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昭:大运会在变,深圳在变,世界在变

时间:2011-08-13 08:45   来源:人民网-体育频道

  坐在深圳湾的体育场里,眼前的大运会开幕盛况让笔者想起26年前第一次接触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情景,那是在日本神户。当时的大运会群星荟萃,以高水平竞技为主旨。中国体育部门在统计年度收获的时候,大运会冠军也算世界冠军,可见夺金绝非易事。而且,选手身份鱼龙混杂,并不都是纯粹大学生,赛场上顶尖好手太多,也就不像大学生展示和交流的舞台了。

  如今的大运会早已告别了“小奥运”时代,参赛选手不一定被人们以体坛未来之星相待。体育竞技依然是大运会的基本形式,可是内涵的充实和外延的拓展与昔日大运会有了质的不同。并不是因为大运会办在中国才这样说,其实是中国顺应了时代发展和国际潮流。淡化金牌意识也不仅是中国在奥运和亚运大把夺金后的转变,而是在世界体育演进大势下的必然选择。

  再说东道主,笔者上世纪90年代曾去过在美国布法罗举行的世界大运会。美国人最不讲究方式,运动员的生活和比赛统统安排在大学宿舍里,临时报名也能上场,貌似不大正规,却让习惯于无拘无束的年轻人非常开心,开闭幕式载歌载舞,那才是欢聚一堂。

  机会轮到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城市深圳,尽管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但深圳还是大胆尝试。一座现代化城市,应当有承办大型国际盛会的记录。当年神户以填海造地,在人工岛上办大赛而出名,今天深圳以办出“不一样的精彩”而受关注。

  “穷则思变”相对简单,告别贫穷落后仍不断思变求变,就要难得多。二十多年前看大运会,谁也想不到今天的变化,同样,今天聚会在深圳湾的年轻人也无法预料大运会明天的发展。大运会是世界文明进步的侧面,深圳是中国改革发展的缩影,记住这些,就踏上了新的起点。

  大运会在变,深圳在变,最重要的是人们眼光看待世界的眼光在变。

编辑:郭莹莹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