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借大运会获重塑之机

时间:2011-08-13 10:05   来源:中国时刻网

  “割裂”的深圳正借大运会加快拼接起来。

  曾几何时,用“关内关外两重天”来形容深圳,实不为过。四年前,深圳获得了一次重塑之机 2007年1月,深圳获得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办权。

  首次主办大型国际性盛会,给予深圳一个城市超常规发展建设的理由,更为“特区一体化”铺上一层厚重的底色。

  本报记者根据公开资料匡算,投入到新建和改造大运会场馆及配套设施的资金达到138亿余元。另据深圳大运会执行局发布的数据,截至大运会举行,深圳交通系统用于对外交通、道路网、公共交通、智能系统、交通管理设施等六大方面的投资共需1415.85亿元。

  再加上合计数百亿的城市更新和美化工程、环境治理工程及赛事经费等,直接或间接投入到大运会及相关配套的建设资金有望超过2000亿元。

  相形之下,由此产生的城市环境、公共设施提升和产业带动等“大运红利”更是难以估量。

  大运会重塑深圳

  深圳收获“民生大运”

  进入8月,“深圳市容环境提升行动”陆续收官。

  其间,深圳全市280条主次干道、4200万平方米的建筑立面、160多个城中村和小区环境经过了系统整治、改造、刷新和设施的添置。

  大运会执行局人士告诉记者,市容提升行动从2009年底动员开始持续500天,耗资过百亿。记者从宝安区有关部门获悉,该区用于市容提升的资金累计达48.8亿元。

  “行动”还囊括了城中村综合整治、灯光夜景提升、绿道网建设、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保障、病媒生物防治等。其中,城中村综合整治实施项目1608个,总投入达20亿元。此外,深圳还投入150多亿元进行水环境治理。

  从直观上看,大运会尚未开始,深圳已开始收获城市硬件提升的红利。

  深圳经济特区扩容之后,400平方公里的特区已扩至2000平方公里,包括生活环境、交通、教育、医疗、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均衡化是实现特区一体化的重要一环。据深圳市政府有关部门测算,特区一体化将耗资8000亿元。

  在筹办大运会的直接推动下,深圳轨道交通线路总长一跃从22公里扩展到178公里,远远超过申办时承诺的155公里目标任务。申办大运会成功后上马的深圳轨道交通二期工程总投资750亿元,延伸到原关外的龙岗、宝安等地区。

  深圳市轨道办主任赵鹏林表示,深圳地铁二期5条地铁6条枢纽,加上配套市政项目一共投资了1000亿元,5年时间平均每年200亿元,这个资金量是特区建区以来最大一笔基础建设投资。

  另外,总投资214亿元的深圳机场第二跑道,总投资167亿元的广深港客运专线广深段,总投资约70亿元的广深港客运专线福田站暨福田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总投资约41亿元的深圳北站等重大工程,都将渐次启用或开通。

  受益于大运会的带动,2008-2010年深圳完成重大项目投资累计超过1500亿元。“十一五”期间,深圳市本级政府投资总额达2038亿元,大笔资金的投入保障了特区外主干道改造、轨道交通、污水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落实。其中,向原关外地区投入的城市基本建设资金超过600亿元。

  大运会执行局场馆部负责人指出,在场馆建设方面,深圳市将场馆的分布和本来城市建设规划所需要的一部分功能结合起来,原关外的龙岗区就集中了大运会近一半的场馆。

  深圳大运4年的筹办过程推动了深圳,尤其是原关外地区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深圳市委书记王荣看来,“办城市”保障“办赛事”,“办赛事”同时亦推动“办城市”。

  开幕式场馆预期后年盈利

  深圳大运会共使用63个体育场馆,在“节俭办大运”的前提下,其中新建场馆仅22座,改建31座,临时场馆10座。

  本报记者根据公开资料匡算,投入到新建和改造大运会场馆及配套设施的资金约138亿余元。其中,用于新建场馆的资金约94亿元,改造翻新场馆资金约6亿元,五大配套工程建设资金约37亿元,临时配套设施建设资金约1亿余元。

  上述基建投资除了国家、省市政府资金的投入外,也有企业资金的参与。据本报记者了解,本次大运会中属于“政府主导、企业建设”的有深圳湾体育中心、大运会海上运动项目七星湾分赛场、中海大运酒店等三个项目,总投资共计31.8亿元。

  当中,以开幕式举办地深圳湾体育中心的投资模式最为典型。深圳市政府以BOT方式将该场馆整体交由华润集团投资、建设并运营50年,经营期满后移交给政府。

  王荣表示,当大运会还没开幕,下半年场馆租用都已经解决了,这样的企业运作如果能引入,也为政府不花钱、企业花了钱后收到效益提供了条件。

  华润集团副总经理莫志宇透露,深圳湾体育中心预计明年实现投入和收益持平,2013年实现盈利。

  事实上,投资庞大、回收期长、回报率低的大型体育场馆在主办大型赛事的政府眼里是块“烫手山芋”。国内商业化运营程度不高、利用率低下,长期靠吃“皇粮”度日的场馆不在少数。

  大运会执行局场馆部负责人表示,大运场馆的布局,除了大运主场馆和深圳湾体育中心,大部分场馆都设置在社区、学校以及体育训练基地,这种布局一方面能够充分满足比赛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这些场馆在赛后能够迅速地投入运营。

  以大运村为例,其选址在新的深圳市职业技术信息学院,村内的建筑和房间格局,都是参照大学校园宿舍标准建造,赛后即变身为学生宿舍。上述大运会执行局人士指出,此项操作减少了大运村每年1000多万元的维护费用。

  而据深圳财政委员会有关人士透露,该部门正着手进行大运会经费的统计,以便日后发布。

编辑:郭莹莹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