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桃园县各类地形

  时间:2008-05-13 15:2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台地地形

  高而平坦的地形称为台地,桃园县的面积中,有一半属于台地地形,分属桃园台地、林口台地与湖口台地,其中以桃园台地所占的面积最大。

  林口及湖口台地顶部的高度分别在300及250公尺左右,这些台地地形早期都是各大河川在流出山地时堆积成的广大冲积扇,后来受造山运动影响,地壳慢慢抬升而形成现今的地形,因此只要向下挖,都可以发现厚层的红土及圆的砾石层,这些砾石层即是台地为以前河流所堆积成的最好证明。

  林口及湖口台地地势较高,边缘受侵蚀使地势起伏较大,这几年大量被开发成高尔夫球场。桃园台地则因地势较低,侵蚀少,地势平坦,成为北部地区最重要的稻米产地。早期为了储水灌溉,辟筑了许多“陂塘”,成为一大特色,近二十年来也成为大面积设施的辟建场所,中正国际机场、观音及大园二大工业区即利用广大平坦的台地修建而成。

  海岸地形

  桃园县的海岸北起芦竹乡海湖附近,西南至新屋乡蚵壳港,呈东北东-西南西走向,略呈向外凸的弧形,全长约43公里,曲折度不大,仅各河口附近有凹入的河口或舄湖地形,缺乏天然良港,竹围及永安渔港为人工围筑防波堤而成。

  

  海岸组成物质以沙、砾石及珊瑚礁为主。

  1. 沙岸:占桃园县海岸大部分,海底平浅,退潮时露出宽广的沙滩及沙洲。

  2. 砾岸:分布在北段海湖至竹围沙仑一带,海滩由粗大砾石组成,海岸坡度较陡,波浪侵蚀陆地的能量较大。

  3. 珊瑚礁岸:分布区域北起大园内海,南至新屋永安附近,退潮时局部露出珊瑚礁及藻礁,尤以观音海水浴场南侧最为典型。

  桃园县海岸沙丘地形发育良好,高可达十公尺左右,分成数列平行海岸分布,昔日木麻黄等防风林生长高大茂盛,有“绿色长城”之称,近年由于酸雨及盐份影响,已不复见。但高大的沙丘,柔细的沙滩,仍然是吸引人们赏景弄潮的好去处,台省十五号省道即沿该县海岸平行,另有小路由省道分出,皆可通达海岸。

  海岸珊瑚礁、藻礁地形

  一般来说,珊瑚礁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域,其形成条件包括适宜的海水温度,充足的阳光,海水要干净,无大河川注入海带来泥沙,海水也要经常流动,带来众多的浮游生物。

  台湾南部的垦丁、澎湖群岛、绿岛、兰屿周围均有珊瑚礁海域,构成独特的生态。桃园县的西北海岸,北从大园乡的内海村经观音乡,南至新屋乡,均有零星珊瑚礁层分布,最大的一片位于观音海水浴场南侧,退潮时,露出长约有百公尺,宽约二十公尺的黄褐色礁层,经海水侵蚀,已有海蚀沟出现。

  数据显示,这些均为五千多年前,地球冰河期结束后气候较温暖,海水位比较高时形成的。由于气候环境的改变,现今已无珊瑚生长,因此这些礁层可说是地球历史环境变迁遗留下来的纪念物,故深具意义。除了珊瑚礁层,此段海岸也可捡到许多被海浪打上来,有美丽图案的珊瑚礁块,可观赏把玩。要观赏这些珊瑚礁,只要沿台十五线或滨海的公路前行,找到连接海岸的小路至海滨即可,但必须先了解潮汐状况,因为只有在退潮时,它们才露出来。

  观音乡海岸是台湾西海岸面积最大、生长最好的藻礁区,台当局“内政部”营建署将观音至大园的海岸列为“海岸自然保护区”,珍贵藻礁、滩地都将划设为保护区。

  根据特有生物研究中心调查,观音乡保生村海岸有片长5公里、宽500公尺、高4公尺的藻礁地形,其中小饭粒溪到新屋溪间的海岸,是目前岛内发现面积最大、生长最完整的藻礁地形;藻礁是由红藻和绿藻等石灰藻类经胶结和钙化作用,沉积碳酸钙形成,生长速度缓慢,1年只长0.1至0.2公分,观音海岸的藻礁规模,估计至少要2000年。

  河流

  从数目上看,桃园县河流有二十余条,但除了大汉溪外,其余均为切割各台地的小河,这些河流长度短,水量少,其中流域面积最大的为南崁溪,其余皆呈放射状,向西及西北流入台湾海峡,涨潮时成一积水的舄湖,台地开发早期曾为渡海开垦的船舶停留的地点,大园乡的许厝港即为其中最大者。

  大汉溪旧名大嵙崁溪,其最长的源流泰岗溪发源于雪山山脉品田山(海拔3536公尺)北麓,次长的源流白石溪发源于大霸尖山(海拔3490公尺)及江泽山(或称伊泽山,海拔3296公尺)北麓,两溪于新竹县秀峦会合后称为玉峰溪。北流至玉峰附近折向东流,进入桃园县境内,于巴陵附近与东来的三光溪会合后,始称大汉溪。随后蜿蜒北流至罗浮附近,再折向西流,至角板山河阶(复兴乡泽仁村)附近,进入石门水库没水区,由此至石门大坝间,实际上是一个人工湖。于石门出峡谷(今石门大坝址所在)后,折向北北东方向,经大溪、莺歌、三峡、树林等镇后,进入台北盆地,于板桥江子翠附近,汇流新店溪后,始称淡水河,而在淡水与八里间注入台湾海峡。全长约135公里,流域面积1163公里,为台湾北部第一长河。

 
编辑:贺晨曦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