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31日电 由中国文化部等15个部委共同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将于元宵节期间在此间免费接待观众,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展示门类最为齐全、技艺最为精湛、作品最为丰富的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展览展示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目前,这一保护方式主要是在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药物炮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实施。
在31日的发布会上,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介绍说,大展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为主,精选了180多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类项目,同时邀请了160余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场展示精湛技艺和生产工艺流程,展出珍贵实物近2000件,分为绘饰生活、文明天下、抟泥成器、点石化金、锻造辉煌、品味醇美、经纬天地、锦绣人间、悬壶济世和春色满园十个展示部分,基本囊括了中国制陶、刺绣、玉雕、石雕、木雕、纺织、制茶、剪纸、印刷、中医等领域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特色的技艺项目。
展览在13000平米的场馆中纯展示面积达到8000平米,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展示门类最为齐全、技艺最为精湛、作品最为丰富的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展览展示活动。
本次展览在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举办,从2月5日元宵节前开始,一直持续到2月15日,民众免费参观。为烘托节日气氛,展览期间还将在展馆外广场举行舞龙、舞狮、秧歌等精彩演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颁牌仪式”同日举行,41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企业和单位获得这一称号。
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要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重点在于保护而非生产性开发;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非遗的传承机制,坚持源于人民、活态继承的本质;要保护核心技艺的真实性和传统工艺流程的整体性,把握好机器技艺的参与程度,坚决反对机械生产复制;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记者 应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