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台南市文化园区介绍

  时间:2008-03-07 14:22    来源:中国台湾网     
 
 

 

剑狮


  孔庙园区

  简介

  明郑时期以十字街所发展的四坊已成形,分别为东安、西定、镇北及宁南四坊。城内重要建筑的布局仍是以四坊为基础,东安坊有社稷坛、县儒学、崇文书院、府城隍及台湾府署;宁南坊有府儒学、东海书院;镇北坊有县城隍、台湾县署、总镇衙及城守营等军事机关;西定坊较繁华,有不少民间的庙宇及商业街。孔庙文化园区以孔庙为轴心,向外扩展,包含有明清时期的寺庙(例如郑氏家庙、德化堂)、街弄(柱仔行街、咸菜巷)以及日据时期的公共建筑,构成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历史街区。

  无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走进台南孔庙,都会不自觉的被它清朗疏阔、质朴简约的空间气氛所吸引。并不仅仅因为它是宗教性庙宇,更重要的是孔庙因时间因素所蕴酿形成的历史感,以及空间经营所呈现的宜人尺度。

  园区商家特色

  该园区是台南市有名的咖啡快餐区,以南门路为中心向建业街、树林街、南宁街及五妃街扩展,从早期南门庭园到现在各式商家林立,每家皆有独特美食吸引老饕。不论是用餐或喝咖啡,该区都应有尽有。且伴着古迹,品尝起来别有一番风味。该区有一间50年老店,坚持使用上等原料的白砂糖及逆渗透水制棒冰。该区内有一条最具人文气息的街道——府中街,街区内有面摊、饼店、凉水店、泡菜铺、服饰店及咖啡店等等,每间店皆具特色,成为休憩的好去处。

  安平园区

  简介

  安平,古名一鲲鱼身,又名台窝湾,是台湾文化的源头,也是“台湾”名词的肇始。因而本地遗留了丰富的政教遗迹与人文风采等文化资源,要了解台湾历史必须从安平开始,从荷兰人以台窝湾为东方贸易的跳板,郑成功以安平镇为反清复明的政治中心,清代以效忠里为台湾海防的水师重镇,一直到清末西方帝国打开中国门户时也不忘以安平为通商港口,都可显示安平在台湾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显要地位。

  安平墙门及剑狮

  安平的各种传统住宅,大都有墙门,安平典型的墙面在式样上就是传统建筑的集合造形。它具有斜屋顶、隅角起翘、结构肢件和层层挑出等特色。安平的墙门,大体来说可分为三部份:一为砖砌层层交替的顶部,上以四披水的顶盖,屋脊上有时还放避邪物;二为门楣,上有浮雕或彩绘剑狮,两侧有薄砖组成葫芦形状的收头,以示吉祥;三为砖砌门柱的开口,即进出之门。

  安平剑狮是传统民宅常见的避邪物,缘于清朝时的水师驻扎之地,军人常将刀剑、盾牌挂于门上,以威吓宵小,或制剑狮挡煞制冲,避邪祈福,兼以镇宅,俗成使然,各式各样的剑狮在安平形成地方特色。

  园区商家特色

  该区由于靠海,渔捞养殖业盛行,故点心小吃大都与海有关,颇负盛名者如虾卷(周氏虾卷)、蚵卷(陈家蚵卷)、蚵、蚵仔煎、虱目鱼丸(古堡街上商家)、鮀魠鱼羹、虾仁肉丸(天后宫庙程),均精巧美味又兼价廉。且该区有着台湾第一街之称的延平街,街道上布满蜜饯店、童玩店、皮雕店、饼铺、小吃店,各有特色,让人目不暇接。该区也有几家特色餐厅,安平庆平海产、强棒友鱼及周氏虾卷团餐部、安平贵记美食会馆及剑狮程国姓宴等等,此外该区也有一些闻名小吃,例如安平路上的韭菜盒、安平豆花、虾饼、剑狮饼及牛舌饼等,挑动着观光客的味蕾。

  赤崁园区

  简介

  赤崁文化园区曾是台湾最早期移民的渡口,古称“赤崁”,为原住民西拉雅平埔族赤崁社聚落所在,公元1625年台南赤崁台地已建立街市,荷兰人、日本人和大陆居民都来这里做生意,当时以大井头为港口发展出十字大街(今民权路与忠义路十字路口)。所发展四坊已成形,到清乾隆中期已是当时台湾最热闹的商业重心。

  赤崁文化园区历经三百多年演变,无论旧街巷弄、古迹建筑、或是百年传统老店,都有着自成一格的历史街区风貌。站在大井头,面对东高西低海岸地形,依悉可感受到台南地理的变化。

  园区商家特色

  园区密布着各级古迹与寺庙,并常常举办商业活动,一直是台南市的历史中心、商业重地。有著名糕饼店是台南市许多庙宇办理科仪供品的制造商,也是台南市民年节喜庆采办传统糕饼的供应站。此外还有许多民生用品的传统行业,如箍桶店、亚铅桶店、灯笼店、香铺、以及一间创业于同治七年的百年老茶铺,古色古香的店中陈列各式各样的茶叶,有的装在早年从唐山采办回来的陶质大茶瓮内,有的以传统四两纸袋包装,上印朱红店号,显现精选名山质量的传统家风,颇有古意。这里有点心小吃、雕刻店、绣庄、粉店以及一间开业百年的冬瓜糖工厂,年已八旬的老板,每天早上仍然在灶边亲自熬制冰糖、冬瓜糖,遵照古法所熬煮的冬瓜茶远近驰名,来此一游喝上一杯,心旷神怡,可不虚此行。

 
编辑:贺晨曦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