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县地理
南投县境内先住民族别繁多,至今散居各地有泰雅族、布农族、邹族及居住在日月潭畔的邵族。素有“台湾大地之母”之称的南投位于台湾正中央,像台湾的心脏。在地质上,两千万年前,台湾岛受到板块挤压而再次露出海面以来,玉山等中央山脉即为其中最高部分,玉山亦如母亲般带领台湾群山成长,并持续上升至今。
正因为县内玉山等高耸的山脉,适时将来自南太平洋与东太平洋的季风水气拦阻下来,提供台湾丰富的雨水来源,为全台湾孕育了充沛的水气,使台湾相较于世界上同纬度的国家可以拥有足够的年雨量,免除干旱之苦。而所延续出来的各大小河川,如浊水溪流域、乌溪流域等,供养了赖以维生的万物。再从生态来看,县内哺乳类动物种占全台70%,两栖类占81%;更重要的是台湾特有种占有相当高比例,显示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南投如同母亲般提供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栖息地。
南投县历史
南投县的开发,自明郑成功驱荷复台以来,寓兵于农,林圯带兵屯垦沙连堡(即今竹山),当地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斯土使拓。该县现有五十三万余人口,姓氏总数有五百零三个,每个姓氏的发祥地均在大陆,祖先由中原经闽粤辗转来台,所用语言、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亦皆为中原正统的延续。
南投县的行政区,在明郑时代属天兴县,后属北路安抚司。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隶属于福建省台湾府诸罗县。雍正元年(1723年)增设彰化县,该县隶属之。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正式设县丞,此为南投县有政教之始。光绪十三年(1887年)福建、台湾分治,台湾改制为台湾省,这时的南投行政区属台湾府台湾县,县丞驻南投,同时云林县衙设在竹山,管辖云林县。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清廷战败,遂于第二年(1895年)将台、澎割让日本,经日人几度改制,此时南投行政区隶属台中县。1945年抗战胜利,台澎光复,该县仍属台中县辖。1950年十月台湾省实施地方自治,当局调整全省行政区,于是南投自台中县划出单独设县,并于是年十月二十一日设立南投县政府,此为南投县之诞生。县治设于南投镇。
1981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南投镇改制为南投市,该县行政区分为一市四镇八乡,即南投市;竹山、草屯、埔里、集集四镇;中寮、民间、鹿谷、水里、鱼池、国姓、信义、仁爱八乡。台湾省政府于1957年七月一日迁至位于南投市北端虎山麓的中央新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