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县位于台湾海峡,是台湾省唯一的一个离岛县,西与福建金门相对,东与云林、嘉义两县相望。全县由澎湖本岛与周围其他64个岛屿组成。面积共计126平方公里(其中澎湖岛64.2平方公里),人口9.2万人(2001年底)。下辖马公市和5个乡(湖西乡、白沙乡、西屿乡、望安乡与七美乡)。县治设在马公市。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人口外流严重。
澎湖县地处岛外,接近祖国大陆,其政治生态较为特殊。国民党长期对澎湖县实行特别政策,没有完全实行地方自治,长期存在军人执政的影子。直到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才有真正的民选县长。地方派系对政治生态的影响有限。地方派系早期主要有北派、南派、西(兰派)、东(许)派等,现在主要派系为许素叶派。
北派是曾以高顺贤为首的一批政治势力。早期势力集中在马公市第一、二信用合作社、澎湖区渔会、台湾省合作社联合社等。南派是马公市南边的前省议员郭石头为核心的一派政治力量,主要势力为马公市第二信用合作社。东(许)派是从南派分裂出来的个小派系,创始人是南派的许记盛,其势力范围与北派基本一致。西(兰)派也是与北派关系密切、以郑大洽为核心形成的一股势力,势力范围集中在澎湖区渔会与马公市第一信用合作社。
随着这些地方派系的创始者如郭石头、高顺贤、郑大洽等相继去世,早期派系势力衰落,力量不再。目前较有实力的地方派系是许素叶与王乾同领导的许素叶派。许素叶是澎湖县一位政坛老将,曾任西乡农会总干事,后长期任省议员。她曾与北派关系密切,后又曾一度成为南派重要人物,力量壮大后便自成一系,直到目前仍是地方政坛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
由于澎湖县特殊的政治环境,县府长期为军人掌握,地方派系无法入主,只能在省议员与县议员选举中争夺权力。90年代后,澎湖县也逐渐开放民选,加上政党政治的发展,权力争夺核心由民意机构转向行政系统的县长权力之争。在1993年7月县长补选中,民进党提名高植澎与国民党的博士级候选人郭天何展开竞争。民进党在澎湖县只有数十名党员,却击败拥有2万多名党员的国民党候选人郭天何当选,民进党势力兴起。主要原因是澎湖县民不满在经济建设上长期被忽视,民主自觉意识高涨,加上在澎湖县颇有影响的政坛名人林炳坤在投票日之前被判十五年重刑,导致国民党失支群众支持,让民进党夺得政权。在1993年底举行的第十二届县长选举中,民进党的高植澎再次战胜国民党的郭天何,当选连任。
在1997年第十三届县长选举中,民进党与国民党展开激烈竞争。国民党在这次县长选举提名中,党内竞争激烈。省议员许素叶争取党内提名失败,国民党提名拥有博士学位、省党部专门委员、形象清新的当地人赖峰伟参选。赖峰伟曾担任国民党澎湖县党部主委,有基层优势,获得党务系统、同学亲友、农渔会系统等势力支持及“立法委员”林炳坤、“国大代表”吕文义和部分国民党县议员的支持。民进党则派出民进党中评委主委许丕龙参选。选举结果,赖峰伟以2.1万张票,较民进党籍的许丕龙仅多5千多张选票而险胜。这次选举显示,澎湖地方政治生态已发生变化,国民党内老一代政治人物与派系领袖影响不再,中生代的政治人物已成为政坛主流。民进党的势力发展迅速,几乎与国民党在选票上不差上下。在本届县长选举中,国民党得票率为57.5%,民进党也达42.3%。在2001年县长选举中,主要是国民党的赖峰伟与民进党的陈光复竞争,结果,国民党的赖峰伟当选连任。
澎湖县整体政治力量对比观察,包括国民党、亲民党与新党在内的泛蓝阵营占有优势。除第12届县长选举输给民进党外,其余各届均由国民党执政。在以前省议会与“中央”民意代表选举中,基本上也是国民党取得,如“国大代表”为吕文义、省议员为许素叶,第三、第四、第五届“立法委员”为林炳坤(后退出国民党)。在县议会与乡镇市基层权力结构中,国民党的席次虽在下降,但仍占优势。在1998年县议员选举中,国民党取得19席中的11席;在2002年县议会选举中,国民党仍获得8席,无党籍由占了10席。县议会议长一直由国民党掌权。在1998年乡镇市长选举中,在总计6席中,国民党从上届的5席减为3席,得票率从63%降为51.4%;在2002年乡镇市长选举中,国民党仍获得4席。
从重大选举看,泛国民党或泛蓝阵营有较大优势。在2000年台湾领导人选举中,泛蓝获得2.8万票,得票率达62.9%。在2001年县长选举中,泛蓝获得2.2万票,得票率为55.3%;在同年第五届“立法委员”选举中,泛蓝得票数为2.7万票,得票率为68.4%,但因当选的林炳坤随后退出国民党,使得泛蓝力量受到影响。不过,从泛蓝选票看,泛蓝在澎湖县有2.8万票左右的实力。
民进党在澎湖县势力迅速成长,但总体力量不大。民进党已有在澎湖县执政的经历,近年每次县长选举,与国民党的选票差距并不大。在县议会与乡镇市长选举中,民进党力量相结较弱。在县议会选举中,只在2002年有1人当选;在乡镇市长选举中,民进党只在第十四届取得1席,即许丽音当选马公市市长,即获得了县治市的执政权,但许丽音后退出民进党参选县长失败,民进党尚未有基层的执政权。
从90年代以来的重大选举得票率看,民进党势力上升迅速。在1992年“立法委员”选举中,民进党的得票率为10.5%;1994年省市长选举的得票率为35.3%,省议员选举得票率为43.6%;1997年与2001年县长选举得票率分别为42.3%与36.3%;2000年台湾领导人选举得票率为36.8%,显示民进党在澎湖县的得票率在36%与44%之间,有1.5万票左右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