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政治经济困局 叹息失去竞争本钱
棒球输大陆引台湾全面反思
“一场棒球赛,对台湾人民内心所产生的冲击是难以令大陆人民想象的。经典赛中华台北队的落败,不只是代表一场运动竞技比赛,而是台湾人民失去了存活下去的动力与支撑的力量。”东森新闻11日的这篇评论反映了台湾社会面对大陆竞争产生的危机感。
“行政院长”提出振兴方案
棒球是岛内最受关注的体育运动。中华台北棒球队7日再度败给中国队,不仅全台球迷痛骂,就连“行政院长”刘兆玄也看不下去了。据《中国时报》10日报道,当天他全程盯着电视机,越看越火,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9日上班后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体委会主委”戴遐龄,限期3月底前火速提出“棒球振兴方案”,同时针对棒球、台球(台湾称为“撞球”)以及篮球三大球的未来发展,提交正式规划。10日,振兴体育成了“立法院”总质询的焦点。“立委”提出各种措施,有人甚至建议“立法院”和“行政院”各组业余棒球队来场比赛,在岛内带起这股热潮。11日,《中国时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体委会”研拟出的草案,明定赞助球队的企业可以获得十余种租税减免,企业捐赠、出资兴建运动场馆,赞助运动赛事或运动团体等,均可享有优惠。最引人注目的是,个人运动费用的支出,如买件运动衫、换双新运动鞋等也都可以减税。
台当局的决心相当大。台电董事长陈贵明此前曾在“立法院”抱怨说,最近经济不好,台电状况也不好,“赞助6个球队,是不是太多了”。结果“经济部长”尹启铭当着“立委”的面教训他说:“花那么一点钱养球队是对不起球员,要做的话,应该是培养出一个在台湾、全球扬眉吐气的球队,有心的话应该是这样,要做就要最好的,不然就不要做!”
从球场风云看到两岸消长
由球场风云,岛内一些舆论看到了台湾在两岸关系中地位的变化。《联合报》的社论说,台湾近年来角色地位的变化,其实不只是棒球输给大陆,“更应警惕的是,我们曾居亚洲四小龙领头羊的地位,如今却几已败退至敬陪末座。现在输一场棒球给中国,搞得举国嗟叹;但是,台湾近年痛失四小龙龙头的大挫败,却似乎未见国人有什么反省与警觉。对球赛敏感,对大局冷感,这是不是台湾的悲哀?”文章认为,比输掉一场球赛更使人忧虑的是,“台湾的民主仍然深陷二二八、台独及扁案之中;台湾的经济生机,仍然深陷要不要锁国,要不要签ECFA的争议之中。对岸来访,张铭清被围殴追打;对岸邀访,吕秀莲则被绿营吓得不敢应邀(连上场都不敢,如何赢球?)”。东森新闻的评论说,大陆人民的钱越来越多,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就连棒球比赛都赢中华台北了,他们增加的是信心与骄傲,而台湾则越来越悲观与没有自信,忧虑和恐惧的气氛弥漫。评论家南方朔认为,台湾过去20年都在玩“分财产吃国家”的游戏,过去景气还可以,台湾显得光鲜亮丽,形成“台湾式的镀金年代”,但毕竟是镀金,并无真正含金量,一旦岁月侵蚀,里面的铅条很快露底,棒球文化只是其中之一。
岛内体育为何没落
难怪舆论发出这样的感叹,最近台湾体坛实在没有什么好消息。除了棒球队再度败北外,台球好手吴珈庆入籍新加坡也让岛内颇为感伤。吴珈庆今年只有20岁,16岁时连续勇夺九号球和八号球世界锦标赛冠军,写下最年轻的球王纪录,也是近年来岛内最有名的台球高手。11日,《联合报》又报道说,大陆已向台湾高尔夫球好手曾雅妮招手,希望她改披大陆战袍,参加国际比赛,前旅美职业棒球明星曹锦辉也传出被对岸挖人的消息。《中国时报》11日悲观地列举说,另一个台湾人喜爱的运动篮球,已发展成为电视转播都遭人嫌的阿斗;乒乓球、羽毛球适合台湾人的身材,似乎也后继乏人;网球新秀偶能崭露头角,但长期培养训练的经费无着,要靠亲人教练自力更生。而世界最流行的足球,在台湾早已死亡,只剩前“总统”(指陈水扁)瞎掰的口水支票笑话摆荡耳际。
这些情况其实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岛内体育界面临的两大困境。一是受赌博等因素影响,棒球这几年由盛到衰。2006年3月,台湾警方破获网络职业棒球赌博案,涉嫌金额超过5亿元新台币。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输给中国队的那场比赛,岛内也传出中华台北队打假球的消息。《联合报》11日说,职业棒球爆发赌博,司法单位只抓了几个涉案球员,却对背后指使的主谋“大哥”拿不出对策,“赌博疑云不散,球迷进场看球的热情自然减低。年轻优秀球员宁愿漂洋过海,也不愿留在国内大染缸,生怕被染黑,毁了一生的努力。而球团盼不到政府援手,只好收掉球队”。
二是企业不愿赞助。台北县棒球委员会主委蔡明堂说,台湾有很多不错的棒球人才,好好培训几年还是大有可为,但像鸿海、南亚、中油、中钢等大型公营或民营企业,都不愿出资支持,更不愿投入基层棒球人才的培育,“看企业和地方政府这样,谁会对政府振兴棒球有信心?”结果是,台湾连座像样的球场都没有,“体委会”虽然帮助解决球员的兵役问题,并提高奖金额度,但没有长期照顾关怀,很多球员看不到出路,年轻人自然不敢投身其中。华视报道说,除了个别人退役后能当上教练外,绝大多数人都得自谋职业,有人甚至只能当铺路工。《联合报》也报道了一些退役球员的处境:“棒球先生”李居明成为失业族;两度夺得世界冠军的职业台球第一代世界球王赵丰邦,以前有“冷面杀手”的美称,现在却流落大陆讨生活,“他的际遇也令吴珈庆心寒”。而曾雅妮的父亲就直言,离开台湾不是为了钱,只是觉得在故乡不被珍惜。
当局振兴举措不被看好
对于当局的振兴举措,岛内普遍不看好。曾经当过12年中华台北棒球队总教练的林华韦认为,台湾棒球问题的解决不能求速,要从基础救起,当务之急在于建构从国小到高中的棒运金字塔以及选手数据库,让棒球运动动起来。《中国时报》认为,当局的措施有点像“体育消费券”的概念,“急着推出大量的红包政策讨好民众,只是消耗有限的资源”。赞助棒球长达19年的中信银董事长罗联福认为,应该鼓动大陆在华北、华中、华南各设一个球队,“我们就轮流去跟他们打,北京、上海、广州轮流打”,如果能把市场打开,把票房烧起来,变成中产阶级喜欢看的职业运动,球员与教练就不怕没有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