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中国牡丹画第一村全民画牡丹 年赚900万

时间:2009-05-28 00:16   来源:中国台湾网

  

  农民书画家现场秀画技。(中国台湾网 罗煜明 摄)

  

  正在作画的小女孩。(中国台湾网 罗煜明 摄)

  

  美女记者抓拍小朋友作画。(中国台湾网 罗煜明 摄)

  中国台湾网5月27日洛阳消息 男女老少画牡丹,幸福生活吉祥如意。这就是5月27日第八届“网上看河南”北线采风团在洛阳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看到的景象。

  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地处汉魏故城遗址,因公元62年东汉明帝为迎接西域入贡飞燕铜马筑“平乐观”而得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全村共有人口6473人,有43个村民小组,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牡丹画生产基地,被誉为“农民牡丹画创作第一村”。

  近年来,富裕起来的洛阳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农民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生活,喜爱并从事书画艺术的人越来越多,紧邻旅游胜地白马寺的平乐村出现了许多爱画牡丹的农民画家。随着洛阳旅游业的日趋繁荣,外地观光者在欣赏洛阳牡丹芳姿的同时,对极具特色的牡丹画爱不释手,他们积极踊跃购买,促进了牡丹画产业的蓬勃发展。

  今天上午9时许,采风团来到该村时,数十位牡丹画画师正露天作画,街道两旁门面房的外墙壁上,挂着数十幅已经装裱好的牡丹画。现场表演的画师中,既有有白发老者,也青涩孩童,还有神采奕奕的女画师,有的画位上,祖孙三代同场挥毫。他们在洁白的宣纸上,挥毫泼墨,勾皴染点,一掰,两掰,一朵,两朵,不一会功夫,一片姹紫嫣红的牡丹,就在眼前悄然绽放了。

  据随行的洛阳宣传部同志介绍,平乐村村民们几乎人人会作牡丹画。牡丹画技艺更有代代相传的文化传统,在老一辈画家的影响下,村里出现一批批后继者,代代影响,平乐村就形成了现在多层次的牡丹画家队伍。村中老一辈画家郭建忠一家就是其中典型代表。郭建忠老人自18岁从师学艺,随后又将牡丹画技艺传授给其儿子郭亚修和孙子郭腾飞。在郭建忠的带领下,祖孙三代都学会了绘画,成为平乐村名副其实的牡丹画世家。

  郭建忠老人向采风团介绍说,平乐村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建立起平乐牡丹书画院,他本人担任平乐牡丹书画院常务理事长。画院每年组织举办3至4次牡丹画培训班,聘请全镇优秀画家讲习授课,并邀请洛阳等地专家进行交流,促成当地牡丹画技艺传承,使得平乐牡丹画产业有了长足发展。截止目前,全村共有专业牡丹画师100多人,牡丹画学员300多人,每年可创作牡丹画10万幅,经济收入900多万元。

  “平乐农民牡丹画”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初以郭泰安为首的几位当地农民率先建立汉园书画院,切磋、交流绘画技术,推动牡丹画创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后来,郭建中、郭泰森、郭西凡等先后通过拜师学艺,掌握了牡丹画创作技能,使当地绘画队伍不断壮大。如今,平乐村已初步形成了牡丹画创作、装裱、包装、销售等一条龙的文化产业基地,建成“牡丹画一条街”,涌现出绘画爱好者300多人,其中专业绘画人员110人,许多牡丹画家在国内书画大赛中多次获奖。该村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特色文化产业村”、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文化艺术之乡”。(罗煜明)

  

  男孩专注父亲作画。(中国台湾网 罗煜明 摄)

  

  牡丹画一字排开。(中国台湾网 罗煜明 摄)

  

    平乐村老人专心作画。(中国台湾网 罗煜明 摄)

编辑:罗煜明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