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物馆位于陈列馆三楼,分食、衣、住、行、育、乐六区,为筹建的客家文化园区典藏文物。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更是先民筚路蓝缕开创家园的历史发展轨迹,而身为客家第一大县的苗栗县,为增加民众对客家文化的认识,及唤起对客家文化的重视,该县文化局在90年代起即陆续的积极搜罗客家民俗文物,并成立了客家文物馆,以诱发人们对于这片土地的认同,并期待藉由妥善维护持续传承客家文物下,收发扬客家文化之实。
食的方面:客家民族早期生活困苦,对食无特别要求,所以日常以米和蕃薯为主,另佐以豆腐、猪肉等为食。由于劳动成性,热量需求大,以“咸、香、肥”为烹调的主要特色。而“四炆、四炒”为客家主食的代表。
四炆:肥汤炆笋干、咸菜炆猪肚、炆爌肉、排骨炆菜头
四炒:炒肉、咸酸甜、猪肠炒姜丝、鸭红炒韭菜
衣的方面:客家服饰充分展现朴实无华的特性,在穿着上普通称之为“唐装”,客家人称之为“衫裤”。男、女皆为上下装,上面是衫、下面为裤,样式剪裁单纯大方,多选用蓝色与素色(如黑、白、灰)
住的方面:“土楼”代表客家文化的主要特色,为防御外敌由客家人重新设计,一般多以同姓宗亲住一起。随时代演变,“伙房屋”在台湾客家传统建筑中,以ㄇ字型最具代表,外观也像大家所熟知的三合院一样。
行的方面:在先民来台后,日常生活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可分为水、陆两方面,早期交通工具构造单纯简便,材料大致以竹木作为结构,由于往返途径穿梭崎岖山林、田埂小径或是曲折水域,所以多仰赖人力为主(如花轿、鸡公交车、板车、黄包车、三轮车等),另有凭借家畜动物(如牛车、驴车等)和自然力(如帆船、竹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