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债”的中国足球 国奥出局预料之中
如同此前女足无缘德国世界杯,国青、国少无缘世青赛和世少赛一样,国字号球队在2010年的战绩难尽人意。
但是,这就是中国足球的现状,积弱已久。中国足球正在为以前不重视青少年人才培养的短视行为“还债”。
自韦迪担任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以来,他也认识到,无论联赛,还是国字号,最终还是要归结到青少年人才培养上,这是中国足球实际上的重中之重。
但实际上,由2009年年底多家俱乐部球员、官员被捕揭开的扫赌打假序幕,令中国足协今年的首要任务并不在青少年上。这项工作尽管中国足协已经着手,但尚未发力。韦迪此前也承认,对于青少年人才培养目前还没有真正理出头绪。
其实,中国足协在青少年人才培养上已经有了一些具体的做法,比如继续发展校园足球,但以点带面,而不是铺摊子;在尚未出台的俱乐部新标准中明确提出建设四支梯队,要求中超俱乐部今后要建青训中心;送孩子出国学习和踢球虽遇国际足联转会规则瓶颈,但在积极斡旋中已有转机;支持民间教育机构送孩子去巴西踢球,探索新的培养模式等。
而青少年人才培养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就是竞赛平台,为此,预备队联赛明年拟由赛会制改为主客场制,全国青年联赛明年将启动,中乙联赛将向全运会队伍(U20)开放,俱乐部杯赛和足协杯赛有望明年启动。种种措施均旨在各个年龄段上扩大竞赛平台,增加中国足球人口基数。
净化足坛环境的目的是让中国足球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在扫赌打假进入收尾阶段,在足球现状暴露无遗的情况下,回归基础建设,是中国足球的唯一出路。有了认识,很好,但这还远远不够。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足球界必须积极行动起来,抛弃一切幻想,脚踏实地地将青少年足球作为首要任务。这其间,球迷也许还会声讨,媒体也许还会指责,但中国足球没有任何理由和资本来“喊冤”,他们只能接受,并在这种压力下坚持。因为,这何尝不是一种“还债”,偿还这些年中国足球欠下的累累债务。
积跬步以成千里,中国足球的崛起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还债”不再是中国足球的标签,只有有了充足的青少年人才“资本”,有了拿得出手的成绩,中国足球才能真正挺起腰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