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6年多哈亚运会
字号:
北京奥运:倡导志愿服务宗旨 携手构建和谐社会

  时间:2006-12-21 13:31    来源:     
 
 

  “微笑北京,志愿奥运”——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培训主题活动日前在清华大学举行。 新华社发

  2006年是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向赛时转换的关键之年。10月20日,访华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筹备工作的进展让人兴奋,我们渴望一届完美的奥运会!”罗格的话,代表了国际奥委会对北京的赞扬和认可。

  今年以来,北京奥运筹办在一路绿灯中平稳前行。场馆建设、运行全面展开,主要赛程初步确定,奥运立法全面提速,志愿者招募和市场开发平稳推进。北京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距离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又迈出了扎实一步。

  成功举办奥运会,将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强劲动力。

  社会效益凸显 奥运立法提速

  今年以来,以社会效益为标志的“奥运效应”已经全面显现,北京奥运会正在成为我国现代化发展和法制化建设的加速器。

  和其他国际化大型活动一样,奥运会的助推效应、催化效应等“奥运效应”,更多是在筹备阶段得以显现。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认为,在北京奥运会筹备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效益中,政治效益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奥运筹备中,我们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很多工作都与国际接轨,这说明中国越来越适应国际社会,国际社会也越来越适应中国。”魏纪中说,“在这种交流与融合中,认同多了,摩擦就少了,这增强了我们的国际影响力。”

  “开放办奥运”已经融入北京奥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鸟巢”等许多比赛场馆的设计,都有外国专家参与;开、闭幕式创作聘请了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担任文化艺术顾问;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会徽、吉祥物和口号的征集,都体现了国际合作精神;“水立方”等奥运场馆的建设,都坚持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吸取国际先进的设计和管理经验。

  与此同时,奥运法制建设也广受社会关注。今年9月,“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将劝返100万农民工”的谣言在社会上流传。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迅速进行了有力驳斥和澄清,宣布北京将以开放的形象和姿态迎接四海宾朋。这一事件说明,奥运会已经牵涉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法制社会建设的“试金石”。

  今年9月14日,北京市政府宣布:首批65个奥运立法项目已经确定。这些项目涉及奥运志愿者的招募和管理、安保检验监测、奥运期间北京社会治安的管理、奥运场馆禁烟等等。立法工作的提速,标志着北京奥运会在筹备过程中,更加注重社会效益。

  奥林匹克是一种价值观念,它彰显公平,崇尚规则,遵循秩序。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王伟说:“中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轨道上,正在向法制社会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奥运会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比如在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方面,我们采取了国家和北京市两个层面立法的措施,而在以前,这些问题是通过行政措施来解决。”

  法制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柱石。以开放姿态和法制建设为标志的奥运社会效益,将在未来起到强大的示范作用,并会进一步辐射到全国,让奥运成果为更多社会层面所共享。

  场馆建设放慢 回归科学理性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这在奥运筹备特别是场馆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北京申办奥运成功后,场馆的设计和建设掀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当时曾提出这样的口号:“为办成一届最好的奥运会,2008年奥运会所有新建比赛场馆都将在开幕前一年半,即2006年底前完工。”

  如果实现了这一点,将创下历届奥运场馆完工最早的纪录。

  然而,北京并没有被高涨的建设热情冲昏头脑。在经过严谨的科学统筹和研究论证,并听取了国际奥委会的建议后,北京决定将奥运场馆的完工日期推迟一年,并修改了部分设计——

  2006年7月30日,“鸟巢”暂时停工。同时,出于安全和造价方面的考虑,“鸟巢”原设计中可以开启的屋顶被取消;五棵松篮球馆原先设计中的两层店铺和超大电子显示屏幕也被取消。

  这样的决策是有充分理由的。首先,比赛场馆提前一年完成,固然可以确保有充分的时间举办测试赛,但是开幕前需要的保养维护费用将大幅提高,增加了经济负担;其次,为实现“节俭办奥运”的观念,北京必须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造价。

  “场馆不是越早完工越好,而是合适才好。”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对北京的做法颇为赞赏。

  与此同时,北京所有比赛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也得到了充分重视。

  雅典的场馆建设投入了30多亿欧元,建造了30多个场馆,但是赛后利用却问题不少,每年高达一亿欧元的维护费用,让雅典人头疼不已。

  北京的情况则大不相同,场馆赛后利用问题今年已经全部落实了。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康伟说:“奥运会后,‘水立方’将作为一个体育休闲娱乐中心服务市民。既可以举办大型赛事,又可以为市民提供水中健身服务。”

  根据规划,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在赛后将建成集体育、文化、休闲和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社区,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区域。不仅如此,北京20%的奥运场馆建在大学区内,同时也向附近社区居民开放,赛后利用得到了有效保证。

  看来,雅典的“奥运后遗症”,应该不会在北京重演。

  倡导志愿服务 携手构建和谐

  中国军团在北京奥运会上能拿多少金牌固然引人关注,但奥运精神能影响、塑造多少中国人乐观高尚的精神世界则更令人神往。在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中,“人文奥运”是核心。展现独特的人文风采,是北京奥运“有特色”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这方面,今年开始全面招募的奥运志愿者将扮演独特的角色。

  2006年8月28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招募活动工作正式启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赛会志愿者总共需要约10万人,然而在招募开始的两个月内,仅北京地区的报名人数突破了22万,咨询总量高达60余万人次。据统计,75%以上的报名者是青年学生。

  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曾说:“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主义就不可能达到其崇高的目标。”奥运会历史上很多主办国都充分重视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功能,利用奥运会这个大课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中国自然不会例外。在申办报告中,我们曾庄严承诺要在全国4.2亿青少年中普及奥运知识,被国际奥委会称为是“伟大的构想”。如今,广大青少年成为志愿大军的主力,为奥林匹克教育提供了良好历史契机。

  奉献是志愿精神的集中体现。志愿服务展现了不同身份、不同群体之间的和谐、平等、关爱和互助。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志愿服务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占据核心位置,如果没有志愿者,就不可能举办奥运会,志愿者是奥运会的大使,他们用语言和行动体现着奥运精神。”

  倡导志愿精神,是群众性精神文明的一种创建。首都今年持续推进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正是这样一个全民自我教育的过程。北京市政府抓住主办奥运的契机,结合党中央提倡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市民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把公民道德建设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树立起一代社会新风。

  通过主办奥运,中国将向世界展现占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积极参与奥运的热情;以志愿者精神为先导,奥林匹克精神将在占世界人口十五分之一的中国青少年中得以普及。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不仅将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也必将对构建和谐世界产生难以估量的历史意义。
 
  (来源:新华社)

                              编辑:大徐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