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台北人的穿着打扮跟上海、北京或者其他中国大陆城市的市民差不多,若要认真说,顶多就是气候、环境、习惯导致了一些细微的差别。
台北的上班族,给人的整体印象是,男的西服革履,女的裙裾飘飘,行色匆匆。确实如此,无论是在政府机关,还是在公司行号,无论位居要津,还是默默无名,无论穿中装,还是着西服,人们都注重仪容仪表的整洁、光鲜,从他们落落大方的举止中,人们可以看出这已经形成了职业习惯。台湾的中小学生都是穿校服上下学,有的学校连书包都是整齐划一。虽然学校分公立和私立,校服款式也各不相同,但是男女学生都显得干净利落。上班、上学需要一本正经,闲暇时间可以尽情放松。这个时候,大家又以一种另外的一种形象出现。大人们穿上各种运动服和休闲服健身娱乐、饮宴酬酢,学生们就更随意了,可以穿上各种光怪陆离的衣服,戴上各种扑朔迷离的佩饰,呼朋引伴,招摇过市。
这些年,大陆的发展一日千里,尤其是上海的发展在台北人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台北“人心向上”,除了时兴吃上海菜,学说上海话,女士们还时兴穿旗袍,到上海请老师傅量体裁衣再好没有,在台湾定做也差强人意,虽然衣资不菲,但是穿在身上的满足感又岂是这些钱能买到的。由于气候和地理位置关系,台湾大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加上走到哪里都有空调,所以人们穿着多比较惬意。话虽如此,台北人怕冷的景象还是领略过。去年12底,“大陆冷气团”来到台湾,寒风过处,气温骤降,最低只有7度,最高14度,这可把台北人冻坏了,大家纷纷穿起了皮衣、裘衣、羽绒衣,还戴上了围脖,穿起了皮靴。以至于单衣薄裤的我们成了异类。
跟所有的大陆城市一样,台北也有许多卖衣服的地方。大的百货商店一般都卖名牌服饰,价格有时高得令人咋舌,因此是看的人多,买的人少,只有在换季打折的时候,人头攒动。小的服装店和摊贩,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东西便宜,有人情味,容易留住女人的脚步。
值得一提的是,台北还有一处名闻遐迩的成衣批发市场,如今虽然风光难再,但是台北市政当局还是在想方设法还原她旧日的风华,这就是位处台北老城区万华区的大理街成衣批发市场。上世纪50年代中期,台湾人的生活还相当困苦,为了生计,有许多人把成衣厂裁剩的碎布,拼接成大块的布,做成衣服,拿到菜市场和路边叫卖,由于价格便宜,很有市场。60年代后,大理街开始聚集起许多的成衣加工厂,并开始由零售转为大量批发。一路发展下去,在1988年前后形成高峰。那个时候,万华火车站及大理街一带的成衣批发商家,最多达到2000多家。如今的大理街,虽然有些寂寥,但依稀能看出旧日繁华的影迹。
走在台北街头,常常能看到特别的绿色铁皮柜伫立在人行道上,上面写着旧衣回收。这是台北市的福利组织设立的,所回收的旧衣服经清洗、消毒后,会用来无偿接济生活窘迫的民众。旧衣服用来献爱心,这真可谓物尽其用了。(吴亚明 柳晓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