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宜兰县历史、地理与气候

  时间:2008-07-15 14:43    来源:中国台湾网     
 
 


  宜兰县历史

  宜兰旧名噶玛兰或蛤仔难,因此县位于兰阳平原上,故又称兰阳地方。噶玛兰族是台湾原住民平埔族其中一个族群,他们自称卡瓦兰(Kavalan,平原的人类)。关于噶玛兰族的历史记载始于1632年。

  1768年,汉人林汉生探访噶玛兰,却被杀害。1796年汉人吴沙击溃噶玛兰族,进垦兰阳平原。“惟当时吴(沙)使用火器甚猛,平埔族终于不敌溃走,撤至西势之哆囉美远、珍仔满力、辛仔罕三社为后图,吴乘势侵入,沿途无敌,遂入头围。”——《宜兰县志》

  汉人进垦兰阳平原后,将原野与森林开垦为农田,平埔族赖以维生的猎场逐渐消失,传统文化逐渐式微,大多被汉人所同化。

  宜兰县地理

  宜兰县主体为兰阳平原,三面环山,一面朝海,系为兰阳溪冲积作用所产生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宜兰县北邻台北县贡寮乡、双溪乡、坪林乡、乌来乡,以北部滨海公路与北宜公路为交通。已于2006年6月通车的北宜高速公路使宜兰县成为大台北生活圈的一部分。

  宜兰县南方的南澳乡多山,与花莲县相接,苏花公路纵贯。

  西则以中央山脉如雪山、大霸尖山等山系与台湾西部多县毗邻,包括桃园县复兴乡、新竹县尖石乡、台中县和平乡(为梨山、武陵农场等交通路线出处)。

  东方为太平洋,得子口溪出海口至兰阳溪出海口沿岸有着连绵不绝的沙丘(状似蛇),与龟山岛(龟)处在外围,故有“龟蛇守海口”守护着兰阳平原,使得物产丰饶的民俗风水说法。

  宜兰县人口较密集的市镇为宜兰市与罗东镇,分别为政治与工商中心,分处兰阳溪两侧溪北、溪南。

  宜兰县气候

  宜兰自古以多雨闻名,台湾有俗谚云:“竹风兰雨”,就是描述新竹多风而宜兰多雨的现象。由于兰阳平原三面环山、东面向海,呈现畚箕形的地形,特别容易产生地形雨。特别是在冬季东北季风盛行的时候,东北季风由东面开口注入,冬雨绵延数月,为宜兰的特殊气候现象。此外在春季的梅雨季节也常连下数月的细雨。

 
编辑:贺晨曦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