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
为她拍照的摄影师
1990年秋天,肖全的媒体朋友谭天打来电话,说台湾女作家三毛在成都,约了采访,请他去拍照。昨日,身在深圳的肖全在电话里回忆:“那天三毛穿着一件普通的白衬衣,一条工装裤,一眼看去就与众不同。她有着敏锐的目光,显得经历丰富。三毛不算美人,但她看上去非常动人。”
三毛非常喜欢肖全拍的照片,于是约好再拍一组。为了给三毛拍照,肖全赶着翻看了她的作品:“因为只是翻了一下,知道了她有荷西这样的爱人,所以我见到她就问荷西在哪里,她有点吃惊地问:‘你不知道吗?这几年我的眼泪都哭干了’。”肖全这才知道荷西已不在她身边了。在当时的柳荫街,肖全用一台傻瓜相机,四卷黑白胶卷,拍下了在成都茶馆和河边流连的三毛——长裙曳地,笑容苍凉,眼神特别。三毛称自己的这组照片很完美,“是我漂泊几十年的概括。”
1991年,肖全从朋友那里得知三毛自杀时,他完全不敢相信:“在成都时我们还约好第二年夏天找一个凉爽的地方,她写字,我拍照,我们一起出一本书。”在第15个年头,肖全准备为三毛出一本书,为了他们两人之间的约定:“用我给她拍摄的照片,再配上我写的文字。”在三毛的忌日里,和这个女子有着奇妙缘分的肖全想对她说:“人的一生总会有不同的结果,只要是你自己选择的方式,爱着你的人都会理解。”
最后一个
成为三毛朋友的成都人
大约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盲人罗英明就通过朋友的诵读“读”完了三毛的《哭泣的骆驼》和《雨季不再来》。几年后,他这个普通盲人按摩师真的“见”到了三毛。1990年9月9日,独自在成都街头散步的三毛感觉十分疲惫,就走进了走马街的看一个按摩门诊,为她服务的正是罗英明。
按摩结束后,三毛从包里拿出一本书送给罗英明:“你不一定要读,但可以留作纪念。”罗英明得知这本书是《闹学记》时,不禁有些奇怪:“这是三毛的书呀。女士,我能不能冒昧地问一问你的名字?”三毛说,“我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我姓陈。”罗英明惊讶地喊道:“你就是陈平,你是三毛啊!”三毛在书的扉页上题写:“罗师傅,谢谢您的费心。作者三毛,1990年9月9日成都。”接着,罗师傅又分别在15日和16日两次为她按摩。三毛和罗英明聊起她的家庭和人生态度,还说起对电影剧本《滚滚红尘》的修改情况。临行时,三毛说明年还会来成都,到时候一定到罗英明家里玩。当年11月,罗英明的朋友还为他读了一篇三毛的文章,上面提到了在成都的这段故事。
罗明英说:“那个时候我一点也感觉不到三毛有丝毫悲观情绪,所以在几个月后我从收音机里听到她自杀的消息十分震惊,也有着巨大的遗憾。”直到现在,罗明英每到一年当中的1月4日,都会在心中默默地祭奠这位朋友。
三毛生平
三毛本名陈平,笔名三毛,英文名E?鄄cho。祖籍浙江省定海县,1943年3月26日生于重庆。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写有大量作品。三毛1967年只身远赴西班牙,1970年回到台湾任教。后因未婚夫猝逝,她再次离开。1973年,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结婚。1979年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1981年回台湾后,三毛曾在大学任教,三年后辞去教职,专职写作、演讲。
1991年1月4日自杀,享年48岁。
最后一次
活在三毛生命中
最后一次采访
1989年底,《小燕有约》访问了躺在病床上的三毛。据工作人员回忆,当时三毛很有精神,看不出有异常的情绪,她甚至还对来访者说,自己已把新的一年工作计划安排到明年三四月份。1989年12月底,这段访问的内容分两天在《小燕有约》节目中播出。
最后一个大奖
三毛一生当中最后得到的奖项是1990年度的西班牙“塞万提斯文学奖”,可她还没有来得及去领就离开了人世。
最后一封信
1991年1月15日上午,大陆著名青年作家贾平凹在西安收到三毛寄自台北的信函,这封写于当年元旦的信极有可能是三毛的绝笔。三毛在信中和贾平凹交流了在人生与艺术两个世界中的渴望和探寻,同时也剖露了她内心深处无法摆脱的孤独和落寞。三毛还在信里谈及自己的身体不好,正在吃止疼药。
最后一篇文章
三毛在《亲爱的三毛》专栏里留下了最后一篇公开的文章《跳一支舞也是很好的》,她在最后写:“生命真是美丽,让我们珍爱每一个朝阳再起的明天。”
三毛的音乐作品
1985年,滚石唱片曾为三毛出品了一张专辑《回声》(其英文Echo正好是三毛的英文名),三毛包揽了全部歌词,由她的好友齐豫和潘越云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