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中国首个亚运会游泳冠军叶润成的碧池往事
多年以后,49岁的叶润成依然清晰地记得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他是如何从里三层外三层的国际媒体的包围下“逃离”的,匆匆忙忙地套上运动服,来不及换掉湿漉漉的泳裤,甚至来不及穿上鞋,赤着脚便奔上了领奖台。是的,当他在100米蛙泳项目上为中国带来首枚亚运游泳金牌时,已经在亚洲乃至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赛前教练并不看好他
叶润成的亚运记忆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中国游泳在亚运会舞台上从1974年的德黑兰亚运会起步,经历了1978年的曼谷亚运会,遗憾的是,这两届亚运会中国队都没能摘金。
1982年的新德里亚运会之前,谁心里都没底,中国游泳队曾一度面临解散的困局,再加上在出征新德里的前夜,几名主力队员因违反纪律被取消了到新德里参赛的资格,让中国队雪上加霜。
不过这对当时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叶润成来说,并没有太多感触。“这也是在很多年以后体会到中国游泳的不易,当运动员的时候哪里管得了这么多,只是一门心思想比赛。”叶润成说。
的确,当年让叶润成一举成名的100米蛙泳项目上,亚洲的成绩一直都是由世界排名前十的日本队选手高桥繁浩保持,所以中国队并没有对这个项目抱以期望,甚至连叶润成的教练穆翔雄都没有随队出征。
或许就是名不见经传,叶润成反而没有太多压力。“那时候想法特别实在,就是按照赛前部署,把自己最佳状态游出来就好了。”叶润成说。
一战打破日本游泳垄断
预赛中,叶润成稍稍保留了一点自己的实力,以小组第三的成绩晋级决赛。决赛中,他与预赛第一的高桥繁浩隔了一条泳道。“这也是赛前就布置好的,要不然紧邻高桥,他就会比着你游,胜算就少了很多。”
决赛开始后,身高1.86米、体重79公斤的高桥繁浩比身高1.73米、体重仅为61公斤的叶润成明显更有优势,一入水便领先了半个身位。“我在身高和臂展上比不上他,就只能在频率上下工夫。”叶润成说。
叶润成玩命般地拨水,终于在后50米逐渐追上了高桥繁浩,并最终比高桥繁浩快0.04秒触壁。这个大冷门让全场顿时沸腾了起来。
叶润成的这枚金牌也让忐忑的中国游泳队吃了颗定心丸,在随后的比赛中中国游泳队又一举夺得两枚金牌。叶润成说:“那次比赛,中国队的目标是夺金。没想到一下子收获3枚金牌。也正是因为游泳队的超水平发挥,中国代表团最终能在亚运会金牌榜上以61金比57金的成绩,有史以来第一次将日本队甩在身后。”
■ 资料图片
老镜头回放
看了两次才发现夺冠
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游泳赛场,硬件上还无法实现赛后第一时间公布名次,更没有公布名次用的大屏幕,有的只是每个参赛者赛道末端的电子计时牌。这给叶润成赛后带来一个小小的乌龙。
“游完了之后,我只是本能地回过头看了看我的成绩,于是便沉到水底下放松了。当我再浮出水面时,发现看台上非常嘈杂,似乎很多人在对着我欢呼,于是我又把8个决赛运动员的成绩逐一对比一遍,这才发现原来我是冠军,情不自禁地做了一个双手指天的动作,而这离比赛结束已经过去好一会儿了。”回想起慢热的一幕,叶润成忍俊不禁。
一碗猪肝瘦肉汤的诱惑
对于自己运动员生涯的回忆,除了这块沉甸甸的金牌,还有在那艰苦岁月里苦中作甜的乐趣。
叶润成至今仍然记得他们大冬天里在人民游泳场训练时,在外观看的两位建筑工人的对话——“泡在水里真冷!”“这会儿是冷啊,等下他们起来可有猪肝瘦肉汤喝。”
一碗热腾腾的猪肝瘦肉汤在当时的叶润成眼里可是无敌营养品。
“70年代,我刚进体校那时候,东莞还是个农业县,可比现在冷多了,冬天大部分气温在6℃~7℃,当时训练场所都是在室外,没有热水系统,只能硬着头皮往水里扎。不到半小时,身上的肌肉就僵硬了。没办法,上岸跑步跑热乎了再进水训练,每一堂训练课这样要来回折腾三四次。但是训练之后能有一碗猪肝瘦肉汤喝,所有的疲倦都打消了。”叶润成回味地说。
四年之后,叶润成从东莞业余体校走进了省队,各种训练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冬天,那时候省队常被拉去三元里的温泉疗养所去训练,就是把30℃~38℃的温泉放进游泳池里给我们训练。听起来好像非常不错,但实际上,那些热水在放进游泳池的过程中损耗了热度,不仅变成了温水,而且水池里的水有的冷有的热,游在里面就跟现在洗冰火浴一样。”聊起这些往事,叶润成哈哈大笑起来。
省队的4年时间里,叶润成的成绩足足提高了8秒,为他以后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明年的广州亚运会,叶润成比其他人多一份期待。他对记者说:“亚运会给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随着张琳、刘子歌等优秀运动员的崛起,我们又重新回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我希望中国队能在广州亚运会上多拿金牌,希望张琳能再破纪录,为中国男子游泳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