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台中城市地标

  时间:2008-02-04 15:27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中区

  大墩 台中市旧名就叫做“大墩街”。当时大墩街的所在地,便是现在台中市的市区。清廷总兵蓝廷珍在台中公园内的小山坡上,建筑了两座炮墩,大墩的地名,由此而得来。

  马寮 这是台中建府初期出现的地名,还称为“马寮”的时候,一分地卖不到一块大洋,而现在一坪地大约要值两三百万元。它就在中正路与继光街口,以前这儿还曾有一家“吉本洋品店”,是台中市第一家最具规模的百货公司。

  鸟竹围 这个地方以前有很多大树,成千的白鹭鸶经常在这里聚集,家家户户的屋檐下,也有大量的燕子筑巢栖息,因此而得名。但兴建了“第八市场”以后,这些鸟类就不见了。由于第八市场是用竹子搭建而成,所以大家都叫它为“竹广市仔”,而“鸟竹围”的旧名便渐渐被人遗忘了。

  西区

  麻园头仔 在台中港路二侧到现在五期重划区的文心路,也就是忠明里,公正里一带,原来是寸草不生的地方,农民只得种麻为生,一片片的麻园相连成林,因此得名。自从第五期市地重划之后,这里高楼林立,商业蓬勃发展,俨然已成为台中市的新兴地区。

  大和村 1924年,在现在西区模范街附近,兴建了大批日本和式官员宿舍,供给在台中的日本官员居住,因而形成一个充满日本风味的社区。现在已经大多数改建为模范国宅和餐厅,目前只剩下一些零落的日式建筑,点缀其间。

  北区

  邱厝子 这里早期是邱姓族亲经营的大聚落,后来因为遭受火灾、兵乱,纷纷迁走,加上邱姓族亲人丁不旺,赖姓族人陆续迁居此地,而取代了邱姓聚落。为了饮水思源,仍然保存邱姓发迹地为“邱厝仔”。邱厝仔的范围包括双十路以西,到中正公园、文心路,南起中山公园等地。有平等、乐英、邱厝、香蕉、锦和、新北、武顺、新兴等里。(注:另有赖厝廓,日本人叫这里为“新高町”;赖姓聚落在这里种植甘蔗,并设有小型糖厂。现在是赖厝、赖村、中达里。)

  墘沟子 现在的淡沟里就是早期的墘沟仔。从西屯路二侧、自然科学博物馆,向西延到文心路一带,因地势较高,区域广大,灌溉渠沟无法充份供应水源,造成土地经常干涸,因此早期居民就叫它为墘沟(淡沟)。

  崎仔顶 由五权路、中正路交叉口,向北延伸到台中二中附近,以前是一处老的聚落,居民都是中下阶层,生活水平与市区差别很大。居民以打零工,流动叫卖,农田打杂维持生活。

  南区

  南门仔 光绪十五年,刘铭传在台中市兴建台湾省城,在台中高农附近,建筑南门城门,防止移居南投山区的原住民进入台中骚扰。现在的南门仔指的是台中高农南边至南门桥、南门路到中兴大学一带(过南门桥即为台中县大里市)。旱溪流经这里,民间就叫做南门溪,因为地势低洼,常有水患,因此有句俗谚说:“南门做水灾,车头到肚脐”。

 
编辑:贺晨曦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