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新竹县环境景观资源分析

  时间:2008-05-21 13:40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一、自然生态资源

  新竹县自然生态资源相当丰富,包括多样的地形地质、水体、动植物、气候等,无论平原、丘陵或山地,都各有特色。其资源特色概略叙述如下:

  (一)水体景观

  新竹县西部滨临台湾海峡,海岸北起桃园县轲间港,南至新竹县头前溪,海岸线长度约13.8公里。而河川体系由北往南,分别为新丰溪、凤山溪、头前溪、喀雅溪及峨眉溪,与头前溪上游的油罗溪、上坪溪,共同构成新竹地区的水系,尤其头前溪更是新竹平原开发史上的重要河川,更具人文历史意义。

  此外,丘陵地区因早期聚落开垦,多开凿灌溉用的池塘,湖口乡即因此而得名。新竹水库主要分布于丘陵地区,如宝山水库、大埔水库,又因新竹境内河川曲流蜿蜒,留有不少吊桥,如油罗溪在横山一带,沿途永丰、攀龙、内湾吊桥颇具景致。

  (二)地形与地质景观

  新竹县地形型态主要由头前溪及凤山溪冲积切割而成,可分为滨海平原区、丘陵台地区及高山河谷区。境内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约52.91%,坡地起伏变化大,加上河川侵蚀切割,造成地形与地质的多变化,如洞穴、岩石、山岳及峡谷等地形。

  (三)植物景观

  新竹县由于海拔高度涵盖寒带、温带及亚热带,因此植被生态拥有相当丰富的景观。例如新丰乡松柏岭的朴树林颇具特色;沿关西118号县道两侧的油桐与竹林亦为特殊的植物景观;台一线竹北市大眉里路段种植的本土树种枫香,树龄约80年,加上木麻黄、按树,形成难得的道路景观;竹北市隘口小区的精神指标“百年夫妻树”,为新竹县全县八株珍贵老榕树之一,列为高铁特定区内古迹保留区;北埔乡二寮有棵至少三百年以上树龄的樟树神木,斯马库斯神木群等,均反映早年二寮以伐木、提炼樟脑起家的历史背景。见表3-3。

  (四)动物景观

  丘陵以降及平原地区多已开垦,动物栖息地逐年减少,特殊的如关西蝙蝠洞。动物资源以鸟类最为丰富,区域性的昆虫种类及数量亦相当丰富,山区则因人为干扰少,哺乳类动物及其它野生动物数量尚多。

  (五)气候景观

  新竹县境内山多平原少,地形多变化,气候景观不同于其它县市,尤以新竹的风最为著名。

  (六)风景(特定)区与森林游乐区

  公共风景区包括风景特定区及一般风景区。另设置森林游乐区,于新竹县五峰乡境内有观雾森林游乐区。

  新竹县境内拥有一省级、一县级及其它一般风景区,主要风景区现况情形如下:

  

  1、狮头山风景区
  

  范围除狮头山外,于1993年将范围扩大至峨眉湖、五指山及北埔冷泉地区,并经评列为省级风景特定区,行政区域包括新竹县峨眉乡、北埔乡、竹东镇及苗栗县南庄乡与三湾乡。

  狮头山寺庙众多,包括狮岩洞、劝化堂、辅天宫、开善寺、海会庵、灵霞洞、金刚寺、万佛庵、水濂洞等,石阶步行而上、古剎林立、朝拜礼佛并可登高眺望,为历史悠久、具知名度的宗教观光地区。

  2、清泉风景特定区

  属县级风景特定区,主要联外道路为南清公路竹东至清泉路段,大型游览车行驶困难,交通不便。游憩设施方面共有野餐区一处、山地文化区一处、眺望区四处、旅馆区五处、大众浴室用第一处。

  3、新丰(红树林滨海游憩区)

  未经划设的一般风景区,暂由县府统筹、投资、由乡镇市公所管理维护,逐年设置步道、解说牌,作为生态解说教室。由各级政府逐年编列预算整建公共设施,包括解说教室及多媒体简报系统、停车场、景观步道及凉亭、自行车道、第二红树林栈道等工程。

  4、竹北滨海游憩区

  位于新竹县滨海地区,列入省公路局主办“西部滨海纵贯公路游憩系统开发计划”,运用海岸资源以形成滨海观光游憩带,唯冬季海风强盛发展受限。

  5、飞凤山游憩区

  中坑村与新凤村之间的飞凤山居于九芎林诸山最高峰,为俯瞰新竹平原的最佳地点,昔日以飞凤探梅名列新竹八景之一,拥有丰富自然人文景观与丰富农作物,亦为新竹都会区居民假日游憩据点之一。

  6、内湾游憩区

  内湾位于新竹县横山乡东侧,四周山陵围绕、油罗溪穿流而过,“内湾垂钓”为新竹十大胜景之一,攀龙及内湾吊桥横跨溪流之上,假日吸引游客从事亲水活动;并为内湾支线铁路行驶的终点站,内湾老街中正路上留有一座日式造型的内湾戏院。穿过吊桥可往马胎溪谷游览。规划人行步道绿化、体健设施、观景台凉亭及公园整建,以发展内湾风景游憩区。

  7、尖石游憩区

  自然资源丰富,根据尖石乡风景区观光系统整体规划,乡内至少有14处观光游憩地点,包括尖石巨石、锦屏瀑布、青蛙石、军舰岩、李栋山、秀峦温泉、铁岭、鸳鸯谷瀑布、司马库斯及镇西堡神木等,提供丰富水体及山岳地形景观。

  二、空间地景资源

  (一)历史建筑物与传统聚落

  传统聚落与历史建筑物是先民生活所遗留下来的历史轨迹,透过这些遗留下来的聚落或建筑物,可以使民众对于先人的生活型态、地区的发展脉络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对于研究地方发展历程与地方文化传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新竹县人口族群分布,共计有客家、闽南、“外省”、原住民等四大族群,其中又以客家族群人数最多,约占全县八成五的人口。也因此在新竹县目前所见到的历史建筑物,也以传统客家族群由宗亲聚族而居的合院建筑、祠堂家庙等最多。而早期地方发展中枢的传统聚落街廓、古道、日据时期的机关建筑物等,在新竹县各地也仍然可见。而在原住民部落,目前传统建筑已不复见,除了司马库斯少数深山部落仍维持竹的建筑形式外,新式建筑已看不到传统建筑的样貌。新竹县如此多样的历史建筑物与传统聚落,除了丰富了新竹县历史文化内涵外,面对未来文化观光的发展需求,也提供了许多丰富的题材。

  (二)其它地景资源

  

  1、景观道路

  (1)台三线:桃园新竹段
  (2)县118 罗马公路:关西镇至桃园复兴乡段
  (3)县122南清公路:竹东至五峰观雾段
  (4)竹43号道路:宝山乡段
  (5)竹37号道路:北埔乡(北埔至五指山道路)
  (6)竹41号道路:峨眉乡(峨眉至狮头山风景区)

  2、风力发电场

  工业技术研究所能源研究所附设风力试验场,位于湖口往新埔的路段、湖南村附近,厂区内设有三座巨大风车,风车铁塔高达20公尺,可谓一特殊的地理景观。场区设有办公室及仪控室,从事纪录与研究。

  3、软桥发电厂

  位于竹东镇软桥村,原建于1919年,为一座利用竹东圳灌溉渠道流量与落差的小型水力发电厂,曾因台风毁损后经复修再度启用,为全自动无人看管的电厂,是了解利用天然水力发电的再生能源的好去处。

  4、吊桥

  新竹县境内有多座吊桥,造型优美,横跨溪流之上的吊桥与水流相映,油罗溪上的永丰吊桥、攀龙吊桥、内湾吊桥、北角吊桥,北埔的冷泉吊桥等各具风味,可供旅客步行留影与观景,成为最佳的观光地点。

  5、古道

  古道为过去产业运送及联络的路径,并具有见证历史变迁的意义,如:清水古道为过去农家采茶、挑茶及买卖所经之径,旧时新埔清水里为茶园及柑橘盛产地,虽目前茶园几已荒废,但山坡地的茶园遗迹可见当年盛况,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另外有属于原住民的社路、隘路或理蕃道路,如:鹿场连越岭古道、霞喀罗古道(石鹿古道)、萨克亚金古道、司马库斯古道及李岽山古道(为古战场古道)。

  6、水圳

  (1)竹东圳:为大新竹地区发展的重要水源之一,为新竹县最大的水圳,也是宝山水库的导水渠,竣工已满七十年,地方对于重要开圳功臣林春秀建碑纪念。
  (2)隆恩圳:头前溪在清康熙年间由汉人王世杰兴建隆恩圳,将竹堑平原的旱田垦成水田,透过此水利工程引水种植水稻,开启竹堑水利之始。隆恩圳亦成为供养新竹平原的水源头。
  (3)六张犁圳:有两百年历史的六张犁圳自上游方三崁店、经隘口、东兴、番仔寮、到下游的十张犁、八张犁、鹿场等聚落,灌溉水圳两旁的农田,番仔寮的榕树伯公庙更为历史建筑物。

  7、水车

  关西拥有新竹县仅有的七部水车,据地方文史工作者表示,水车至今应有一百三十年的历史,算是全省少有、数量最多、保留最完整的,分别位于关西的南山里及下南片附近,尚能使用的水车有五座,南山里三座、下南片二座。

  8、内湾线火车

  由新竹到内湾的内湾线全长29.9公里,于1959年全线开辟完成并通车,为台铁仅存三条客运支线之一,亦为产业铁道,早期主要运送横山及尖石的煤矿产,后期则运送台泥及亚泥厂的水泥矿产。普通车的行车时间约45分钟,其沿线特色除终点内湾的山城风貌、内湾古老戏院外,还有合兴站的折返式站场、九赞头文化观光等。近期台铁并添购冷气柴油车箱,针对内湾线沿线车站进行整修,将进一步带动内湾线的活力与新生。

  三、历史文化资源

  新竹县沿海乡镇市为闽南人居住,在丘陵地区保有客家聚落,在山岳地区保有原住民部落,甚至拥有少数的道卡斯平埔族遗迹,无论在民俗庆典、展演活动、古迹及历史建筑物方面,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

  (一)客家文化

  新竹县人口中有85%的客家人,大部分居住在竹北、新丰、新埔、关西、芎林、横山、竹东、北埔、宝山及峨眉等乡镇市。重要据点包括枋寮褒忠亭义民庙、湖口老街、北埔历史建筑物群及各客家老祠堂等。

  1、民俗庆典及展演活动

  根据《新竹文化生活圈调查研究》(1996)调查,新竹县地区内各庙宇平均每年民俗性剧场演出总场次为300场,演出集中于竹东镇57场、芎林乡47场、竹北市38场、新埔镇29场、横山乡28场、北埔乡24场、关西镇21场、湖口乡21场。演出地点如竹东普照宫和惠安宫、竹北福源宫、新埔义民庙、北埔慈天宫等。

  2、义民文化

  在桃竹苗地区的客家族群中,义民信仰为民间信仰的特色之一,在新竹地区以新埔枋寮义民庙为信仰重心,范围涵盖大部分的新竹地区及部分的桃园地区,基于客家人对义民的崇敬,在此地区形成庞大的义民庙十五联庄祭典区,为桃竹地区客家村庄集体互动的重要活动。祭祀范围包括六家、下山、九芎林、枋寮、新埔、五分埔、大隘、石光、关西、大茅埔、湖口、杨梅、新屋、观音、溪南等桃竹十五大庄,并由十五大庄逐年轮值。

  3、古迹及历史建筑

  新竹县客家居民多聚族而居,保留许多客家三合院、四合院及祠堂,其建筑特色反应了客家特色及文化意义。“国定”古迹共有九处,包括竹北市问礼堂、采田福地;关西镇郑氏祠堂;新埔镇褒忠亭、刘家祠、上枋寮刘宅、潘宅;北埔乡金广福公馆(含天水堂)、慈天宫。其中除金广福公馆(含天水堂)为一级古迹外,其余八处均为三级古迹。县定的古迹则有六处,包括湖口三元宫、关西太和宫、北埔姜阿新故宅、尖石TAPUNG古堡、北埔姜氏家庙、新埔张氏家庙等六处,故新竹县古迹合计共十五处。

  新竹县新丰乡新庄村的红毛港绳纹红陶文化为重要考古遗址。

  4、手工艺及文物资产

  以陶器为例,新竹县如关西新禾兴窑、新埔裕和窑、北埔小南坑窑等,出产质量相当高的陶制品,新竹由于陶土含铁量高,烧窑温度亦高,因此成品釉色及质地,都称得上精品。

  (二)原住民文化资源

  新竹县有两大原住民族群:五峰乡的北赛夏族、尖石乡的泰雅族,部落皆分布辽阔,尖石乡的那罗、田埔、秀峦、玉峰、马美、泰平等为泰雅族的群居地。两族文化资源如下:

  1、赛夏族及巴斯达隘祭典(矮灵祭)

  赛夏族居住于新竹县与苗栗县交界的山区,人口约有七千多人,又分为南、北两大族群,北赛夏居住于新竹县五峰乡,南赛夏居住于苗栗县南庄乡,二年一次的矮灵祭是大家所熟知的祭典,在手工艺方面除了织布以外,藤编的竹篓是一大特色,另外,赛夏族特有的肩旗Kirakil及臀铃Tabaasang也是重要的工艺制品,两者都使用于矮灵祭典期间。

  2、泰雅族及祖灵祭

  泰雅族居住于台湾中、北部山区,包括埔里至花莲联机以北的地区,人口约九万多人。泰雅族以纹面及精湛的织布技术闻名。祖灵祭自日据时期即被严禁举行,面临断层危机,1998年8月由泰雅族原住民联合推动恢复祖灵的祭典活动。在泰雅族传统织布技艺方面,五峰乡有一泰雅织布工作坊,尚保有泰雅族传统手工织布技艺。另外原住民特有的饮食文化也有待发掘,就地取材、摘取高山野菜或渔猎收获,呈现特殊的烹煮方式,以特制的小米酒为例,为原住民日常生活酿制的饮料,别具风味。

  四、生活产业资源

  (一)乡镇市产业特性

  目前新竹地区产业的发展,以工业生产为主,服务业发展为辅,第一产业中的农林渔牧所占的从业人口和产值比例已经很小,并朝观光休闲农业转型。而新竹县各乡镇市的产业发展情形也不太一致,依产业特性和发展程度粗略可分为下列四个地区。

  1、尖石、五峰为主的原住民地区

  在产业的发展上,过去以原住民狩猎、林业、香菇种植等为主要的经济活动,在新竹县境内是经济发展最为落后的地区。

  2、关西、新埔;北埔、峨眉、宝山为主的客家农村

  新竹县的丘陵地形是客家人重要的聚落所在,以茶园、柑橘园等农业活动为主,但近年来因为山坡地开发,度假山庄、高尔夫球场、游乐区、住宅区的入侵,对于地景及经济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竹东、芎林、横山为主的传统工业和工矿区

  传统工矿区,包括了早期新竹开始工业化的石灰矿、玻璃工业、照明业、和木材加工等矿区,集中于矿脉的所在地。这些早一波的工业发展目前都已经面临了转型、技术提升等等的发展困境。

  4、竹北、湖口、新丰和部份新埔为主的再工业化地区

  传统工业地区正历经由纺织业、化学制品等相关工业转型至电子电机产业的过程,在产业发展的范围上,可以沿着纵贯铁路,北起桃园的工业区、向南连结新竹市、新竹科学园区以及苗栗的头份、竹南。

  (二)产业资源

  1、休闲农业

  新竹县境内农业仍为重要产业,除传统稻作外,亦发展出具有观光价值的茶园及果园,茶园主要分布于新埔、关西、峨眉、湖口及北埔一带,果园亦多位于丘陵乡镇如新埔、关西、横山、竹东及湖口。近年来以地方特产为主、结合生产旺季与各种加工产品举办促销活动,如北埔膨风节、新埔柿饼节、五峰水蜜桃节等,甚获好评,或是依当地植物景观特色所发展出的客家桐花祭。

  2、滨海休闲渔业

  新竹地区沿海以座落于新竹市区的南寮渔港,其环境及现况条件较有发展潜力,现有海鲜街、海产店,未来更朝向游艇港的目标实现。

  3、传统没落产/行业

  往昔新竹境内丘陵矿产种类不少,包括煤矿、玻璃砂、石灰等,颇具经济价值,广泛分布于北埔、竹东、横山、关西及尖石一带。以煤矿而言,由于历经百年以上的开采,质量较佳的煤层已开采殆尽,煤矿坑逐渐废弃不用,唯多数地属偏远山区。另外也有部分产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没落,如芎林乡的纸寮窝为昔日新竹县制造金银纸类的重要地区,目前已荒废。今新埔乡下寮里的烧炭窝,昔日则为烧炭产业聚集的地方。

 
编辑:贺晨曦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