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议长资料
台中县议会议长张清堂
姓名:张清堂 性别:男 届别:第16 届 党籍:国民党 选区:第五选区(清水镇、梧栖镇、沙鹿镇) 电话:04-2622-3127 传真:04-2627-4572 地址:台中县清水镇海滨里海滨路三八六号 电邮:c1501@tccc.gov.tw 学历 一、大秀小学毕业。 二、清水初中毕业。 三、清水高中毕业。
经历 一、台中县议会第十五届议长。 二、台中县体育会理事长。 三、台中县义消总队长。 四、台中县议会第十四届副议长。 五、台中县议会第十三届议员。 六、台中县总工会理事长。 七、余庆堂关系企业有限公司董事。
县议会简介
历史渊源
1945年10月25日,台湾重归祖国版图。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即以日据时期的行政区域5州3厅为基础,重新划分行政区,改置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台东、花莲、澎湖等8县,及台北、基隆、新竹、台中、彰化、嘉义、台南、高雄、屏东等9市,台中县政府设在台中市州厅原址。
同年12月,“台湾省各级民意机关成立方案”公布,该县(所谓大台中县)参议员,由乡镇民代表会及职业团体农会间接选举66名组成参议会,于1946年4月14日下午2时30分,由首任县长刘存忠主持,在台中县政府大礼堂正式宣布成立,同时选举议长、副议长。罗议长致词时指出,台湾光复后,百废待举,该会愿意协助政府重建新台湾。
大台中县幅员共7,382平方公里,辖大屯、大甲、彰化、员林、北斗(以上为一等区)、丰原、东势、南投(以上为二等区)、新高(嗣于1948年改为玉山区)、能高、竹山(以上为三等区)等11区(在1949年增设中峰区辖山地乡),共42乡、18镇(1947年2月5日南屯、西屯、北屯3乡归并台中市)。接收初期人口总数1,322,201人,行政组织则暂依日据时期体制,在县政府下设区署、乡镇公所,于1946年1月间完成。
参议员系于1946年3月29日选举,当选议员中最年长者为65岁的林献堂,最年轻者为28岁的中山讲一,平均年龄47岁。“总统府”故资政蔡鸿文先生为当时由县农会选出者,第12届未参选县议员的许云鹏先生则属外埔乡选出者,均系饱经选战的元老。回忆刘县长在成立大会致词时,赞许该县参议员乃民间选出的贤明达理、且有正确政治认识者,非此不能负全民所托,协助政府工作。具见选贤与能之期许,乃古今皆然。
参议员任期为2年,嗣经省政府参柒卯江府纲乙字第37294号令,延长至新议会成立止。该县县治虽于1946年9月10日迁移员林镇,惟会址则仍留在台中市,复于1946年5月7日由自由街1段4号县农会食粮部,迁移至民生路丰荣水利组合旧址,6月12日再迁至民生路4号大屯区署,但开会则在员林台中县政府礼堂举行。
参议会时期的重要议案为第1次会议选举正、副议长及省参议员林献堂、洪火炼、杨陶、丁瑞彬;第2次会议为反对北屯、西屯、南屯3乡合并台中市及反对县治迁移,项目反映省政府继续筑港(台中港);第3次会议时因罗议长当选“中央”参政员辞退议长,蔡副议长先于亦追随辞职,经改选后,蔡先于当选议长、赖维种当选副议长。
1945年12月26日台中县政府正式成立于台中市时,省派刘存忠担任首任县长,继由宋增渠、龚履端、于国桢、冯世欣等先后接任。
地方自治
1950年9月,省政府公布“台湾省各县市行政区域调整实施办法”,复于同年10月21日将原大台中县划出彰化、员林、北斗3区并同彰化市(原省辖市)为彰化县;南投、玉山、竹山、能高4区为南投县,余丰原、大屯、大甲、东势4区为台中县,辖丰原镇、后里乡、神冈乡、大雅乡、潭子乡、东势镇、石冈乡、新社乡、大里乡、雾峰乡、太平乡、乌日乡、清水镇、梧栖镇、大甲镇、沙鹿镇、外埔乡、大安乡、龙井乡、大肚乡、和平乡等21乡镇(丰原镇于1976年3月1日、大里乡于1993年11月1日升格为县辖市、太平乡于8月1日升格为县辖市),县治设在丰原镇,省政府派冯世欣为县长。
该会于1951年1月21日选出第1届县议员,2月14日在台中县政府大礼堂举行成立大会。会址因迁治伊始,未有适当厅舍,仍暂在台中市民生路4号原参议会旧址(大屯区署)办公,每次大会则在县政府大礼堂举行。旋于1954年8月24日由台中迁回丰原中山堂(原震灾教化会馆),集办公、开会于一处。迨第4届以新台币265万元新建大厦于中正路,于1960年10月11日落成,该会办公及集会场所始粗具规模。
该会原址一部分划成道路用地后,办公与集会空间益显局促,不能适应需要,乃经第10届第2次大会及11届第2次临时会筹议迁建于圆环南路。至此象征该县最高民意机关的巍峨殿堂,于焉焕然一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