的,非常有嚼头。

  最忘不了当年的东南菜市、观音阁下和南环路口的交汇处,那个肥婶开的粉虫摊了。每逢我软硬兼施,好不容易从爸爸、妈妈、奶妈手里讨够五分钱,我总是爱往她那里跑。把钱一分分地摆在肥婶面前,眉开眼笑的肥婶就会给我端来一小瓷碗油光光,白嫩嫩里夹着桃红染色的粉虫,又浇上麻油、苏梅酱,酸醋豉油辣椒酱,再放上一小撮氽过滚水的绿豆芽和韭菜,还有一丁点酸豆角或者酸菜,可谓色、香俱全。五十年代的五分钱是很值钱的,五分钱的生意,就这么复杂,味道自然也是不错的,又软又爽滑,好嚼好咽,那酱、那菜、那搓成各种条纹蠕蠕如生的粉虫搅合在一起,就有一种奇特的味道,很吊胃口,吃胀了肚也不觉得腻。肥婶和我的奶妈五婶是老相识,我来吃粉虫,她总少不了偷闲逗趣我,捉住我的手玩“点虫虫”,一边很有节奏地念道:“点虫虫,虫虫飞,飞到隔离阿婆嘀;婆嘀有只蛋,留比阿洋送晏饭。”

  这个不登大雅之堂的南宁市井小吃,就是在那么一朴纯朴的氛围当中栽入我心底的。直至如今,即使是在堂而皇之的大宴席上,粉虫也常会在我的脑海中“意识流”一下,那油亮亮的粉虫,那撩人的民谣,那亲热厚道的肥婶……

  五、六十年代,南宁的粉虫可是到处“飞”的。原东南菜市、中山路尾与桃源路交接的那个拐角,原和平菜市都有颇有名气的摊点,可惜都被一场动乱给捣了。那阵子的“理论”颇会上挂下连和富于想象,一个“虫”字就把它的主人给害苦了。可这并不能把人的口也封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对南宁市民来说似乎更甚。那年月,想吃粉虫,便得兴师动众。街坊们串成一气,浸米、磨浆,由那些有经验确力气且泼辣干练的妇人炒粉团,老人和小孩则在涂了生油的洗菜箕背把炒成半熟的粉团搓成各式各样的粉虫,还有的人负责蒸煮。一家帮一家的,热闹得象过节。这种做法在那时也是个不成文的公约,大约除了图个痛快,打发打发沉闷的日子,再就是街头没得卖了,想过过瘾着实不易, 一条街坊,只一家做粉虫,且不说这么多层的工夫需要帮手,做出来了,你能“钟鸣鼎食”送一街坊?独食呢,又似有不义。

  时来运转,在隔30多年后;粉虫又“飞”回了南宁的街头。81年我先是在五里亭发现了一摊,后来又在双孖井、交易场等处发现了几个摊点,尽管每小碗涨价至两角钱,但生意却十分兴隆。现在不兴叫“小摊贩”而叫“个体户”了,气派全然不同,都理直气壮吆三喝四地叫卖,直叫到你流口水走不了为止。我当然是慷慨客,处处解囊。倒不是想拾回童年的旧梦,而着着实实地馋这粉虫啊!什么叫“老南宁”?如果从食性上判断,就是对这些传统小吃的偏爱了。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