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间,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母亲赵兰坤女士因心肺衰竭在台北辞世,享年103岁。由于连战在台湾特殊的政治地位,消息一时轰动岛内。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沈阳也在记挂着这位老乡。众所周知,赵兰坤是咱们沈阳人,她出生于沈阳一个富裕的家庭,曾在奉天坤光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任教。由于母亲是沈阳人的缘故,连战曾于2005年、2007年两次来沈阳访问、祭祖。连战自言:“我身体里有一半是东北人的血。”
她曾是沈阳一名好教师
4月18日上午,得知赵兰坤去世的消息后,民间收藏家、本报文史顾问詹洪阁从家中找出了一张1927年的沈阳城区图,凝神查看良久。
2005年10月,连战奉母命代母亲回乡探访亲友,观光、祭祖,詹洪阁拿出的这张地图复印件曾作为礼物,由当时的省领导赠送给连战,当时一同赠送的还有连战母亲赵兰坤在沈阳学生时代的学籍档案。辽宁省档案馆馆长孙成德回忆,“连战先生接过这件珍贵礼物,用双手把它高高地举过头顶,显得十分兴奋,他说这是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詹洪阁捐赠的地图上,赵兰坤当年就读的“奉天坤光女子师范学校”的地址清晰可见,位置就在今天的辽宁省肿瘤医院院内。资料记载,奉天坤光女子师范学校原为奉天基督教女师范学校,于宣统三年(1911年)由英国基督教长老会创立,1915年将长春基督教女师范学校并入,改称为奉天坤光女子师范学校。
由于是教会学校,坤光女子师范学校学生的家庭成员均系基督教徒。赵兰坤去世后,连战表示将依基督教例将母亲安葬,并择期举行感恩追思会,缅怀母亲一生慈悲为怀、宽厚待人、乐善好施的美德。
4月18日,在辽宁省档案馆采访时,孙成德馆长告诉本报记者,当初得知连战要来沈阳代母探访旧地,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查阅了民国时期奉天省教育厅全宗等相关档案,最后查到了辽宁私立坤光女子学校档案15件,100多页文字及照片。在“1929年上学期奉天省督学视察省城各私立学校的报告”中,工作人员查到了对已在该校任教的赵兰坤一句评语:“授初中一级体操,步伐整齐活泼,纠正亦甚殷勤。”1929年,赵兰坤仅仅19岁,评语证明,她是沈阳一位勤恳、有责任心的好老师。
1930年,在坤光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的推荐下,赵兰坤离乡前往燕京大学(北大前身)深造。一年后,“九·一八”事变爆发,山河破碎,赵兰坤从此再也没有回到沈阳。1934年,她在河北省昌黎县任教会民众教育干事时,与连震东结为连理,婚后第二年,生下儿子连战。
不忘家乡亲戚,见面就塞红包
1927年的沈阳城区图上,还显示着另外一个和赵兰坤有关的地址——沙岭镇兰台村。兰台村是赵兰坤的出生地,位于现在沈阳的西三环外,京沈高速公路与102国道交会处附近。
资料显示,赵兰坤的祖辈当年闯关东来到兰台村,买地经商,还开有一家烟铺,家境殷实,赵兰坤一家后来搬到了沈阳大西关居住。
4月18日下午,本报记者前往兰台村采访。天气阴沉,当年的村落如今已淹没在城市扩张的高楼大厦当中,赵兰坤的故居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名叫“兰台小镇”的商业住宅小区。
在村委会治保主任姜辉的帮助下,记者辗转联系到了赵兰坤的远房亲属黄维鹏。黄维鹏今年59岁,从前是兰台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如今没有土地的他成了“兰台小镇”的一名保安。采访时,穿着保安制服的黄维鹏刚刚离开岗位,神情倦怠,记者的采访请求让他大吃一惊。
“啥?你说老太太走了?”黄维鹏还不知道赵兰坤已经去世,他反问了一句,继而陷入久久的沉默。
据黄维鹏介绍,他的太奶就是赵兰坤的母亲,算起辈分,黄维鹏年届八旬、神志不清的父亲还比连战小一辈。黄维鹏告诉记者,村里的老户现在搬走的差不多了,和赵兰坤有亲戚关系的只剩下他和父亲二人,他对赵兰坤的一些事情并不了解,只是过去听老人们说家里有个“台湾亲戚”。到了“文革”期间,人人自危,“台湾亲戚”的事情谁都不敢提,后来老人们相继离世,“台湾亲戚”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直到2005年的一天,村委会干部找到了黄维鹏,告知“大队出车,换身好衣服,赶快去市里”。黄维鹏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轿车拉到了喜来登大酒店,当天酒店客厅人流涌动,盛况非凡,他被高规格接待,还享受了一把高级冷餐。
那一天,黄维鹏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台湾亲戚”——连战。
“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是通过户籍查找发现我是连战老妈的亲戚,我自己都不知道,他们居然能找到,真是太厉害了!”直到今天,黄维鹏还啧啧称奇,他有点不相信那一切是真的。
黄维鹏记得,连战和夫人那天与每一个亲戚都握了手,二人彬彬有礼、气宇轩昂,亲戚们来自五湖四海,大多彼此都不认识。当时的场面太大,黄维鹏有点被“造蒙了”。
“因为家母是沈阳大西关人,坦白地说,我身体里的血,有一半是东北人的血,我与辽宁几千万人民都是姑表亲。”2005年,连战来沈时,曾对家乡人说过这样亲切的话。黄维鹏觉得,这个亲戚真是“太客气了”。
最让黄维鹏意想不到的是,亲友聚会之后,30多个亲戚每人都收到了连战委托工作人员转交的一个红包。黄维鹏当时在现场没好意思把红包拆开,回家后,他发现里面装着600块钱。“请客吃饭,还给钱,这亲戚有实力,真讲究!”黄维鹏啧啧称赞。
那个红包黄维鹏一直保留到现在,里面600元钱一分钱没动,对他来说,“那已经不是钱那么简单”。
赵家祖坟已建成“显阳园”
除了黄维鹏,被连战奉为上宾的还有当年80岁的张城林。赵兰坤一直惦记着家乡,2005年,连战访问沈阳,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代母扫墓祭祖。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赵家祖坟也已不复存在,具体位置更是难找。为了让远在台湾的赵兰坤得偿所愿,当年沈阳市相关部门派专人对兰台村民进行走访,确定墓地的具体方位。张城林是寻找墓地的关键性人物,他在兰台村当了20年的大队书记,对村里的土地状况非常熟悉。
赵家祖坟的大致方位就在村委会正南方1.8公里的一处田地里,张城林记得“坟地周围有99棵松树”,这成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为了表达对张城林的谢意,连战曾亲自手书一封,信中将张城林称为“故乡亲友”,字里行间感情丰沛:“得闻先祖之墓地,已被寻获,内心倍感振奋,激动之情,实非言语笔墨足以形容……”随信同来的,还有一笔数目不菲的感谢金。
2005年10月15日,连战携妻女祭拜祖先,地毯的尽头立上了一块高约一米的石碑。连战离开后的第二年夏天,赵家祖坟开始重修,两个月内竣工。建成后的墓园成了一片大型绿地公园,占地万余平方米,园内植被丰富,松柏森森。陵园主体建筑四角各有一个石凳,中央是一座高台,共有9层台阶,台上竖着一块硕大的河卵石碑,上书“显阳园”,背后有连战书写的碑文。征求赵兰坤的意见,陵园的名字以其父亲的名字“显阳”命名。
2007年,连战再次来到沈阳,二次祭祖,连战及家人在“显阳园”上香献花、献果献酒,行跪拜礼,祭祀祖先。“能够代表我的母亲,来向我的外公外婆还有赵家祖先祭拜,我和我的家属心里都感到非常安慰。”看到美丽的墓园,连战还希望“市民能来这里强身健体”。
4月18日下午,黄维鹏陪同记者来到了“显阳园”,阴沉的天气一点点转好,园内空气清爽,黄维鹏告诉记者,下午没事,他就喜欢来这里散散步,虽然亲人远在台湾,但每次走在园子里,踏着松软的泥土,他总会感觉“很亲切、很舒服”。
(感谢辽宁省档案馆配合此次采访)
记者 闻达 摄影 孙海
(本报文史顾问詹洪阁提供线索和老照片)
赵兰坤待人宽厚、善于理财
赵兰坤很善于理财,她曾把在苗栗3000多坪的祖上田地卖掉,与味全公司的创办人黄烈火在南京西路合盖房子,各分一半,据说这块精华地,就是连家的聚宝盆。几十年前,台湾彰化银行前董事长张聘三建议连战的父亲连震东,把手里的钱买股票,连战的母亲赵兰坤将多年节省下来的积蓄买了几百张彰化银行的股票,并长期持有,靠自然增值的方式,从而为连家打下了财富的基础。连震东对张兰坤女士的评价是:“兰坤有北方女子刚毅之气质,不畏危难,行事果断……笃信基督,自奉甚薄,待人极宽,能牺牲自己,慈爱他人。”
(作者:辽宁省档案馆馆长孙成德)
轶闻趣事
连战小时候也挨妈妈打
赵兰坤毕业于北京大学。当年连战父亲连震东在北京工作时,经父亲友人介绍认识赵兰坤,1934年结为连理。连震东曾为文表示,当时他一个台湾人只身在北京,赵兰坤未曾打听就结婚,十分佩服她“不怕遇人不淑”。
1936年8月,连战在西安出生,连战祖父连横于同年6月逝世,当时“七七事变”虽未爆发,但日本全面侵华态势已相当明朗。对中日必将一战,连横逝世前交代子媳,“若生男子就叫战,除寓有自强不息的意义之外,还有克敌制胜、光复故国、重整家园的希望”。
不过,受过大学教育的赵兰坤在尊重公公连横意旨的同时,觉得“连战”的火药味太重,为中和干戈之气,特别为儿子取了字“永平”。
由于连震东当时担任西安中央战时干训练团政治教官,来年爆发对日抗战,连战1到9岁的童年都在烽火下成长。
回忆童年岁月,连战曾说印象最深的就是“躲日军轰炸的防空警报”,喝白水掺盐太平洋汤、吃混着砂石的八宝饭、穿着缝缝补补八卦衫的生活。年幼的连战根本不懂得苦,只记得母亲到学校教书,担心他乱跑,总拿个小板凳、画了小圈圈叫他坐着,如果母亲回家后发现他曾跑出圈外,逃不了一场讨打。
连战事母至孝,即使赵兰坤中风卧床36年,连战仍晨昏定省,每出远门,也必打电话向母亲问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