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南投县:派系政党势力交错,外争内斗持续不断

  时间:2008-07-22 15:04    来源:中国网     
 
 

  南投县位于台湾岛中部,是本省唯一不靠海岸的山区县。全县面积为4106平方公里,人口54.2万人(2001年底)。在人口结构上,外省人较少,以闽南人为主,高山族人口较为集中。高山族主要有布农族、泰雅族、曹族与邵族。下辖1市4镇(南投市及埔里、草屯、竹山、集集4镇)8个乡(仁爱乡、信义乡、鹿谷乡、水里乡、鱼池乡、名间乡、中寮乡、国姓乡)。县治设在南投市。

  南投县在地理上分为平地与山地两部分。平地以南投市为中心,包括草屯、竹山与集集3镇与名间乡。台湾省政府机构设在中兴新村,是南投县的行政与商业中心。其余乡镇为山区。人口集中的草屯镇(人口近10万人,居全县第二位)与台中都会区只有一桥之隔,受台中市影响较大。

  交通不便,远离港口,经济不够发达,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目前仍占近40%。工业以加工工业为主,有南岗工业区、南岗扩大工业区与竹山工业区等三个工业区。到90年代末,南投园区工业家数为1.2万家。教育较为落后,1995年在埔里设立“暨南大学”,另有南开工专设在草屯。高中与高职学校10所,初级中学31所,小学149所。

  一、地方派系与地方势力概况

  早期南投县地方派系不甚明显,后来因地方利益分配与各种选举仍形成不同的派系力量,但发展有限,力量不大。据陈明通的研究报告,南投县先后有李派(李国桢)、洪派(洪樵榕、简清章)、陈派(陈万、林益川)及党外与民进党势力(陈启吉、林宗男)等。

  李派的最初领导人为李国桢,曾任第一、二届县长,奠定李派的政治势力,后来逐渐衰落。其主要势力在南投县竹山镇农会与台湾中小企业银行,同时参与投资台湾凤梨公司等。李国桢在县长任内,认为南投县资源贫乏,工商业发展缓慢,倡导“以和建县”,形成地方政坛上较为和谐的传统,县长多在卸任后退出政坛,地方派系发展受到限制。

  洪派,也称旧派,开创者为洪樵榕与简清章。洪樵榕曾任第三、四届县长,简清章是地方实力派人物。该派的兴起与地方资源丰富的县内唯一的南投信用合作社有关。该社成立于1957年,首任理事主席为简清章,并连任八届理事会主席,同时还曾先后任县议会副议长(第四、五届)与议长(第六、七届)、县农会理事长、省议员,后来任省农会理事长,是国民党在南投县的重要依靠力量,在各种重大选举中,国民党都依靠他辅选。目前洪派领袖为县副议长简金卿。

  洪派的区域性联合独占经济或主要势力集中在南投县农会、南投市信用合作社、南投县草屯农田水利会、台湾省合作社联合社、合作金库与土地银行等,同时参与投资地方企业,并以建筑业为主。

  新派,即早期的党外势力,部分成员后来加入民进党,成为民进党的重要地方派系力量。早期新派领导人是陈启吉与林宗男。该派的出现也与南投县信用合作社有关。1980年,无党籍的陈启吉结合地方少壮派人士向现任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简清章发起挑战,并拿下过半的理事席位,简清章逼迫退位。三年后的选举,陈启吉一派再次大胜。陈启吉也因此当上县议员,后又连任两届省议员,成为新派的领袖(有人称其为新派,有人称其为党外,而将简清章称为旧派或洪派)。新派在南投市的势力扩张迅速,在各种地方选举中取得进展,先后拿下市公所、市农会等重要阵地与资源。曾任南投市长的赖深渊是新派大将,也曾是国民党南投市党部重要干部。其势力集中在南投市信用合作社与相关投资企业。

  新派在地方有较大实力。现派系负责人陈启吉在第十一、十二届县长选举中虽败给国民党的林源朗,但仍获得相当高的得票率,得票数超过民进党。陈启吉的妻子邓永禧曾以高票当选1994年的县议员。陈启吉后加入台联党,但在2001年“立法委员”选举中落选。林宗男后加入民进党,成为民进党在南投县的重要地方力量。

  陈派最初领导人主要是陈万与林益川,力量较小,主要势力集中在南投县鹿谷乡农会、竹山镇顶林林业生产合作社与县议会。

  在上述地方派系之外,林洋港家族是南投县一大政治势力,可称为林派。林洋港于1967年县长补选中当选县长,随后继任第六届县长,奠定林氏家族的势力。林洋港后来成为国民党的要员,他先后担任过“省建设厅厅长”、“台北市长”、“省政府主席”、“政务委员”、“内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司法院院长”与国民党中央副主席等。其弟林源朗曾任国民党嘉义市党部主任委员、台湾省党部总干事,后当选“国大代表”与“立法委员”,并连任两届县长。在1996年台湾领导人选举中,林洋港虽只获得160万张选票,但在南投县得票最多,超过李登辉,再次证明林家在南投县有较强的势力。

  旧派与新派即国民党与无党籍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在1995年第三届“立法委员”选举中,国民党吸收新派的“立法委员”赖英芳恢复国民党党籍,却不料落选,同时希望以不分区“立法委员”争取旧派的简金卿,不过在保障名额之外,因而未能出线,国民党整合地方派系失败。在南投市,旧派仍支持国民党提名的草屯镇籍的陈志彬竞选“立法委员”,旧派老大简金卿任陈志彬的竞选总部总干事。在各种重大选举中,国民党依然依靠地方派系的支持。在1996年台湾领导人选举中,李登辉竞选总部主任委员为前县长刘裕猷,竞选总干事为郑文铜,后援会会长为陈启吉,顾问团团长为简金卿。

  二、地方政治权力的争夺

  南投县地方政治权力早期主要为国民党控制,权力之争主要表现为国民党内部的地方派系之争,后来形势更为复杂,既有派系之争,也有政党(国民党与民进党)之争,更有无党籍的第三势力与派系、政党相互竞争与制衡。

  在前十二届县长权力竞争中,国民党一直掌权。在1997年第十三届县长选举中,国民党首次失去南投县执政权,民进党拿下了“省政府”所在县政府的执政权,标志着南投县地方权力结构的重大变化。

  在第一、二届县长选举中,均由李派的李国桢当选县长,以后李逐渐淡出政坛。在第三、四届县长选举中,均由洪派的洪樵榕当选。在第五届县长选举中,县议会议长杨昭壁当选县长,但在任期内去世。在补选中,地方势力林氏家族的林洋港当选,并连任第六届县长。在第七、八届县长选举中,均由刘裕猷当选。

  在第九、十届县长选举中,均由地方实力派的吴氏家族的吴敦义当选。吴敦义出身南投县,其父曾任第一届县议员。吴敦义在事业有成后获国民党提名回乡参选县长,并当选,逐渐成为国民党领导层的重要人物,后接任高雄市长,并当选第一届民选市长。在1998年高雄市长选举中,吴敦义意外落选,重回南投县发展,于2001年当选第五届“立法委员”。

  在第十一、十二届县长选举中,林氏家族的林源朗连任两届县长,使得林家先后有三届多的县长任期。其中在第十一届县长选举中,国民党提名曾任“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的林源朗参选。民进党县党部成立不久,未推出候选人,支持无党籍的新派领袖陈启吉。最后,林源朗以4千多票险胜。在第十二届县长选举中,民进党提名“南投县媳妇”许荣淑参选,新派的陈启吉也卷土重来,两人分别获得21%与28%的选票,因票源被分散,让国民党的林源郎从中获利,以49.5%的较高得票率取胜。

  在1997年第十三届县长选举中,不再是国民党内派系与政治力量的较量,而是国民党与民进党、第三势力的较量,选举竞选十分激烈,共有5人参选,分别是民进党籍的林宗男、国民党籍的许惠佑、新党的陈振江、退出民进党的彭百显与无党籍的吴清江。其中,出身南投县望族的彭百显,声望佳,曾连任三届“立法委员”,因未获民进党的提名而退党参选。结果,无党籍的彭百显以7.9万张选票当选,民进党的林宗男以7.7万张选票的高票落选,国民党籍的许惠佑也以7.5万的高票落选。许惠佑虽为南投市人,但长期在“立法院”发展,没有地方基础与地方派系关系,基层实力不足,在13上个乡镇投票中只在4个乡镇取得多数优势,其中埔里与竹山两大票仓均告输。国民党的失败还有两个重要的政治原因。一是在1996年台湾领导人选举后,林洋港与李登辉成为政坛冤家,林氏家族势力不支持国民党,国民党候选人从而失去了一支政治力量。二是“冻省”后,南投县所在的省政府官员对国民党上层不满,不支持国民党“中央”的提名人选。因此,尽管许惠佑得到地方大多数乡镇市长、农会系统、地方派系甚至无党籍的陈启吉支持,但还是失败了。在2001年县长选举中,无党籍的彭百显因“9.21震灾”效果不彰与涉嫌贪污官司而连任失败,泛蓝军的国民党候选人林明溱与亲民党候选人陈振胜整合失败及相互攻击,双双败北;民进党籍的候选人林宗男当选,进一步巩固了民进党在南投县的势力。

  三、各种政治势力力量的消长

  目前南投县政坛,可以说有三大势力,即国民党的旧派力量,以简金卿为代表;无党籍的新派力量,以陈启吉为代表;民进党的力量,以林宗男与在1997年县长选举中退出民进党的彭百显为代表。

  民进党在南投县势力发展迅速。1989年以来的五次“立法委员”选举显示,民进党的势力迅速发展。在1989年第一届“立法委员”选举中,民进党的彭百显以高票当选,民进党势力崛起。在1992年第二届“立法委员”选举中,彭百显以历史上最高的9万多张选票再次当选,加上民进党王聪松的选举票数,民进党得票率直逼国民党。在1995年第三届“立法委员”选举中,民进党拿下南投县三个“立法委员”名额中的两个,当选席次首次超过国民党,得票率也突破50%的大关,其政治势力已超越国民党。在2001年第五届“立法委员”选举中,民进党取得4席中的2席,取得近9万张选票,得票率达36.37%。在1997年的县长选举中,退出民进党的彭百显与民进党的林宗男展开竞争。这次县长选举,民进党的得票率再次超过国民党。尽管县长为无党籍的彭百显,但实际上彭百显原是民进党的重要干部,也应属民进党的政治势力。民进党的林宗男担任省议员12年,在基层建立了相当基础,在这次县长选举中的5个乡镇取得多数,彭百显仅在4个乡占居优势(埔里、国姓、名间与鹿谷),两者合计达9个乡,超过国民党的4个乡。在2001年县长选举中,民进党的林宗男当选。

  尽管民进党在省级以上民意代表选举中逐渐获得优势,但在县议会以及乡镇市长、村里长选举中却不断受挫,基层仍是国民党的势力天下。在1994年第十三届县议员选举中,民进党提名12人,只当选4人。在1998年第十四届县议员选举中,民进党仍保持4席,没有增加;得票率下降,从17.3%降为10.7%;在2002年县议员选举中仅增加2席,总计只有6席。在1998年乡镇市长选举中,民进党只提名2人参选,1人当选;2002年仍只有1人当选。

  泛蓝阵营与泛绿阵营相较,在南投县重要选举中各有优势。在2000年台湾领导人选举中,泛国民党势力(宋楚瑜与张昭雄、连战与萧万长、李敖与冯户祥三组候选人)得票率达65.2%,泛绿阵营取得34.8%。在2001年“立法委员”中,国民党与亲民党各取得1席,与民进党平分秋色,若将新党计算在内,泛蓝阵营得票数为12.5万人,得票率达50.7%;但在县长选举中,泛蓝阵营因整合失败,未能取得执政权,得票率合计为46.2%。

  国民党在县议会与基层选举中则占有较大优势。在1998年县议会选举中,在应选37名议员中,国民党取得20席,与上届持平;得票率从49.4%降为45.7%;在2002年县议会选举中,国民党当选的县议员由20席降为12席,但其他政党也没有明显增加,亲民党第一次参选取得3席,泛蓝阵营合计为15席,而无党籍从13席增为16席。历届县议会议长基本上为国民党当选,尽管2002年的议长选举中,由退出国民党的无党籍郑文桐当选,但仍为国民党的“党友”。在1998年乡镇市长选举中,在13个席位中,国民党取得11席,较上也增加2席,得票率从38.8%上升为50.5%;在2002年乡镇市长选举中,国民党由11席减为5席,无党籍则从1席增为7席。国民党失去政权后的县议会与基层选举中,国民党在政党中仍占居较大优势,但无党籍力量上升,显示在地方政治结构中政党影响力有所下降。

 
编辑:贺晨曦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