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市
“美丽桃园,幸福城市”,将桃园市提升为“最适合人居的城市”及具国际能见度的发展方向,是桃园市市政建设的方针。
桃园市目前除已加强施设排水系统、道路拓宽等工程外,三民公21公园及示范自行车道、阳明公园夜间照明景观也已陆续完成,提供市民全新而多样的休闲服务。桃园市向来以公园城市自许,目前已拥有63座公园与绿地。此外,在环境保护方面亦积极推动资源回收及清净家园全民总动员行动,为幸福城市奠定基础。
中坜市
中坜在发展史中,商业和交通地位重要,南来北往的货物和讯息交换,族群的多元与融合,让中坜丰富又多彩。
中坜位于桃园县的北部中心,在地形上属于较平缓的台地,与七个乡镇市比邻,东西长10.64公里,南北宽7.38公里,总面积为76.7平方公里,海拔在120至140公尺间,境内水渠丰沛,老街溪、新街溪以及桃园和石门大坝灌溉的便利,让中坜在精致农业的发展上成果丰硕。
中坜早期以客家人居多,所以以客家庄著名,多数是广东籍移民入垦者,另外还有许多是因为族群械斗事件而走避中坜的台北地区客家人,客家人因此成为中坜的主要族群人口。
中坜市拥有七所大学院校和五所高中职校、八所初中、廿三所小学,大学院校数目居全县之冠,文风鼎盛、人文荟萃,同时也成为中坜工业区人才培育的摇篮。
八德市
八德原名“八块厝”,有一传说系清乾隆初叶由闽籍人士率先开垦,居住下来的有八姓,即谢、萧、邱、吕、赖、黄、吴、李姓,每姓各筑一屋,故得“八块厝”之名,1946年改名为“八德乡”,1995年升为“八德市”,是桃园县第四个县辖市。
该市位居桃园县境东北,属坪顶台地,为衔接桃园台地与台北盆地的门户,紧临桃园市、中坜市、平镇市、大溪镇、莺歌镇,土地总面积为33.71平方公里,为全县面积最小的行政区域,约占全县的2.8%,行政区内共有四十六里,人口约17万2千人。
该市境内全为台地地形,地势平坦,茄苳溪由市西南向北延伸注入南崁溪,早期该市的农业发展均以此地为重,除少数的旱地之外,该市大多为肥沃的良田,土壤适宜栽种水稻以及各类蔬菜。
埤塘遍布亦是该市一大地理特征,先民开凿陂塘储存雨水,作为灌溉用途,逐渐形成现今地理环境的特殊生态景观,景色优美,吸引各种鸟类栖息,其中霄里池为清代移民开凿洪坝口溪集水而成,全市陂塘(含水池、鱼池)数量约八十个以上。
八德境内有北二高内环线经过及大湳交流道的设置,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各项公共设施完善,目前八德扩大都市计划已通过,八德市即将成为一新兴都会区。
平镇市
平镇,旧称“张路寮”,因寮的设置,地方渐安,因而称为“安平镇”,1920年去“安”字,改称平镇。
1945年台湾光复,改制称“平镇乡”,1992年3月1日改制升格为为县辖市“平镇市”,跃为桃园县的第三大都市,下辖四十六里。平镇市南北狭长十一公里,东西宽约九公里,外形轮廓类似麒麟,因为居桃园县平地中央地带,纵贯铁路,纵贯公路与高速公路,穿越西北,再加上中新公路,中丰公路,外环道路,东西向快速公路,都在该区交错衔接,北上台北三十六公里,南下新竹三十六公里,占有居中发展的优势,也是利用公路运输北上、南下的重要交通据点。平镇市全市总面积为4779.12公顷,行政区域所辖四十六里,1489邻,人口数共为二万二千余人。
特色庙宇介绍:客家人精神寄托所在的褒忠祠位于义民里,拥有全台最大的天然神像——福禄寿财神爷的福明宫,供奉的是开漳圣王的建安宫,涌光里的涌光寺是平镇市早期唯一纯静修佛学的禅寺,最大的土地公庙为广隆宫。
特色景点介绍:八角塘因河道曲折成八个大弯曲而得名,是桃园现存陂塘中形状最特殊的;位于南势溪的伯公潭,在弧形水道边,相距不到百公尺伫立了三座土地公庙;以精致农业知名的农场,即福田农场与福隆综合农场。
现已开发完成的公园有二十四座,包括金星里重划区内有两座环保公园,各个公园各有特色,散步、放风筝、赏老树、亲子交谊等,是市民最佳的休憩空间。
目前市公所正推动山子顶和双连里绿化计划,将在水坝旁设置人行步道和加强绿化,并争取纳入当局“内政部”城乡风貌改善计划,以建构美丽的花园之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