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云林县褒忠乡概况

  时间:2009-01-08 10:03    来源:中国台湾网     
 
 

旧称

埔姜仑庄

行政区管辖

云林县

行政区类别

经纬度

东经,北纬

总面积

37.0522平方公里

户数

4,217

人口

14,626人(2008年11

乡长

陈进厚

区划

9134

民意机关

褒忠乡民代表会

邮递区号

634

毗邻

仑背乡麦寮乡东势乡元长乡土库镇

 

  褒忠乡位于台湾云林县中部,地处嘉南平原之上,是云林县人口最少的乡镇,同时也是云林县内面积最小的乡镇。

  历史

  原名埔姜仑庄,据清代台湾大租调查书所记载,埔姜仑地区于雍正二年(1724年)由薄升灿申请垦照开发,其时因附近沙仑遍生埔姜树,故名“埔姜仑”,因此被称为埔姜仑庄并直属于彰化县布屿西堡,在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纳入云林辖下。日据时期改回埔姜仑并裁区设庄,埔姜仑区被合并于土库庄,1942年庄升格为街,是为台南州虎尾郡土库街,战后初期改街为镇,辖区不变,隶台南县,1946年1月23日始由土库镇划分一部分,另成立褒忠乡。

  褒忠名称由来与过程:公元(1786年)清代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和党徒侵扰褒忠的村庄。张源勤、张明义兄弟,召集乡勇抵抗匪徒。经过好几个月,贼匪都攻打不下。后来清廷派福康安率军来台平乱,张氏兄弟率领乡勇和清军共同打击贼匪。事后,清廷封张源勤为通判,张明义为州同,因协防有功于朝廷,并赐庄名为“褒忠”意指“褒奖忠义”。

  境内地名由来与沿革

  泰安: 以前称为“六块寮”今为马鸣村泰安路。清乾隆年间,张姓祖先由福建泉州府同安县渡台,由安平登陆,辗转至东势乡月眉后,再迁徙至今“六块寮”。其中分为二大族系由月眉迁之张姓为“清河堂”派系之“潘径张”,其始祖为张呆。育有六个子女,即张虎、张前、张平番、张本、张珍。六位子女分成六户,分居六块地区,搭寮居住,位置就在在今六块寮西侧,俗称“西平寮”。后来在庄北之“林茱寮”,张氏族人,亦即今清河堂派“惠安张”,其后代为张本、张王齐、张信、张家自、张万教等族群,因恐山贼林爽文抢劫,而移居六块寮东侧,中隔一池塘,称为“六块寮”。日据时代曾担任保正(村长)的张本源氏于民国六十七、八年间在户籍整编时,建议户政事务所将“六块寮”易名为“泰安”。

  潮厝:以前称为潮洋厝。在清朝雍正二年就有这庄名。在清朝设官治理褒忠地区之官吏,鱼肉百姓,欺压善良。官署中有一位清廉侠义之士,力劝上司,非但不被采纳,还派人追杀。这一位名叫“潮洋”的先生,亡命逃难至“潮洋厝庄”,后来被寻获杀害,壮烈成仁。为纪念这位仗义直言之志士,故庄名定为“潮洋厝庄”。后来简化为“潮厝”。

  王厝寮:今属潮厝村辖区。据说早年王厝寮分为东西南北等四寮。光绪十九年大水灾,把全庄及旧有庙宇,夷为平地。之后迁回王厝庄定居的只有三十五户左右。祖先姓王为主体,故庄名叫做“王厝寮”。清光绪十五、十九、二十四年三次大水灾,灾情都非常严重。尤其是光绪十九年那一次大水灾,布屿西堡六十庄中有八庄变成废庄,王厝寮庄就是八庄之一。

  三和:以前叫做三块寮,今为龙岩村三和路。以前是方姓、曾姓和其他姓氏聚集之地,分别在三个地区居住,相距不远。又因形成三个大厅房,故称为三块寮。光复后村名皆改为两个字,又因为三族性融和一体,合作无间,并请示神明批示认同后,定名为“三和”。

  田洋:在日据时代位于顶森庄、下森庄、大坪仑庄、甲瑶庄之间,当时已开垦为广大肥沃的田野。后来甲瑶庄和大坪仑相继废庄,庄民移居周围各庄落脚。以前的顶森庄就是现在顶田洋。下森庄就是现在下田洋,以中新路为界线。

  有才:以前称为溪寮或有才寮或目圳寮。据说以前在林茱寮居住的曾目圳,在废庄后首先搬到有才寮定居,所以在形成部落以后,称为目圳寮。曾目圳有两个儿子有溪、有才,故有人称该庄为有才寮或溪寮,战后改称为有才村。

  北兴:又称顶头寮或北寮。祖先由东势乡月眉庄移居同安农场,再移居到新虎尾溪溪南护岸边之溪埔聚集定居。战后改为“北兴”。是有材村辖区内北边的一部聚落,故又称为北寮。

  大廍:是清朝时埔姜仑“得福馆”制造蔗糖规模最大的糖廍(糖厂)所在地。因制糖人员聚集,然后形成部落,所以称“大廍”。现在行政简化“大部”,是中民村的范围。

  龙岩:因村庄北侧有一大沙仑,名叫大坪仑,蜿蜒数公里,有如传说中的大龙,因而得名。1935年大日本制糖会社社长藤山雷太把大坪仑改名为“卧龙山”,并立石碑于大坪仑顶。现今石碑放在虎尾糖厂同心公园西南。

  太湖:原名后壁湖。先民从大陆福建移居来台。起初定居大坪甲瑶仔,然后搬移至后壁湖结居,当时仅有十多户,为小部落,以农为生。四周有七座沙仑,称为七星仑,前面有一片湖泊,后有一座沙仑叫做后壁仑,因此庄名叫做“后壁湖”。1930年,日本人建设龙岩糖厂时,将后壁湖改为“新湖”。1951年行政区域调整,又将庄名改为“太湖”。现在为埔姜村太湖路。

  湖头厝:最早来此定居者,大都环湖而居,既可灌溉农地,又可蓄养鱼群,且大多居于湖泊的北侧,乃称为“湖头厝”。庄内有三座湖泊,由东而西依序是头前湖、后壁湖和湖仔。全庄被这些湖泊区隔为三个区域,最东侧称为旧庄,位于头前湖和后壁湖间,以许姓为主,原居于麦寮外湖寮,戊戌年(1898)水患房舍被冲毁才移居来此;后壁湖南侧为中庄仔,以陈姓为主,来自麦寮火烧寮;最西侧称为湖仔,为多姓村。早期由于境内湖泊多,养鸭业兴盛,后因水源污染而渐趋式微。目前以养猪及作物种植为主。

  新湖村:因取境内“新厝仔”和“湖头厝”两个部落的首字,因而称为“新湖村”。

  新厝仔:居民原住在台西乡泉州厝,移居来此,因此称为“新厝仔”。

  艺文

  大廍花鼓阵:“花鼓阵”又名花鼓弄或翻鼓阵,大廍花鼓阵是台湾花鼓阵的发祥地,花鼓原本是传统宗 教阵头的一种,早期为农闲助兴“逗闹热”(意为凑热闹)的表演。早年农业时代许多村庄都有花鼓阵,大廍花鼓队创始于60年代的褒忠花鼓阵,虽是每逢社区重大庆典必然的表演节目,但也随着时代日益没落,但在地方人士的推动下,再度受到重视,并一度跻身全台文艺季压轴戏码,成为地方当红的民俗文化瑰宝,大廍村的村民便称自己的村子为大廍花鼓村,可见大廍村民对于花鼓阵的热爱程度,今已成庙会艺阵。

  交通

  台19线:仑背乡- 褒忠乡- 元长乡
  县道158号:东势乡- 褒忠乡- 土库镇
  县道158甲:东势乡- 褒忠乡- 土库镇

 

  教育

  初级中学

  云林县立褒忠初中

 

  小学

  云林县褒忠乡褒忠小学
  云林县褒忠乡复兴小学
  云林县褒忠乡龙巖小学
  云林县褒忠乡潮厝小学

 

  庙宇

  马鸣山镇安宫

 

  旅游

  马鸣山纪念公园

 

  特产

  水稻
  西瓜
  玉米
  花生
  蒜头

 
编辑:贺晨曦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