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嘉义县水利发展与产业概况

  时间:2009-01-12 14:46    来源:中国台湾网     
 
 

  水利发展

  嘉义地区的水圳有大林圳、好收圳、中兴圳、道将圳、隆恩圳等。水库有兰潭水库(嘉义市)、仁义潭水库、曾文水库、内埔子水库等等。

  1684年(康熙23年)嘉义设诸罗县前,汉人薛珍允已开垦大林、民雄一带,建有数座灌溉埤圳,1714年(康熙53年),诸罗知县周钟瑄协助开辟埤圳,在康熙雍正年间完成今彰化、云林、嘉义、台南多处水利灌溉建设。

  1687年(康熙26年),将军施琅创设“将军圳”,由水上庄柳子林的黄严卿等15人续建完成,与1695年(康熙34年)太保庄埤麻脚的游立天和陈日新等人合建的“道爷圳”,于1922年(大正12年)合并,名为“道将圳”,是嘉义地区历史最久的水圳。水源来自嘉义街山子顶八掌溪,1936年自中埔乡赤兰溪引水,增加灌溉水量,埤麻脚圳也划入道将圳的管理范围。

  1775年(乾隆40年),嘉义郡中埔庄的刘别和地主合建了“隆恩圳”,主要水源来自八掌溪,灌溉范围包括枋树脚、树头、石头厝、顶六,全长36.2公里,取水口位于中埔庄社口。同年也有顶六地区的地主合建公馆仔圳。清雍正年间,林福等人开凿后壁寮旧圳,1873年(同治12年)后壁寮新圳开凿,由树头埔至顶六。道光年间,又建有山仔门圳、百二仔圳和司公廓圳,分别引八掌溪溪水和由山仔门圳和仑仔顶圳分水,灌溉顶六和下六地区。

  现在所称的隆恩圳系统除了隆恩圳本身外,包括了后壁寮旧圳和新圳,、山仔门圳、百二仔圳、公馆仔圳、仑仔顶圳、司公部圳。

  灌溉山仔门和民雄压林仔尾的“中兴圳系统”,包括中兴圳、六丰圳、宫口埤、双环圳、海丰埤等,于1908年(明治41年)合并。中兴圳原名为蔡公厝圳,由嘉义郡新港庄蔡公厝人合建于1705年(康熙44年),引牛稠溪溪水,灌溉山仔门和民雄庄林仔尾,1908年改建。

  灌溉大林庄的大埔美、林头、内林地区的大林圳系统,包括内林圳、中林圳和林子前别线、梅仔坑圳、新埤别线。

  台湾日据时期,桃园大圳完工后,嘉义厅长相贺氏提议于嘉南地区兴建大圳,1919年计划完成后,隔年开工,历时19年,完成嘉南大圳。

  水库

  以下为2000年统计资料。

  仁义潭水库位于嘉义县番路乡八掌溪上游,于1970年开始兴建,1987年六月开始蓄水,总容量达2,911万立方公尺,满水位面积达2.11平方公里,有效容量2,585万立方公尺,与兰潭水库串联运用,其大坝极长。

  内埔子水库位于嘉义县民雄乡,集朴子溪之水,主坝坝高26公尺,坝长172公尺,满水位面积19 公顷,总蓄水量 91万立方公尺,现有效蓄水量仅余49万5100 立方公尺,作为灌溉之用。

  曾文水库位于嘉义县大埔乡,集曾文溪之水,最大坝身高度133 公尺, 坝顶长度400 公尺,总蓄水量 6亿831万7千立方公尺,为台湾最大之水库。并设有水力发电机,装机容量50,000KW,计划年发电量224,000,000 KWH,兼具供水、防洪、发电等功能,附近有嘉义农场,收湖光山色,兼具观光用途。

  产业

  嘉义县位于嘉南平原,土地肥沃,加以良好的水利灌溉,以农产出名。早年大量出产稻米与甘蔗,并有大林、南靖、蒜头、岸内四座糖厂,丘陵地区(竹崎乡)并有种植烟草。竹崎乡奋起湖地区曾盛产金针;现今台东县太麻里乡金针山的开垦,嘉义县民居功厥伟。现在农产多元化,包括凤梨、柳丁、柑橘等等,在岛内农业界皆占有一席之地。

  阿里山区于日据时期以优质针叶木闻名,为砍伐珍贵林木,由嘉义市建筑铁路至阿里山。惟现已砍伐殆尽,人工造林又选择单一树种且为经济价值较差的柳杉,红桧扁柏等巨木,仅余少数,在著名的神木倾倒以后,更显林业之不景,现早已转型为观光产业,为本县著名景点。

  沿海地区养殖牡蛎与虱目鱼,为岛内重要产地。

  1970年代起本县建立数个工业区,最早为民雄乡的头桥工业区(现已并入民雄工业区),后陆续建立朴子工业区、嘉太工业区、民雄工业区、中洋工业区等,各工业区内著名公司包括爱之味(头桥工业区)、台湾烟酒公司嘉义酒厂、光泉、耐斯(民雄工业区)、台化(中洋工业区)等等。

 
编辑:贺晨曦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