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才中学 高二(9)班 张艾
花博台北之旅,我还收获了来自高雄的真情问候。
记得去年七月份的“世博缘?两岸情”沪台千人夏令营活动,来自宝岛台湾的八百名师生来上海参观世博,作为志愿者的我就是在那时认识了来自高雄的朋友。今年一月,我有幸跟随上海中学生花博参观团踏上台湾的土地,开启难忘的台北花博之旅。
“喂,张艾,我到花博园了,你在哪里?”
“我在梦想馆附近。”
“我马上去找你,终于可以见到你了!”
“是啊,我好激动!”
……
此次来到台北,最令人兴奋的就是参观久负盛名的花博,其实对我来说,心中还有一个期盼就是和林子涵——一位来自高雄的朋友相聚。
去年暑假,作为一名随团志愿者,我负责接待了高雄女中的同学们,陪她们参观世博,领略上海的美景。那次,台湾的同学们都住在进才中学的寝室里,为了方便,我和她们一起住校了。就在最后一晚我回到寝室准备休息时,敲门进来几位高雄女中的同学来看望我,盛邀之下,我去她们的寝室和她们一起度过在上海的最后一夜。于是一间原本住6人的寝室里挤着几十个不同寝室的同学,大家铺着凉席席地而坐,我被围在当中,交流着彼此的学校、兴趣爱好、未来的人生规划,也谦虚地听几十位“老师”一起教我认繁体字,鼓励我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那一晚,大家都不肯离去,但又无奈第二天清晨要早早出发返台,陆陆续续地,都回去休息了。唯有我和林子涵、邱钰芳三个人相见恨晚,我们仿佛有说不完的话。无意间一回头,“东方之既白”!
含泪送别了高雄的朋友们,过了几天,我打开电子邮箱,是一封封来自高雄的邮件问候,载着浓浓的情谊,我们彼此回味着难忘的旅程。我和子涵更是一直保持每周至少一封电子邮件,不定期的书信往来,每一封信都是写得意犹未尽。得知此次花博之行只去台北,她和钰芳更是早早就想好坐火车来看我,为我当“专职花博小导游”。1月24日晚上,我和她们同时抵达台北。我为了见她们,不远千里坐飞机到台湾;她们为了见我,学校里的“科展”请了一天假,坐了5个小时火车从高雄到了台北。
之后的花博参观,便有了前面的那段对话。子涵和钰芳两位高雄的同学,我和四位上海的同学,还有两位负责接待我们的台北同学,在领略花博之美的同时更多的是在交流三个城市、交流两岸间的文化。比如交流着各个学校的社团活动、特色课程,交流各个城市的就业问题、升学问题。在争艳馆里,看着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我们开始一起研究起生物来了……
这来自高雄的问候,温暖着我,感动着我。在她的影响下,我开始品味台湾文化学者龙应台的作品;在我的影响下,她开始咀嚼大陆文化学者余秋雨的作品,读后我们热烈交谈着彼此的看法以及随之引发的思考。为了我,她努力地看着我写的简体字;为了她,我查字典认真读起了她送给我的一本繁体字的《水問》,然后互相勉励着,搞起了文字研究。为了给我一个惊喜,她在信中夹着一个小礼物——高雄女中的精美徽章;为了给她一个惊喜,我小心地拾起一片进才校园金秋十月金黄的银杏叶随着一张贺卡寄给她,彼此都细心呵护珍藏着漂洋过海的珍贵礼物,心中期盼着属于我们的明天!
这来自高雄的问候似一股暖流,流进我的心中。十年、二十年、若干年之后,我们之间始终能载着思念与祝福坚持我们的书信往来吗?一定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