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立委”选举与台湾政局走向

时间:2004-12-03 10:52   来源:
        台湾第六届“立委”选举将于12月10日在岛内展开。从目前的选情看,泛蓝阵营很不乐观,民进党将实现全面执政,蓝绿政治格局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台湾政局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蓝绿选举两样情

  这次“立法委员”选情相当复杂,有三大势力,即泛蓝、泛绿与非蓝非绿势力(无党团结联盟、无党籍及其他);四个主要政党,即民进党、国民党、亲民党、台联党。核心则是泛蓝与泛绿两大政治阵营的较量,都希望席次过半,成为议会多数政治势力。

  陈水扁一直认为其执政在“立法院”受到泛蓝制约,无法全面执政,无法顺利推动施政纲领,因此希望这次选举实现泛绿过半目标,即力争民进党取得100席,台联党维持13席,即可获得过半实力。经过二次内部民调评估,民进党判断选举结果将是泛绿脆弱过半或接近过半,总席次在113席加减3至5席上下,即在108席到118席之间。党内干部透露,目前有七个选区为“一级战区”,竞争激烈,即台北市北区保四抢五,台北县第三选区保四,桃园县抢六,苗栗县抢二,台中县抢五,高雄市南区保三,彰化县抢五,显示民进党在南部优势明显,北部竞争激烈,但总体选情看好。一是民进党善于选举,由游锡堃、苏贞昌、张俊雄与谢长廷“四大天王”组成的辅选团队,辅选能力强。二是陈水扁亲自出面全方位站台,选情全面升温。三是台湾社会民情较利民进党,台湾主体意识高涨。四是民进党执政优势明显,资源充足。特别是陈水扁不断制造选举的重大议题,如“软性政变说”、“限时改国民党党徽”等等,不断炒热选情。可以预期,民进党当选席次会明显增加。只是台联党可能不如预期的席次那么多,在15席左右。泛绿得到108席左右较有把握。

  泛蓝阵营选情则不很乐观。原因很多,但有几点非常关键。一是泛蓝候选人与无党籍重量级候选人票源重叠,影响泛蓝阵营当选席次。二是泛蓝三党尽管采取“总量管制”提名,但仍有不少国民党人自行参选,分散票源,不利被提名的人当选。三是希望在某些选区进行“配票”,然而难度大,反弹也大,成功率低。四是国民党党产成为选举的最痛。泛绿阵营抓住民众心理,大打收缴国民党“党产牌“,让国民党疲于应付,选情受到很大影响。若捐出党产,可能让国民党陷于严重的财务危机,几无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若不捐出,却成为每次选举被民进党攻击的致命伤,可谓“丢之甚惜,留之可烫手”。五是岛内社会环境大变,本土意识高涨,民情不利泛蓝。六是泛蓝内部矛盾重重,相互攻击,让泛蓝选民失望。

  就泛蓝内部各党派选情看,国民党吸取上次过度提名失败的教训,采取保守提名策略,预计总席次会与上届持平,或略有上升,加上不分区席次,预计在74席左右。亲民党选情最不乐观,提名人数较上届当选人数还少,预计当选27席左右。新党还是成不了气候,少则1席,多则3席。泛蓝总计应在102席上下。

  非蓝非绿势力,以无党团结联盟较为重要,它是一个新成立的政党,有不少较有实力的参选人,其中多人来自过去的国民党,预计当选席次在7席左右,但很难达到“立法院”党团最低要求5%的得票率。无党籍等其他候选人人数众多,超过100人,但具当选实力的人并不多,较具实力的多为地方势力派人物或社会知名度高的人物,预计当选者在8席左右。总计非蓝非绿势力当选席次应在15席左右,仍将是未来议会的关键少数。

  “蓝色危机”持续加深

  这次选举过程,透露出的现象与意义更为深远:蓝色标识,不再是许多泛蓝候选人的选举象征,也不像在“总统”大选中那样高举代表泛蓝的国民党大旗,而是尽可能回避蓝色符号象征,揭示了深刻的“蓝色危机”。

  在中南部选区,泛蓝候选人,竞不敢堂而皇之的打出代表蓝色的旗帜,而是“遮遮掩掩”,大街小巷一片“绿色”旗海。国民党提名的嘉义县“立法委员”候选人何庆纹,旗帜不用蓝色,打出的口号是“台湾万岁,制宪专家”,让不知背景的外人还以为是台联党的候选人。台南县国民党候选人李全教竞选旗帜是“白底红字”,旗上没有国民党的党名与党徽。台南县亲民党“立法委员”候选人李静玲也打出“爱台湾”的口号。国民党“立法委员”候选人陈学圣还提出“台独也是选项”的口号。即使外省人居住的眷村,外省人老人也认为“爱台湾是希望打造一个美丽的新台湾,蓝军的人更应该认同这个口号”。

  这种现象所反映的不仅仅是泛蓝候选人的困境问题,而是折射出台湾社会环境与情势的巨大变化,代表国民党的蓝色标志在台湾不再受人欢迎,代表台湾意识与标识的“爱台湾”成为主流意识。这也透露出泛蓝阵营找不到符合台湾社会现实的政治论述与路线,是其发展的最大困境。泛蓝阵营对“中华民国”抱守残缺,虽有法理的正当性,也能获得大陆的认可,但却得不到更多台湾民众的认同与支持。

  非蓝非绿势力选后影响很关键

  在这次“立法委员”选举中,无党团结联盟与无党籍等非蓝非绿参选人数众多,但有实力的不超过30个,最后实际能当选的预计在15席左右。其中,无党团结联盟是以政党名义参选,力争选票超过5%,成为“立法院”一支关键性的小党,但可能性并不高。

  在无党籍方面,较具实力的参选人包括施明德、许信良、李敖、苏盈贵、郑丽文、蔡豪、陈明仁、张丽善(张荣味之妹)、颜清标等。主要有两种势力,一是地方实力派,一是反扁的前民进党政治人物与高知名度的人物,其中大多亲泛蓝。较具实力或当选可能性更大的是地方实力派人物,而不少高知名度的政治人物如许信良等则是叫好不叫座,当选的可能性并不大,总计无党籍当选人数在8席左右。然而,这股势力当选的多少与泛蓝席次成反比,即他们当选席次越多,泛蓝席次会减少;相反,他们当选席次减少,泛蓝席次会相应增加。

  选举后,这两股势力的“立法委员”,尽管不是一个整体,但在蓝绿实力十分接近的情况下,对立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将在不同立法议题上左右逢源,甚至要胁,将严重影响台湾的立法品质,未来极少数或几个人就可能主导议案的通过与否,这也是在蓝绿阵营较为接近的政治格局下,台湾民主政治发展的悲衰。

  民进党将进入全面执政时代

  陈水扁的连任,已严重挤压泛蓝的生存空间,而且已全面撑控“五院”中的四“院”,泛蓝只有在“立法院”有施展权利的一点政治空间,一旦在这次选举中失利,成为少数,对泛蓝阵营的打击将更为深重。一则可能有国民党本土“立法委员”在选后带枪投靠,进一步削弱泛蓝在“立法院“的席次。二是败选可能引发泛蓝内部最为激烈的争斗,影响泛蓝整合或合并问题。三是泛蓝权力将进行重组,但却看不到能够带领泛蓝重新振兴的政治领袖。四是在随后的“立法院”院长争夺中,王金平可能无法获得连任,让民进党抢走“立法院”院长大权,主导“立法院”。而且在接下来明年的县市长选举中,泛蓝选情更为恶化,将失去目前相对多数的县市长执政权,民进党将实现在绝大部分地方权力机构的执政。

  泛蓝阵营失去相对多数席位后,“立法院”虽有非蓝非绿势力的影响,但将难以阻挡泛绿阵营对“立法院”的实质掌控,民进党将通过利益交换,争取第三势力的支持,主导法案的通过。一是推动追讨国民党党产的相关法律过关,彻底消灭国民党的生存基础,泛蓝阵营也将迅速衰落。二是大力推动六千亿军购案的通过,以此改善台美关系。三是“3.19枪击案真相调查委员会”可能重新翻案。四是有利益输送的预算案将容易获得通过,进一步巩固民进党执政的经济基础。五是推动降低“公投法”门槛的修订,“公投制宪”可能接着上演,民进党在失去泛蓝制衡下,将向“法理台独”步步逼近。(中国网吴南平)
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