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安平人物志

  时间:2008-03-07 17:07    来源:中国台湾网     
 
 

 

何氏家族


  魏大猷(1670-1731)

  魏大猷,字叔侯,号滋庵,台邑安平人,祖籍同安。其父为闽安水师副将,大猷年少时便从军,由于家住海滨,熟悉海的特性,隶属水师阵营,军旅生涯中功绩优良,担任过海坛左营守备、台协右营守备,康熙六十年,于西港仔一带征战朱一贵,受封台协水师副将。后移居福建闽安镇,亡于任内,安葬于福建闽安镇红山地方。

  大猷之子国璜,号涓得,任水师提标后营游击,晚大猷一年而亡,安葬厦门。大猷一门,家风尚武,均从事海军之职,三代为官,堪称安平之光,其后代散居安平、台南各地。

 

  其子孙魏英满小姐与其夫婿为保存安平文史,与友人成立安平镇文史工作室,出版安平相关书籍。


  林勇(1904-1992)

  林勇,字朝栋,号鹤亭,世居台南安平,祖父林明经营海上运输,家道鼎盛,为当时望族。启蒙于安平公学校(今石门小学),后随三叔公学习汉文。曾任多处日人所立公司,后因不满台籍与日籍人员的差别待遇,愤而相继离职。

  日据时期任职于大日本制盐株式会社、东洋保险株式会社,光复后担任安平区长、台南市文献委员、台湾省粮食局台南事务所。

 

  生平作品有台湾城怀古集、台湾城怀古续集两册。

  贡献:

  其一生对台湾与安平地区历史文献研究贡献卓越,所著的台湾城怀古集,备受岛内外学者所重视,为研究安平历史发展的重要参考文献,而台湾总督府档案的翻译,对研究台湾日据时期的史料参考非常重要。

  何氏家族

  何传生平简介:(1897-1989)

  何传,号信谊,安平延平街86号,人称“台湾屋”的是何传的故居,早年的何传家境并不富裕,年仅9岁就外出打工帮助家计。

 

  日据时期改姓名为永野传,并曾当选高雄市市议员及光复后第一届临时省议员。

  1950年设永丰余造纸股份有限公司于大树乡九曲堂,制造纸浆,生产铜板纸、牙膏盒等在业界执牛耳及领先地位,除了造纸外尚担任永丰化学、永丰制药、松山机械、新台湾农业机械《久保田农机》的负责人。1960年代,何传刚从当时的国光人寿买下位于土城的厂房,准备进军家用纸市场,开发出台湾第一款打上皱折的卫生纸,并以五月花命名来纪念母亲。

  一直到现在,永丰余已从纸业跨足到生技、电子,营业规模更以千百倍计,其开发出来的新品牌不计其数,“五月花”却仍是永丰余最闪亮的金字招牌,其中蕴含的不仅是何传对母亲的感念,更有台湾人共同的记忆。

  何义生平简介:(公元1903-1956年)

  何义,字保仪,排行家中老四,一九一七年公学校毕业后,为帮助家计随兄长何传进入日本人的安部幸商店做囝仔工。

 

  于一九二三年在台南城内东门町新楼病院附近开米店。一九二四年与兄长何传在台南共创永丰商店,贩卖化学肥料,一九四一年前往上海发展,设立永丰洋行,一九四五年返回台湾后曾担任过台湾省参议会参议员,一九四八年创立永丰余造纸公司,之后陆续于台湾各地创立永丰纸业及永丰化工等公司,于一九五六年病逝于东京,享年五十三岁。

 

  何义一生投身工商业,对永丰何家有无可计数的页献外,对当时台湾的经济更是影响深远。

  何永生平简介:

  家中排行老三,于何义病逝后,接任永丰原造纸公司董事长,并由何义长子荣庭担任副董事长,于担任期间曾多次欲将董事长一职交付给荣庭均被婉拒,何永病逝后,荣庭即请辞副董事长之职,并将永丰原的核心留在何永这一房,可见何家各房互相尊重。

  张金声(1859-1916)

  张金声先生公元1859年生于安平,12岁于安平市仔街崎仔脚中和堂店号帮父亲经营药店,18岁当兵食粮逐月俸银补助家费,20岁与父张智商议将崎仔脚的药店迁移至市仔头重新开业,至此生意火热络绎不绝,23岁与海头社人黄氏罔市聘定,26岁忽染大病经神医调治数月痊愈,公元1902年受推荐为保正,公元1903年初担任安平区长之职,其个性忠厚,励心职务,贡献了不少佳绩,共担任区庄长达13年半(1903.1~1916.6.29),卒于公元1916年,享年58岁。埋葬地点:台南市火葬场前基督教墓园。日据时职业曾登载为区长、街长、安平区街庄长、米贩卖业与药种商(即中药铺)。

  黄荣全(1895-1970)

  黄荣全,生于公元1895年,襁褓之际,正值日军入台,常哭啼不止,其母以“安民”抚之,不久后果真停止哭啼,所以就以“安民”为其别名。

  二十岁时安平灰窑尾弘济宫池府千岁选为乩童。中日开战,被征调为五百名军夫的其中一名,公元1945年,因灵动有感,告知渔民出海捕鱼会遇到危险,却被日军警视为危言耸听,判罪煽动造谣而移送刑务所囚禁数月,释放后数天,美军盟机对台南市进行大轰炸,事后闻者皆称奇。

 

  公元1946年被选为安平区金城里第一届里长,连任七届,1968年当选“台湾省特优里长”。

  卒于公元1970年,曾从事盐工、渔民、养殖等职业,曾任弘济宫董事、开台天后宫重建委员及监事、服务站调解委员会委员等职位,一生为人热心公益,凡教育、治安、民防等无不全力参与。

  安平保正

  日据时期安平编制有五个保正,由台南市役所委派,相当于现在的里长。

  在当时安平有句谚语:“安平保正,陈先生、何仔庆”,指的即是陈织云及何有庆两人。陈织云先生(生于公元1868年,卒于公元1942年),公元1895年于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带着长子陈契焕来安平,在观音亭附近的金门馆私塾授课,台湾割让日本后曾回到唐山,公元1905年又再度内渡来台,由于曾在市仔街(今延平街)开设私塾仔厅,故以“陈先生”称之。光复后于1946年至1999年间担任邻长,参与地方事务,服务邻里长达五十年余年。

  安平人称何仔庆,安平港仔尾何家来台第三代者,是今安平文教基金会董事长何世忠的曾祖。何家以艀船为业,专为由福建运货来台停泊安平外海及四草湖的帆船,俗称“舶朣仔”,搬运货物至五条港。

  李章三

  李章三又称三叔公,于日据中期从唐山到安平落脚,安平地方人士请他为年轻人设塾上课,由于李章三的扎实汉文,对安平子弟的教化深远,影响不少人,安平名人林勇便为其中之一。

 

 
编辑:贺晨曦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