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笼中元祭,或迳称为“基隆中元祭”,每年农历七月于台湾北部的基隆地区举办,为台湾重要民俗祭典,名列台当局“交通部观光局”“台湾十二大地方庆节”之一。基隆中元祭以农历七月中元节为核心,涵盖相关民间宗教仪式与官方、民间的周边艺文活动。大体上从农历七月一日老大公庙开龛门开始,历经十二日主普坛开灯放彩,十三日迎斗灯绕境祈福,十四日放水灯游行、海滨放水灯头以及十五日公私普渡、跳钟馗,八月一日的关龛门等,祭典活动时间长达一个月。
信仰背景
中元节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宗教祭典涵盖整个农历七月。其发源本来自道教地官大帝诞辰,于农历七月释放地狱鬼魂的传说,后又结合佛教目连救母故事而衍生“盂兰盆会”。长期以来,成为糅合佛教、道教的各种仪式,超度无主孤魂的节日,台湾俗称“拜好兄弟”。
而台湾本为移民社会,开拓过程中,许多人死于船难、瘟疫、械斗等,凡死于非命而又无妥善安葬者,常被认为将化身“厉鬼”。因汉人社会特别重视血缘传承、宗族延续,没有后嗣、死后无人祭拜的被视为无主孤魂。为安抚这些厉鬼与孤魂,台湾随处可见有应公、万应公、大众爷、金斗公、百姓公、万善爷、大冢公、水流妈等阴庙信仰。
历史沿革
基隆中元祭起源于清代。福建漳州人先入垦基隆,主要分布在港口附近,狮球岭以北之地。泉州人则分布于狮球岭以南,暖暖一带的河谷与山地。双方因祖籍各异,常因土地、耕种、习俗、信仰等事摩擦,衍生漳泉械斗,对立情势紧张,甚至迁怒彼此所信仰的乡土神,有“尪公不过狮球岭”、“尪公没头壳,圣公没手骨”的俗谚。
1851年(咸丰元年)八月,漳泉冲突不断发生,1853年的一场严重械斗中,双方死伤百余人,漳籍、泉籍双方头人出面调解平息械斗,合葬双方死难骸骨,称为“老大公”。协商以字姓轮值主普,以宗亲血缘取代祖籍地域观念,融合漳泉,轮流举办中元超渡、普施孤魂幽灵。1856年(咸丰六年),基隆中元祭开始举办,至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
轮值字姓
自咸丰年间开始,即由基隆当地十一姓氏宗亲轮流主普,称为“十一字姓”。传说经由抽签决定张廖简、吴、刘唐杜、陈胡姚、谢、林、江、郑、何韩蓝、赖、许的顺序,称为“张头许尾”。
1954年,基隆李、郭、黄、王、曾、杨、柯蔡、邱丘、苏周连、钟萧叶、白、余徐涂、董童等字姓宗亲组成“联姓会”,要求加入轮流主普,共十二单位轮值。1981年,李姓、郭姓脱离联姓会加入主普;1985年,黄姓亦加入主普。因台湾人以“黄尾”之称,觉得不吉,经协调后,改成今日张廖简、吴、刘唐杜、陈胡姚、谢、林、江、郑、何韩蓝、赖、许、联姓会、李、黄、郭等“十五字姓”主普。
祭典仪式
开灯夜 俗称“起灯脚”,又称“阴光照路”。每年轮值主普宗亲会,于七月之前一、二周于各主要街道悬挂平安灯。基隆各阴庙于农历六月最后一日夜间交子时分,点亮“普渡公灯”,直到七月底。汉人传统相信幽冥中阴暗无光,点灯乃为返回人间的孤魂野鬼照路,也称“老大公灯”、“七月灯”、“鬼提灯”。是夜,主普宗亲先在三姓公庙祭拜点灯、开龛门,而后前往老大公庙祭拜,夜间十二点庙埕前所建的灯排、灯楼会全部亮起,所有灯笼由善男信女敬献。老大公庙主任委员、主普宗亲会执事、各宗亲会执事、基隆市长、市议会议长、“中央民代”一同与祭。
基隆地区如佛祖岭义勇祠、西定路金斗公庙都保持类似的习俗。旧俗中,部份人家也会在自家屋檐下点起“普渡公灯”,近年已渐渐式微。
开龛门 农历七月初一民间阴庙依例开启纳骨塔或龛门,象征释放阴魂,俗称“开鬼门”。基隆地区以老大公庙为代表,因百姓认为老大公庙所祀先民骸骨,护佑后代子民,足以成神,所以称仪式为“开龛门”。
午时一过,先由基隆本地北管子弟班演奏揭开序幕。老大公庙管理委员会先行三献礼,在由轮值主普宗亲会理事长主祭,基隆市长、各字姓代表及地方政要与祭,举行三献礼。老大公庙主任委员将龛门钥匙锦盒交给市长,再由市长交给主普宗亲会主任委员。打开锦盒后,在登记簿上登录开龛门时辰与姓名,而后开启龛门。礼成之后,再由老大公庙方举行祭祀。
异国灵情 1884年(光绪10年)爆发中法战争,同年10月1日,法军统帅孤拔攻打基隆,俗称“西仔反”,义军领袖林朝栋率兵抵抗。由1884年至1885年间,共有七百余名法国士兵战死,收埋于今日基隆市中正区正砂里“中法战争遗址”,昔日称为法国公墓,其中法军骨骸已陆续迁回法国安葬,目前订为基隆市市定古迹。
每年农历七月初,主普宗亲会会邀集基隆市长、市议会议长、法国驻台协会代表,于“中法战争遗址”举行普渡,准备洋酒、法国面包等西洋食品及印制成美金、欧元的冥币祭拜,并由佛教法师举行洒净。当地正砂社区发展协会、正砂里办公室、安澜桥大砂湾发展促进会等地方团体,化妆踩街。
立灯篙 道教祭仪中,立灯篙用以招请天界诸神与冥界鬼魂前来,接受供养。基隆中元祭则在农历七月十一日,立六根灯篙于庆安宫。所立灯篙须择选高直而坚硬的青竹,削去竹枝,留下竿尾,俗称为“透脚青”,象征有始有终,闽南语所谓“有好尾”。
灯篙上悬挂“天灯”、“地灯”,垂挂布幡,幡上靳写符咒,书写坐镇之神祇名讳。所悬挂灯笼则用斗笠覆盖,灯篙底部以草席或竹篾覆盖,并安置纸糊神将镇守,藉以保持灯篙洁净。灯篙前设有七盏灯火,用以照引孤魂,前来享受民间普渡祭品。灯篙越高则招引范围越广,为免祭品不足供养,反招鬼灵作祟,所以灯篙一般到十二台尺上下,以不超过庙檐为限。
送灯献敬 农历七月十一、十二日两天,基隆庆安宫延请僧人,以三人为一组,由鼓吹陪同,前往各姓氏宗亲会会馆、主普委员、炉主家中,赠送主普灯。主普灯为白色的布制灯笼,灯上书写“某姓主普”、“庆赞中元”等字样。各宗亲会执事,应在家中备妥香案迎接,由僧人诵经为其祈福。
开灯放彩 农历七月十三日晚间六时,先由法师于主普坛施行法事洒净,主普姓氏宗亲会执事代表、炉主等人与地方首长聚集于主普坛前点亮主普坛灯火。象征引导好兄弟前来,接受普度供养。
基隆主普坛于清代时,皆临时搭建于当地“新店”、“草店尾”或妈祖宫庙埕等处,而后以木料固定搭建于高砂公园。1929年,以水泥兴建主普坛建筑于忠四路,今中山高速公路出口处。1971年迁建于中正公园,1974年落成使用,初命名为“文化馆”,后又改称“民俗文物馆”。主体建筑共分三栋。每年农历七月前,轮值主普宗亲会,便会发包雇工装饰,高悬主普字姓,并标明“金鸡貂石”四字,装设电动花灯,整栋建筑满布五光十色的灯火,为市区中元节一景。
迎斗灯 农历七月十三日午后,各字姓宗亲会展开“迎斗灯绕境”游行。所谓斗灯为道教礼斗法会的祭器,设置米斗盛米点灯,斗内斜插一对木剑,安置有面圆镜、剪刀、尺、秤、算盘、钱、土等物。分上、中、下三段,分别代表天、地、人。斗灯用以代表天上星斗,又称元神灯。汉人传统上认为星斗符应人间,为生命根源,而宗亲会公斗则代表全体宗亲。民间习俗于建醮、法会或中元节盂兰盆会时设置。
基隆各姓宗亲会都刻制木雕斗灯,雕琢花鸟异兽、神仙、人物等,争妍斗丽,十分细致。各姓斗灯平日安奉于宗亲会馆或炉主家中,七月十三日下午迎至庆安宫前,由北管子弟班聚乐社、得意堂前导绕境,并有艺阁、阵头等参与。绕境结束后,返回庆安宫,暂时安奉于正殿内。轮值主普字姓斗灯安奉于正中供桌,其余字姓则安置两侧。依左尊右卑次第排列,明年轮值主普安置于左首,去年主普则安置于右尾。 正面供桌另安奉有其它斗首的斗灯,有玉皇首、发表首、献敬首、天官首、水官首、五谷首、人官首、地官首、献地首、水灯首、副会首、斗灯首、三官首及炉主等。所谓斗首系依中元普渡组织与祭祀神祇区分,由各单位捐献供养。
发表发榜 农历七月十四日清晨,庆安宫延请道士举行“发表科仪”,由各宗亲会执事、炉主共同参与祭祀。向上天发表祝祷,宣告即将举行中元普渡,请诸神降临鉴察。整个仪式包含开坛、为大士爷等神祇开光、发表、请观音、请神、请三界公、安灶君、安监斋、开忏献供、拜忏招孤魂、拜大士山、寒林所、同归所等。发榜文通知人、鬼、神祇将展开中元普渡的仪式,请十方孤魂前来,并请大士爷监视普施坛所。
水灯头绕境 中元普渡,本意即在招请水陆两界的孤魂野鬼,前来听经礼忏,以求超度解脱,并接受人间百姓施食。基隆“放水灯”即在招请海上孤魂前来。
农历七月十四日午后,各宗亲会先祭拜大士爷后,便一一至安排地点排队等候。傍晚五点市区开始进行交通管制,禁止外来车辆进入。晚间七点,在放水灯仪式前,各字姓宗亲会、机关团体会先在基隆市区游行绕境,展示各种花车、艺阁、阵头等。游行时聚乐社、得意堂等北管子弟班为重头戏,各级学校表演团队亦会受邀,参与各宗亲会的游行行列。如基隆女中乐仪队、光隆家商乐仪队、中山高中管乐队、安乐高中醒狮团、中正初中民俗技艺班等等。
放水灯游行,一方面代表大士爷绕境,绥靖地方。一方面透过阵头、排场展示,传承当年“以赛阵头代替打破头”的先民精神。由主普字姓宗亲会的水灯头居首,依序排列,明年轮值主普姓氏居末,一一展示巨型水灯。随后是基隆市米谷商业同业公会、基隆市政府、基隆市议会、交通旅游局、、卫生局、环保局、消防局、公共汽车管理处、基隆金宝塔公司、佛光山极乐寺、和平岛天显宫、庆安宫、基隆社区大学、崇右技术学院、各政党地方党部等游行队伍。
2006年,轮值主普的李姓宗亲会原意将放水灯日期改为古例,于七月廿五日举行,以配合潮汐,然而基隆市政府以不同意而仍维持在七月十四晚间。
放水灯 水灯头绕境结束,各阵头、艺阁、表演团体散去,各字姓水灯头则集合于海洋大学门口。于当晚十时许,前往中正区八斗子长潭里望海巷,举行放水灯奉厝仪式。望海巷海岸边此时会安置供桌、香案,供奉三牲祭品,由道长、法师诵经,举行祭仪。诵经完毕后,开始烧化银纸、经衣,燃放鞭炮。各字姓水灯头也纷纷推入水面。其中放置蜡烛、经衣、银纸等,入海海开始焚化。
民间认为水灯头乃是为溺浸在水府的孤魂照路,前去接受人间普渡。如鬼魂攀附水灯而脱离水底,则可超生,脱离苦海。也象征给水中孤魂有寄托之所,即所谓“奉厝”的意涵。习俗中,各字姓水灯头如漂流越远,火势越盛,则代表宗亲运势旺盛。
中元普渡 台湾民间中元普渡,分为“公普”与“私普”,家族、街巷邻里的普渡为私普。各角头聚落、庄庙、行会、市场各办普渡,则为公普,由七月初一至七月底关鬼门止,往往每日皆有普渡。整个区域的公普又称大普,基隆地区由轮值字姓宗亲会主办,在庆安宫、主普坛举行旧俗于七月廿五、廿六、廿七等三日举行。1952年起,台湾当局大力推动“扫除迷信”政策,管制民间信仰仪式与宗教活动,以“节约拜拜”为名,规定于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时,统一普渡,相沿至今。近年大小私普又逐渐各自择日举行,不再统一普渡。
送大士爷 普渡完毕,要焚烧大量金纸、银纸,称为“金山”、“银山”,将纸扎的寒林院、同归所、大士爷、山神、土地等焚化。
跳钟馗 普渡仪式结束后,为避免无主孤魂眷恋留连,乃至作祟。于当夜十点,由道士扮演钟馗,举行压煞、押孤的仪式,提醒前来接受普施的鬼魂,应循冥间规律回转离去。
交接手炉 普渡当日所有仪式圆满完成后,当夜十二点,由道士主持仪式,在各字姓宗亲代表见证下,由本年轮值宗亲会代表将“手炉”交给下年轮值字姓宗亲代表。2007年起,黄氏宗亲会将仪式移至七月底举行,表示整个中元祭典全部完成。
关龛门 农历七月最后一日,俗称关鬼门。基隆老大公庙的关龛门仪式,由七月最后一日直至八月一日午后。近年老大公庙庙方皆延请“雷成坛”道士主持关龛门前的道教科仪。所有仪式于七月底早上九时许开始,首先“启请”,启告神明,说明整个科仪的主旨、目的。过午后则展开三献科仪。
八月一日早上九时起,再次启请神明,称为“重白”。接着设天公坛,举行拜天公的仪式,感谢天恩庇护,使一个月以来所有的祭典顺利。随后道长一一呼请全台湾各地的神祇降临,直至近午时结束。下午二时后,由道士主持老大公庙普渡的仪式。普渡后,则行“谢坛”的仪式,表示谢神与送神,最终再举行关鬼门的仪式。
随后,轮值主普宗亲会则开始举行“关龛门”的仪式,市长、民代与各字姓宗亲会代表一同参与。与“开龛门”同样,由老大公庙主任委员将钥匙锦盒交给基隆市长,再转交给主普宗亲会主任委员,在登记簿上登录关龛门的时辰与姓名,随即关上龛门,结束整个农历七月的中元祭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