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 渠

时间:2010-08-12 15:31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灵渠也称湘桂运河、兴安运河、陡河,全长36.5公里。秦朝为统一岭南,于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令御史监史禄主持疏浚河道,转运军粮。史禄在湘江支流的双女井溪和漓江支流的始安水,两者相距最近处(现广西兴安境内)筑坝拦水,开凿了沟通湘漓两水、联接长江珠江水系的运河灵渠,开凿三年后建成,秦军迅速征服越人,统一岭南,因而被誉为“北有长城,南有灵渠”。1963年3月郭沫若来此,挥毫留书“二千余年前有此,诚足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1988年1月13日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灵渠经历代的不断维修和完善,形成由秦堤、南北二渠、铧嘴、大小天平、36个陡门、泄水天平、回龙堤等部分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水利系统。它的渠首工程主体铧堤,是一座拦河大坝,呈人字形布置:斜向南渠一侧的叫小天平,斜向北渠一侧的叫大天平。坝顶全部可溢流,可以控制南北两渠水位,因此有“三分漓水七分湘之说”,与现代溢流坝比较,形态上有差异,但作用完全一样。南、北两渠的一系列建筑物安排得也非常巧妙与成功,这些建筑物并不复杂,但非常实用,有相当的安全度,具有独特的形式和风格,是中国古代水工建筑物中的代表作之一,其陡门是现代多级船闸的雏形,开世界运河史之先河。灵渠在水利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它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共同构成著名“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由于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发展、维护和完善,迄今灵渠仍在发挥着巨大的水利作用,灌田达三万余亩。1986年中国水利史研究会二届学术讨论会的中外学者一致认为“灵渠是中国水利建设之瑰宝,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1988年国际大坝会议的16国数十名水利专家参观灵渠后称赞“灵渠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一颗明珠”,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水利技术的领先水平。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