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民运会,民族和谐的庆典

时间:2011-09-11 09:4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李丽、黄勇

  操着不同的民族语言,穿戴着各异的民族服饰,但都拥有对民族体育的挚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兄弟姐妹齐聚美丽的贵阳。9月10日晚,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行了热情似火的开幕盛典。

  作为新中国历史最长的全国性运动会,58年来,民族运动会既为我国少数民族提供了展示自身风采的舞台,也为各族同胞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这不仅是民族体育的节日,也是民族情感的融合,民族文化的展示,民族和谐的庆典!

  遭遇严重旱灾的贵州省仍在全力抗旱,但始终没有忘记对全国各族人民的郑重承诺,本着热情而节俭的原则,让4年一次的民族大聚会如期举行。不少抗旱英雄也参加了民族运动会火炬的传递,将“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随火种手手相传,也将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时代精神传向四方。

  在我国六大综合性运动会中,民族运动会具有鲜明的特色。它轻竞技和胜负,重交流和友谊。它没有一个奥运会项目,却与奥林匹克交流与融合的理念不谋而合。民族传统体育脱胎于各民族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陶冶性情、切磋技艺、交流情感、丰富生活的独特功能。

  各族兄弟姐妹在赛场内外表露和传递的积极进取、友爱互助、健康自然等美好情操和体育精神,是人们内心深处最珍视的理念,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这是民族团结的坚实基础,也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民族运动会还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和民族和谐发展的窗口。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在全世界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具有法律法规的保障,这本身就体现了中国对多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保护和传承。

  国运盛,则体育兴。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运动会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参赛人数从首届13个民族的395人,发展到如今55个民族的6700多人,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分别由最初的5个和3个发展到16个和188个。

  民族运动会的发展、民族体育事业的繁荣和民族体质的增强,不仅是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党和政府一直将民族地区的富裕与进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而越办越红火、深受各族人民喜爱和重视的民族运动会,既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不断发展的写照,更符合各民族共同发展和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期待。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长治久安,和谐进步,民族地区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共同的名字是中华。在民族和谐、携手发展的旗帜下,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秉承平等、互助、拼搏、共进的宗旨,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升华民族团结精神,奏响民族和谐的时代强音!

编辑:赵辉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