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取消金牌 民族运动会不减"含金量"

时间:2011-09-12 11:43   来源:新华网

民族运动会开幕式上的文艺表演。 新华社记者刘力航摄

新华社述评:取消金牌 民族运动会不减“含金量”

新华社记者何军、公兵、李惊亚

    继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取消金牌之后,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厉行改革,将金银铜牌改为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的奖励体系。据悉,即将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也将效仿。

    11日,首次进入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的独竹漂,诞生了民族运动会历史上首个一等奖。尽管没有挂上金灿灿的金牌,来自东道主队的苗族选手、17岁的学生胡朝贵依然感受到了荣誉。海南独竹漂队在男子直道竞速60米决赛最好的成绩仅为第四名,但根据现行奖励办法,仍获得了一个二等奖和两个三等奖。

    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开始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型。而要实现这一转型,不仅要看金牌数量,更要看整体国民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水平的提升。

    "唯金牌论"的体育政绩观,一度让很多运动会变味,甚至导致兴奋剂、裁判丑闻等"怪现象"不断。尽管三令五申,但总有人铤而走险,其后无疑是畸形的金牌观在作祟。

    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国体育逐渐淡化金牌意识的一系列举措,昭示着一种更接近运动本质的体育观正在形成并得到认可。淡化了金牌意识,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享受运动的乐趣,也许会造就一届"含金量"更高的运动会。

    对于本届民族运动会取消金牌的做法,社会各界评价积极。胡朝贵就说,"没有金牌的压力,自己要做的,就是更好地去享受比赛"。

    "参加盛会,重要的不是竞技名次、争夺奖项,而是为了让各民族兄弟姐妹更好地交流融合,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民族体育事业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新疆代表团副秘书长王永平说。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12日电

编辑:杨丽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