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深受两岸瞩目的“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馆举行。在本次合璧大典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富春山居图》前段“剩山图”与后段“无用师卷”实现360年来的首次合璧。《富春山居图》前段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赵振清 摄
中新社台北6月1日电 题:“我的家乡在画里”
—— 《富春山居图》 台北合璧侧记
中新社记者 严格 柴燕菲
“我的家乡就在这幅画里”,85岁的沃坤荣指着面前的《富春山居图》对中新社记者说。
沃坤荣19岁离开家乡浙江富阳新登,此前他是当地富春江上的一名船夫,日日在富春江上放排,1949年来到台湾。
“我非常非常高兴”。沃坤荣有幸作为富阳旅台乡亲参观1日在台北故宫开幕的“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60多年后又看到画中家乡的富春江风光,老人难掩内心的激动。
而他看到的《富春山居图》,也曾隔海相望60多年。
在成画660多年后,分身360多年后,分藏于海峡两岸60多年后的《富春山居图》 ,终于穿越历史实现合璧。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传奇色彩的名画” ,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会长、中国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这样评价这幅传世名画。
以浙江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为背景的《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完成于1350年,对后世画风极具影响,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1650年因为火焚该图分成两段,前段为《剩山图》,后段世称《无用师卷》。
1956年,《剩山图》成为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而《无用师卷》1746年被征入清宫,在乾清宫里存放了200年,1948年底被运至台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那时觉得是白日做梦,今天是梦想成真”,香港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告诉记者,多年前两岸三地的有识之士就开始推动分藏海峡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合璧。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中外记者会上谈到期待《富春山居图》合璧时说,“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今年1月16日两岸达成协议,浙江博物馆同意借展。6月1日,《富春山居图》在台北实现了合璧。
合璧展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二楼,两幅画躺在一个长达16米恒温恒湿的大通柜中,它们之间距离大概是50厘米,展板呈斜角以便观众参观。
“我们比乾隆皇帝有福气”,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笑称,当时乾隆皇帝误把赝品“子民卷”当作真品《无用师卷》,“而且他没有看到过全卷《富春山居图》”。
记者注意到,两幅画颜色不一,剩山图比无用师卷颜色略深。浙江博物馆馆长陈浩认为,无用师卷长期藏在深宫,而剩山图则在民间流传曝光率高于无用师卷,所以颜色会有所差别。
而画卷上有一些深浅不一的痕迹,也记载了361年前《富春山居图》前的火劫。
清顺治七年(1650),宜兴收藏家吴洪裕病危,竟以此图投火为殉,幸被其侄从炉火中抢出,前段数尺已焚毁。该图焚后分成两段,前段为《剩山图》,后段世称《无用师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处长何传馨等曾对两幅画做过仔细考证,都有火烧后的修补痕迹,都有藏家吴之矩的齐缝印,从而确认《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原来同属一幅画。
而记载《富春山居图》传奇的几大摹本1日也和真品齐聚一室,子明卷让乾隆皇帝上当,明代书画家沈周珍藏的真品被偷后,根据记忆重画了《富春山居图》。
而《富春山居图》的艺术之美,更征服了今天先睹为快的观众。
台湾艺术大学欧豪年教授认为,《富春山居图》对后世山水画影响极大,明清画坛有“家家一峰”之说,意思是学画的要从学习“一峰”(黄公望号一峰道人)开始,有机会欣赏这样的传世名画绝对超值。
“我们非常希望在《富春山居图》的家乡浙江也能看到合璧展出”,看完展览,即将离开台北返程的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这样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