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基隆的地理、地形、水文与气候

  时间:2008-01-25 09:03    来源:中国台湾网     
 
 

 

  基隆位于台湾最北端,北临太平洋,基隆屿及和平岛屏障于外。基隆港是北台湾最大的天然良港,其港区范围深入市区的自然地形,为港湾城市极其少见的特例。也因此,基隆港不仅牵动着基隆市产业发展,亦影响着都市景观。

 

  在地形方面,除了基隆港区为风口地形外,其余地区则为环山所围绕。

  在行政区域划分方面,基隆市共分为七个区,即中正区、信义区、仁爱区、中山区、安乐区、暖暖区与七堵区,其中七堵区面积最大,占该市面积的42.38%,仁爱区最小。此外,该市另有七个附属岛屿,即和平岛、中山仔屿、桶盘屿、基隆屿、彭佳屿、棉花屿及花瓶屿。每一个区域和岛屿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景致与人文风貌。

  地理

  经度:东经121度6分
  纬度:北纬25度9分
  总面积:132.7589平方公里  
  海拔高度最高:729公尺
  海拔高度最低:0公尺
  气候类型:副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温:22.4℃
  最高月均温:29.0℃
  最低月均温:15.8℃
  年降水量:3755.0毫米

  无霜期:全年
  年日照时数:1348.7小时

  地形

  基隆市的地势多丘陵而少平地,东侧及西侧各被基隆火山群及五指山山脉环绕。市内的平地主要聚集于基隆港沿岸、海岸线及基隆河河谷一带,其余地区大多为山坡地所密布;全市山地虽然普遍不高,但大多为陡坡,对城市的发展与扩张造成很大的阻碍。丘陵地遍布的影响,导致基隆市的住宅区大多位于丘陵地上。从市中心到周围的山坡地到处布满各式建筑,而市郊的山丘上更可见到处处耸立的新式公寓大厦群。

  位于市区南侧的狮球岭,是基隆与岛内城镇联系的必经之路,而以狮球岭为中心左右延伸的丘陵地,构成了基隆市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狮球岭以北为市区及港口所在,是基隆市的精华地带;以南则为基隆河河谷,暖暖、八堵、七堵、六堵、五堵等市街聚落皆沿河而建。昔日台湾东西部交通不便的年代,基隆河因着水利之便而成为重要的交通路线,河岸的各个聚落因而崛起;而今日,基隆河谷仍为基隆市对外联络的主要通道,纵贯公路、高速公路、纵贯铁路及宜兰线铁路皆沿着基隆河岸兴建。

  水文

  基隆市的河川可分为两大系统,以狮球岭为分水岭,主要分为基隆港水系、基隆河水系两大流域;除了基隆河及市区内河流以外,其它河川大多短小且流量不稳。基隆港水系的主要四条河川涵盖市区及港区,早期更具有航运功能,昔日被称为“四港门”;其中西定河和南荣河的下游在日据时代进行整治,并将两条河道合并成一条运河,称为基隆运河,又名旭川河。田寮河及牛稠港原为涂滩地,也在同时期分别整治为运河和码头。

  基隆港水系
  旭川(基隆运河)
  南荣河(石硬港)
  西定河(蚵壳港)
  田寮河(田寮港)
  牛稠港(牛稠港溪及牛稠港码头区)
  沙湾溪

 

  基隆河水系
  基隆河
  深澳坑溪
  大水窟溪
  暖暖溪
  大武仑溪
  石厝坑溪
  玛陵坑溪
  友蚋溪
  拔西猴溪
  

  水源地及湖泊
  西势水库(台湾第一座现代化水库)
  新山水库
  八堵拦河堰
  情人湖

  气候

  基隆由于冬季受东北季风经过海洋及背山面海的原因造成潮湿多雨,夏季受西南季风要越过山岭才能到达的原因,虽位居台湾最北端,但炎热少雨。

  基隆别称雨港,主要是因为基隆时常多雨阴湿的气候。进入冬季时,基隆正好处于东北季风从大陆北方南下至台湾的迎风面地带,加上多山的地形干扰季风进入内陆,导致基隆在每年12月进入冬季后,便垄罩在阴湿多雨的气候当中,但下的雨多为绵绵细雨;特别于冬季和春季交际之时,基隆港区及市中心时常发生大雾,严重时甚至使基隆港的港务运作被迫完全停摆,但也有不少人将这种天气赋予“雾锁雨港”的美称。

  不过,随着近几年来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1990年代之后,基隆的年降雨量有开始递减的迹象,其中有几年还发生过大干旱。

 

 
编辑:贺晨曦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