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火炬传递指挥部运行组故事 精彩背后的汗水

时间:2011-08-05 13:11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彩虹般缤纷的火炬在传递者手中迎风飘扬,街旁的人们张开如“UU”般的笑脸,安保人员高度警戒尽忠职守,媒体长枪短炮捕捉精彩。镜头前,所有人井然有序地传递着青春与活力的大运火炬,然而这些精彩背后,却是大运火炬传递指挥部运行组工作人员们用艰辛和汗水所浇灌出来的成果。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彦

  实习生 程文丽 郑丹毅

  一天奔走20公里

  火炬传递时,火炬手挥舞着大运火炬,传递着青春的活力。而火炬手所站的点位都是有讲究的,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大运火炬传递指挥部运行组主任蒋磊告诉我们:“我们尽量让每个火炬手传递的距离都相同,但是这得结合实际的路况,得考虑到上坡和下坡,这就需要我们提前实地考察,还有就是在火炬手方面,比较出名的火炬手、安保级别较高的火炬手都得事先考虑好他们传递的位置,路段的设置,也会相应地加强他们的安保级别。”

  为更好地测量出每个火炬手之间的距离,运行组就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制作火炬投放点,也俗称:打点。“其实在国外大型赛事的火炬传递之前并没有‘打点’这一说法,奥运会所用的是卫星定位仪器,随时就能测出火炬手所需要站的点位,但因为那套仪器比较昂贵,为了节俭办大运,我们还是采取了最原始的办法,人工亲自去现场打点。”蒋磊说。

  在打点的现场,我们看到工作人员推着小轮车在马路中央走着,手里拿着油漆喷枪,到规定的点就会在地上用喷枪做个标志,然后做着路书,40摄氏度的高温,早已把他们的脸烤得通红,汗水打湿了笔记本,但他们还是认真地工作着。

  经过三站的校园传递后,运行组的工作人员对于打点也更加熟练,但蒋磊仍对5月份深圳大学站的他个人首次打点历历在目,“当时深大站是5公里的路程,其他的同事都去了北大站做准备,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准备工作,去打点也是我一个人,首次打点时候我是开着车的,然后跑到90棒的时候发现点位不对,已经没有距离了,那就等于说我一天的工作都白费了。”

  传递精确到秒

  为体现本届大运会不一样的精彩,深圳大运会火炬传递在传递方式上也有别于奥运会和亚运会,蒋磊告诉我们,“奥运会和亚运会都是用传统的模式,进行行车投放。就是火炬手在车上,车跟着走,在需要传递之前就下车传递,而在深圳大运会上,每站我们火炬手投放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

  蒋磊介绍道:“深圳大运会火炬手投放此前每次都不一样,北京大学站是人车分流,就是用车把人投放到定点,而等结束后再去接;在深圳大学站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车,都是靠工作人员带过去,很早就在指定的地方定点站着;广州大学城站运用传统的行车投放。运行组的人员提前得做大量的工作。火炬传递在传递过程中要求不能停下来等,然而这些投放方式我们没有经验,这就需要在之前的预演,每个时间点,都得统筹精确,需要精确到每秒钟。”

编辑:张维佳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