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昆仑关下两岸怀先烈 “情系八桂”感受民族魂(图)

时间:2010-09-06 08:4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加“情系八桂-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的嘉宾今天来到昆仑关战役旧址悼念先烈。图为两岸嘉宾在纪念牌坊前敬献菊花。(中国台湾网 张弛 摄)

 

 

  参加“情系八桂-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的嘉宾今天来到昆仑关战役旧址悼念先烈。图为两岸嘉宾在战役阵亡战士纪念塔前合影留念。(中国台湾网 张弛 摄)

  中国台湾网8月18日南宁消息  8月17日,“情系八桂——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进入第二天,海峡两岸约150位文化界人士同赴南宁东北的昆仑关战役旧址进行参观凭吊。71年前,中国抗日军队在昆仑关与日本侵略军进行殊死决战,取得了闻名中外的昆仑关大捷。

 

参加“情系八桂-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的台湾嘉宾团团长张京育接受采访。(中国台湾网 芜同 摄)

 

 

昆仑关博物馆内中国军队向日军进攻场景的模拟。(中国台湾网 芜同 摄)

  菊花寄深情 同悼英烈魂

  一树桃花惨淡红,友关阻塞驿楼空。

  倭师几处留残垒,汉帜依然卷大风。

  这是国歌的词作者田汉先生1940年在昆仑关前写下的诗句。

  昆仑关屹立在南宁市东北部的大明山余脉、南宁市兴宁区与宾阳县交界处的暗探山与领兵山的隘口上,1939年冬发生的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场惨烈的攻坚大捷,成为与平型关战役、台儿庄大战同享盛誉的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名篇。

  17日清晨,参加“情系八桂”活动的两岸文化界人士来到昆仑关战役遗址前,向为国捐躯的先烈们致敬。在纪念牌坊下,两岸文化界人士肃穆地向英烈们献上一枝枝黄菊花。

  葱茏草木掩盖了71年前的沙场焦土和沉戈,唯有关山上阵亡将士墓园耸立的穆穆丰碑,默默诉说一段国难家仇。嘉宾们在烈士浴血奋战的昆仑关遗址听讲解员讲述那段历史。

  71年前,为了粉碎日本侵略军切断我国最后一条国际援助生命线的罪恶阴谋,中国调集近30万军队,与已经部署和正在增援的10多万日军进行桂南会战,其中最主要、最关键的是昆仑关战役,即以第五军为主力,向盘踞在昆仑关及其周围十数个高地发起反攻,同仇敌忾,浴血拼战,历时14天,终于在1939年12月31日中午攻下昆仑关及其东、西、北三面高地,全歼包括有 “钢军”称号的日军坂垣第五师团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在内的日军4000多人,取得了中国军队攻坚作战的重大胜利,中国军民为此也付出了15000多人牺牲的巨大代价。

  当年的中国陆军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在夺回昆仑关后赋诗一首:

  北海风迷骑士道,昆仑月葬大和魂。

  扶桑万里樱花节,夜雨千家数泪痕。

  来自台湾的嘉宾中,许多人早就从课堂或书本中知道了昆仑关战役的历史,如今站在昆仑关战役旧址前,纷纷留影纪念,凝视英烈们忠骨所埋之处,久久不愿离去。

 

昆仑关战役胜利纪念牌坊,建于1944年。(中国台湾网 芜同 摄)

 

 

台湾嘉宾在昆仑关博物馆内听取讲解。(中国台湾网 芜同 摄)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离开了昆仑关战役胜利纪念牌坊,两岸嘉宾来到了昆仑关战役博物馆。昆仑关战役博物馆于2008年12月18日建成,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昆仑关战役时任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的长子戴复东设计。博物馆全面展示了1939年12月中国军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取得震惊中外的昆仑关大捷的战斗场景。博物馆分为序厅、浴血昆仑厅、支前厅、缅怀厅4个展厅。

  在博物馆内,真实地还原和再现了71年前中国军队在昆仑关战役中浴血奋战,打击日本侵略军的情景。这里既有当年中国军队的作战的图片、实物,也有从战场上缴获的日军军刀、装备;还有一处利用声光电模拟当时战场战况的实景。两岸的文化界人士听着讲解员的介绍,仿佛被带回到了71年前的战场,看见在昆仑关战壕里,中国军队将士们拉响手雷,扣响机关枪,挥舞手中大砍刀,向着侵略者冲杀,捍卫国家尊严和民族精神的中国魂。

  台湾华视文教基金董事长周蓉生先生,是台湾退役中将,周蓉生看完展览内容后称赞道:大陆方面对于中国军队抗日的光荣战功和历史比较重视,博物馆展示的内容都是客观的历史资料,看完这些资料大家在心里对这场战役有了一个公正的评价,这一点很可贵。

  昆仑关战场上的鼓角声已平息,仙女山阵地的血雨腥风也已成为遥远的过去,每当傍晚夕阳仍日复一日的把昆仑关染成一片金黄,见证岁月的邕江水也依旧静静地流淌。但1939年冬的昆仑关战役却在中华民族记忆中永不能忘。她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抵御外侮时不屈的精神,她是中华民族之魂,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站在博物馆前,背对着昆仑关,来自台湾的周蓉生老将军感慨地说:“昆仑关大捷也说明,中华民族只要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来自台湾的退役将领周蓉生在昆仑关战役旧址留影。(中国台湾网 芜同 摄)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昆仑关战役博物馆建成后,来自海峡两岸的凭吊者就络绎不绝。人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也在思考未来。

  参加“情系八桂”活动的台湾退役中将周蓉生先生说,抗战胜利得益于将士们同仇敌忾,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枪口一致对外,才能最终打退日本侵略者。“历史留给我们的经验,值得两岸中国人共同铭记。”

  担任“情系八桂——两岸文化联谊行”台湾嘉宾团团长、前“陆委会主委”的张京育在昆仑关战役博物馆接受采访时表示,昆仑关大捷的历史证明,中国只有团结才能有力量。中华民族只有和平、强盛,才能为世界作出较大贡献。

  在2009年12月,纪念昆仑关战役胜利70周年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说,今天重新回顾历史,就是要牢记历史、珍惜和平、开创未来,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的沟通和交流,汇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力量,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努力奋斗。(中国台湾网 芜同)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