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基隆市产业结构

  时间:2008-01-29 10:37    来源:中国台湾网     
 
 

 

  基隆市的发展核心为基隆港。基隆港为全球第30大货柜港,一向为台湾地区高价值货物吞吐最主要的门户,港埠地位显要。基隆港接近大台北都会区,都会外围又密布各类型工业区,腹地广大,人口稠密,资源丰富。近年因为港区腹地过小等因素逐渐失去竞争力,连带使得基隆的都市建设发展开始迟缓,并严重影响了基隆的城市竞争力。

  1.港埠相关基础产业


  基隆港邻近大台北地区,为北部的一个主要输出入门户。国际商港的运作营运需有很多提供服务的产业,这些产业的存在与港埠的货物运输、进出口贸易等活动息息相关,提供了从货物的进港到运送至目的地之间各种程序的服务,包括船只的营运、货物的装卸、货物的储存、对内陆的运送转运、海关作业、检验以及相关配合的活动等等。这些产业的服务,使货物能够通过港埠顺利的进出,可称为港埠产业,包含了港埠服务业及港埠行政业,依据台湾地区行业标准分类的产业分类如下:

  (1)港埠服务业:包括海洋水运业、内河及沿海水运业、水上运输辅助业、铁路运输业、汽车货运业、陆上运输辅助业、报关业、船务代理业、船舶货运承揽业、货柜集散站经营业、船舶租赁业、其它运输服务业、仓储业、船舶修配制造业。

  (2)港埠行政业:提供港埠行政服务者,为各港港务局。

  基隆港对基隆市而言是一个经济基础,基隆港的存在吸引了很多港埠相关的基础产业,这些基础产业为全台提供港埠运输、进出口贸易的服务,其所出口的是港埠服务。基础产业的人口会带进其家庭,产生一定比率的扶养人口,这些人口生活上消费的需求,又会吸引来非基础的服务人口。因此伴随基隆港的成长,港埠相关基础产业的人口随之增加,影响所及基隆市整体的人口也会随之成长。港埠的营运状况反应在其运送货物的运量,可以由港埠的吞吐量、装卸货物量来衡量。

  基隆为应对频繁的货物进出,而发展出特殊的港口市街文化,如很多的报关行、货运行、仓储行及货柜集散站,报关行分布在仁爱区最多,而仓储行及货柜集散站则以位于基隆河谷的七堵和暖暖区居多。所以,基隆港区附近虽受限于腹地狭小,在交通建设完善之后,其后勤支持可延伸到外围的很多地区。

 

  由港口船舶制造修理带动出的产业,则为机械电子工业最为重要,食品工业也是基隆重要的产业。

  表1  基隆港历年船舶进港量与货物装卸量 
  

 

货物装卸量

货柜装卸个数

(公吨)

(TEU)

1976

4,766

30,351,837

20,372,255

338,883.50

1977

4,959

35,002,080

22,029,120

393,765.50

1978

5,223

37,454,475

24,924,902

473,669.00

1979

5,422

40,524,484

28,389,893

560,378.00

1980

5,536

43,650,224

35,185,553

659,644.50

1981

5,622

46,697,890

33,616,360

655,441.00

1982

5,763

50,292,979

33,281,635

702,921.75

1983

5,919

54,211,776

41,941,377

942,525.75

1984

6,237

62,403,372

53,487,360

1,233,794.00

1985

6,184

64,798,405

49,935,452

1,157,839.50

1986

6,648

75,657,688

66,173,400

1,587,328.25

1987

6,977

87,098,578

79,851,071

1,939,853.50

1988

7,243

92,915,606

76,592,926

1,761,695.00

1989

7,572

96,366,807

78,296,467

1,771,930.50

1990

7,623

97,928,414

79,614,832

1,840,794.00

1991

7,514

98,959,275

86,970,549

2,007,752.25

1992

7,908

107,424,625

85,267,124

1,940,587.25

1993

8,005

104,373,408

86,396,064

1,886,425.75

1994

8,026

109,224,152

91,626,299

2,046,588.50

1995

8,159

111,402,269

94,441,821

2,165,192.75

1996

8,431

116,557,500

89,407,242

2,108,578.50

1997

8,495

118,922,838

85,406,134

1,981,175.25

1998

8,609

111,985,171

76,148,902

1,706,873.25

1999

8,615

113,842,866

76,542,276

1,665,618.50

2000

9,165

121,045,686

88,336,130

1,954,573.50

2001

9,415

121,001,926

82,418,128

1,815,854.50

2002

9,085

119,010,618

88,911,035

1,918,597.50

2003

9,119

111,404,297

93,103,938

2,000,706.50

2004

9,494

108,071,319

97,765,969

2,070,192.00

2005

9,456

107,487,156

99,166,647

2,091,457.75

2006

9,181

103,571,694

99,479,400

2,128,815.25


  自1996年起基隆港的吞吐量和货柜量日益衰退,原因可能是由于基隆港腹地缺乏,装卸货柜必须利用内陆货柜集散站储放,增加陆运开支,且邻近产业多已南移或外移,在本地航运需求萎缩下造成装卸货运量逐年衰减。直到近两年对外贸易的增长,基隆港货物装卸量和货柜装卸量渐回复至昔日水准。

  2.三级产业

 

  (1)第一产业:指农业部门,包括农、林、渔、牧业。

  基隆市平地的农户及耕地日益减少,农业产值比重不高。

 

  基隆是台湾北部最大的渔业基地。基隆地区外海面临大陆的大陆棚、东海及台湾海峡,水深平均,海底平坦,底质以泥沙为多,是各种鱼贝介类喜欢依季节不同群游的水域,也是良好的渔场。在渔业发展过程中,海洋渔业一直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沿海渔港共六个,包括碧砂渔港、长潭里渔港、八斗子渔港、大武仑渔港、正滨渔港、外木山渔港,正滨、八斗子两大渔港,为北部渔业中心,居民大部以渔业为主。

  (2)第二产业:指工业部门,包括矿、制造业、水电、煤气和营造业。

  第二产业始终占约30%左右,但其中矿业变化很大,由50年代约占10%,降至1991年不及1%。工业或制造业则是第二产业中最重要的行业。在基隆市的制造业中,除了公营事业的中船、台肥规模庞大外,其余公、民营工厂规模为中小型。在民营工厂部分,早年以食品工业最多,机械电子工业次之;20世纪80年代,以机械电子工业最多,食品工业次之。论工业产值,则机械电子工业一项即高占70%以上,是基隆市最重要的工业。机械电子工业发展,除了与台湾整体工业走向一致外,更与基隆市船舶修造业的发达有关。 

  (3)第三产业:指服务业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不动产、运输、仓储、通讯、工商服务、公共行政、社会服务及个人服务等。 

  基隆港附近沿海区域土地利用型态主要以作为商业用途的码头为主,沿着岸边可以看到许多商船停靠;由于中正路、忠一路的道路切割,将港湾利用形式局限在以商业机能为导向的功能。多年来,商业最繁盛的地区仍为港口附近地区,全市中70% 的商业区分布于此,并以仁爱区、中正区密度最高。

  3.工商登记家数


  截至2006年底,基隆市商业登记共有10,941家。按产业别分析,基隆市工商登记产业别以第三产业(商业、运输仓储通信业、金融保险不动产及工商服务业、社会团体及个人服务业及公共行政业等)为主,实际营业家数占绝对多数,2005年底第三产业家数达10,810家,占全市比率约为902%,其中商业5,643家占全市比率50%,为最多;而第一产业(农林渔牧业)约56家左右,占0.01%;第二产业(矿业及土石采取业、制造业、水电燃气业、营造业)则约占10%。近年来各级产业家数比率变化不大。

 

  

 2  基隆市近年工商登记家数

 

 

年底

2002

2003

2004

2005

总计

11,533

10,479

10,744

10,810

农、林、渔、牧、狩猎业

57

56

56

56

矿业及土石采取业

4

4

4

5

制造业

231

179

167

157

水电燃气业

 -

   -

 -

 1

营造业

949

821

901

1,007

批发及零售业

6,174

5,641

5,742

5,643

住宿及餐饮业

1,073

1,009

1,035

1,053

运输、仓储及通信业

1,430

1,219

1,217

1,217

金融及保险业

28

24

24

25

不动产及租赁业

139

102

116

109

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业

196

174

179

193

 教育服务业

2

1

1

1

文化、运动及休闲服务业

269

297

291

280

其它服务业

981

952

1,011

1,063


 

  4.工厂登记家数


  根据表3,基市工厂登记家数计有267家,其中多集中于七堵区。就工厂登记概况分析,现有工厂家数近年来呈逐年减少之势。若以地区别分析,以七堵区最多,占34%,其次为安乐区,占28%;最少为仁爱区。若以业别而言,则以电力及电子机械器材制造修配业最多。

  表3  基市工厂登记家数

   

年底别及区别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中正区

七堵区

暖暖区

仁爱区

中山区

安乐区

信义区

 

总计

403

406

359

359

342

267

310

324

281

267

45

93

16

8

16

74

15

 

食品制造业

47

46

43

45

45

45

45

46

45

45

8

10

3

5

2

10

7

 

烟草制造业

1

1

1

1

-

-

-

-

-

 

-

-

-

-

-

-

-

 

纺织业

11

11

10

10

7

7

8

9

9

7

-

5

-

-

-

2

-

 

成衣及服饰品制造业

9

7

5

5

4

4

3

4

4

4

-

1

-

2

1

-

-

 

皮革、毛皮及其制品制造业

-

-

-

-

-

-

1

-

-

 

-

-

-

-

-

-

-

 

木竹制品

9

9

7

7

4

4

5

5

4

4

-

1

-

-

-

3

-

 

家具及装设品制造业

3

3

2

2

2

1

1

1

1

1

-

-

-

-

-

1

-

 

纸浆、纸及纸制品制造业

5

1

1

2

2

0

1

1

1

-

-

-

-

-

-

-

-

 

印刷及有关事业

5

5

4

5

4

3

4

4

4

3

-

1

-

1

-

1

-

 

化学材料制造业

11

5

4

4

3

2

1

2

2

2

-

1

-

-

-

1

-

 

化学制品制造业

11

11

10

10

6

6

9

11

9

6

-

2

1

-

2

1

-

 

石油及煤制品制造业

-

-

-

-

-

-

-

-

-

-

-

-

-

-

-

-

-

 

橡胶制品制造业

1

1

1

1

1

1

1

1

1

1

-

-

-

-

-

1

-

 

塑料制品制造业

10

8

7

7

9

9

5

16

16

9

-

5

2

-

1

1

-

 

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

14

14

14

15

13

13

16

16

14

13

-

4

1

-

-

7

1

 

金属基本工业

15

15

13

14

12

12

11

12

11

12

1

5

-

-

-

6

-

 

金属制品制造业

26

26

21

21

19

24

24

24

22

24

1

5

-

-

2

16

-

 

机械设备制造修配业

40

40

36

35

31

38

37

40

36

38

8

12

4

-

3

10

1

 

电力及电子机械器材制造修配业

89

92

81

81

80

15

66

65

55

52

1

10

1

-

1

1

1

 

2

15

2

-

-

7

2

 

运输工具制造修配业

67

72

65

65

9

9

55

12

9

9

1

7

-

-

-

1

-

 

精密器械制造业

16

16

16

13

5

5

4

6

5

5

-

2

-

-

-

2

1

 

杂项工业制品制造业

23

23

18

16

10

10

15

11

10

10

4

3

-

-

1

1

1

 



  5.居民的职业分配


  早期基隆市居民的职业分配,根据表4,以工商业与交通运输业人口所占比率较高,其次是矿业人口,十分符合早期的重点发展产业,此趋势至今仍相近。大抵而言,基市劳动力职业分配以工商业为主。在第三产业中,最特殊的是占有约20%人数比例的运输仓储业,它是基隆市比较台湾各大都市行业中最突出的行业,此行业的发达与基隆港有密切关系。

  虽然基隆港的装卸已机械化,但目前仍有三千多个码头工人,一天三班制地在码头担任搬运、装载、包捆等工作。而运货的船只进出基隆港,也须航运公司、报关行、贸易行、车行等的服务,这些公司或商行的职员、业务员、司机、搬运工等生计,可说是依存于基隆港的机能;若再加上二千多名港务局员工,更可见出基隆港的营运,为基隆市第三产业所创造的庞大就业机会。

  表4  基隆市居民的职业分配 单位:千人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总计

155

157

159

159

163

162

159

163

170

169

农、林、渔、牧业

2

2

2

2

2

1

1

1

1

1

工业

45

47

49

49

46

45

42

43

49

47

服务业

107

108

108

109

115

115

115

120

120

121



  6.金融机构分布


  基隆地区金融机构共有70家,以岛内银行和信用社为主,各约占40%左右。分布区域主要集中于仁爱区和中正区,约占30-35%。

  表5  基隆市金融机构分布

  

年别区别

 总计

岛内银行

信用合作社

农会信用部

渔会信用部

岛内寿险公司

岛内产险公司

1996

53

20

20

4

2

3

4

1997

57

23

20

4

2

4

4

1998

58

23

21

4

2

4

4

1999

64

27

23

4

2

4

4

2000

62

26

23

4

2

4

3

2001

68

28

27

4

2

4

3

2002

67

27

27

4

2

4

4

2003

68

28

27

4

2

4

3

2004

70

29

27

4

2

4

4

2005

70

29

27

4

2

4

4

仁爱区

24

13

8

-

-

1

2

信义区

9

5

2

-

-

1

1

中正区

20

9

5

1

2

2

1

中山区

4

-

4

-

-

-

-

安乐区

5

1

3

1

-

-

-

暖暖区

2

-

2

-

-

-

-

七堵区

6

1

3

2

-

-

-



  7.观光游憩产业

  基隆是有丰富海洋资源、渔业文化的城市。有国际知名的基隆港及美丽雄伟的海岸景观,更有许多历史古迹、寺庙和古炮台等,形成天然的观光资源。根据基隆市政府资料,观光资源有蓝色公路、游憩公园(包括八斗子公园、情人湖公园、中正公园、仙洞公园、役政公园)、古迹文化(包括杠子寮炮台、二沙湾炮台、中法战争遗址)、海岸风情(和平岛公园、暖东峡谷、基隆屿、棉花屿、花瓶屿、彭佳屿),有山有海,兼具自然与人文特色。

  根据历年来观光统计年报(1996-2005年,即表6)显示,基隆市各年度旅游人数呈现缓慢下滑趋势,每年约减少旅游人数2-4%左右。探究可能成因,从交通运输观点而言,基隆港因处于市中心区,对于基隆地区道路系统造成阻隔的作用,港区货物运输易造成基隆地区交通上极大的负担,加上滨海公路沿岸风景优美,每到假日大量旅客车辆涌入,使原本狭窄的市区街道更加不胜负荷。

  至于主要观光游憩区的旅游人数,则以情人湖公园、仙洞公园、八斗子公园等具有天然景观特色的游憩区增长幅度最大,相较前一年游憩区游客人次成长,分别成长了71%、34%、35%。

  表6  基隆市观光游憩区游客人次

  

()/管理单位别

游客人次

 上年(同月)游客人次

增减数

成长率(%)

1996

1,626,075

1,584,321

41,754

2.6

1997

1,507,674

1,626,075

-118,401

-7.3

1998

1,477,209

1,507,674

-30,465

-2.0

1999

1,576,914

1,477,209

99,705

6.7

2000

1,522,246

1,576,914

-54,668

-3.5

2001

1,447,051

1,522,246

-75,195

-4.9

2002

1,414,236

1,447,051

-32,815

-2.3

2003

1,376,495

1,414,236

-37,741

-2.7

2004

1,487,902

1,376,495

111,407

8.1

2005

1,452,708

1,487,902

-35,194

-2.4

中正公园

684,299

859,402

-175,103

-20.4

情人湖公园

56,621

33,106

23,515

71.0

暖东峡谷

18,380

31,152

-12,772

-41.0

仙洞公园

65,218

48,442

16,776

34.6

八斗子公园

497,036

367,971

129,065

35.1

和平岛公园

131,154

147,829

-16,675

-11.3

说明:年别、管理单位别增减数 =本年游客人次上年游客人次。


 

 

 
编辑:贺晨曦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