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嘉义县:地方派系恩怨多,“萧家班”潮起潮落

  时间:2009-01-08 15:26    来源:中国网     
 
 

  嘉义县地处台湾岛西南部,面积1901平方公里,人口56.3万人(2001年底)。下辖朴子与太保2市、布袋与大林2镇及14个乡(东石乡、六脚乡、义竹乡、鹿草乡、新港乡、溪口乡、民雄乡、水上乡、中埔乡、大埔乡、番路乡、竹崎乡、梅山乡、阿里山乡)。县治设在太保市。

  本县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近占总人口的一半。本县是台湾主要粮食产区,除稻米外,柑桔产量居全省第一,甘蔗产量居第二位。工业以木材加工、制糖、制盐、食品、制药等为主。1995年,嘉义县为争取两岸的通航商机,于同年8月成立“布袋港开发暨两岸通航促进会”,由耐斯集团总经理陈镜仁与三福关系企业董事长萧火绵为副董事长,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布袋港终于提升为嘉义县一个重要商港。

  嘉义县地形独特,从中部的偏远高山一直延伸到西部海岸,形成山区、平原与海岸共存的地域特征。这种地理结构形成本县“山线”与“海线”独特的社会结构。由于嘉义县经济不发达,谋生不易,许多嘉义人背景离乡,到其他县市闯天下,几乎在全省各地到处可以见到嘉义人的影子,在一些集中的县市如高雄市、台北县等还形成以嘉义同乡会为主体的“嘉义帮”。

  这种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与经济条件,塑造了嘉义人倔强、毫爽、激烈与反抗的性格。嘉义县在历史上一直存在反国民党情结。这与“2.28事件”、教会势力与嘉义民性有密切关系。影响台湾当代社会深远的“2.28事件”在嘉义县战斗最激烈,伤亡最惨重。嘉义县也是支持“台独”的长老教会势力较大的地方。该教会在嘉义、云林与南投区有72个分会,信徒8千多人。

  嘉义地方派系关系复杂,权力之争激烈。目前主要派系除传统的黄派与林派外,还有两股新兴势力即“萧家班”与“凉椅大王”曾振农系。地方权力结构因民进党的发展而更加复杂,除国民党内地方派系斗争不断外,国民党与民进党为争夺县执政大权而展开较量。同时,嘉义县还有超乎地方派系利益之上的地域观念,即“山线”与“海线”观念,这种观念在地方权力结构分配与选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嘉义市升格为省辖市后,为选择新的县治城市,山线与海线地域大战优先于地方派系考虑,任何派系都不敢冒反地域利益之大不违,这成为嘉义地方社会结构的一大特色。

  一、地方派系的演变

  早期的嘉义县就是一个地方派系丛生的地方。主要政治势力包括以许世贤为代表的“许家班”、以刘传来为代表的刘派、以黄文陶与黄老达为代表的黄派、以林振荣为代表的林派。其中黄派与林派是嘉义县政坛长期争权的两大主流地方派系,近年来由于地方新兴势力的兴起,地方派系结构与力量也发生变化。

  “许家班”。在县辖嘉义市时代,“许家班”是一支重要势力,代表人物许世贤是嘉义县政坛风云人物。在1968年嘉义市选举中,许世贤与涂德×(金字旁一个奇)展开竞争。许世贤夫妇在当地行医多年,积累了相当丰厚的群众基础,因此许世贤获得市民的广泛支持,当选市长。许世贤市长卸任后连续当选两届增额“立法委员”,1980年再次当选嘉义市长。1982年,嘉义市升格为省辖市,“许家班”的力量退出嘉义县成为嘉义市一支巨大的力量(见嘉义市地方派系一章)。

  刘派。创始人为刘传来。早期区域性联合独占经济主要在嘉义县农会、嘉义市第二及三信用合作社、台湾省合作社联合社与合作金库以及云林县口湖乡农会、斗六市农会等,投资经营的事业主要为振山眼科、振山实业与华荣电线电缆等。这是一个跨嘉义县市的地方派系,因而在地方派系与地方势力的整合过程中后来逐渐没落。

  黄派。一直是嘉义县最具实力的地方派系。其最初领导人是已故的黄老达(曾任第五届县长)与黄文陶。1980年,黄派传人黄俊博当选“国大代表”。目前主要代表人物李雅景(前任县长)、翁重钧(“立法委员”)与前县长陈适庸等人。该派系后又分划为老黄派与新黄派。其主要势力(区域性联合独占经济)在嘉义县义竹乡农会、中埔乡农会、溪口乡农会、嘉义区渔会、嘉义市第一与第二信用合作社、土地银行、嘉义县中埔庄合作社、台湾省合作社联合社等,参与经营的企业主要有世霖证券、欣业证券、欣直证券、欣铨企业、亿晟企业、天恩证券、台湾凉椅及辗米厂、养猪厂、食品加工厂与皮包加工厂等。在1998年县议会选举中,黄派占了总计37名议员中的25席,显示黄派在县议会势力强大。

  林派。创始者为嘉义县首届民选县长林金生(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之父)与地方实力派人物林振荣。1980年,林振荣的儿子林健治当选“国大代表”,1986年当选增额“立法委员”,一时成为林派的代表人物。后来林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国民党籍前“立法委员”陈明文与曾振农。民进党执政后,陈明文加入民进党,并当选第14届县长,原为国民党地方派系的林派与民进党关系更加密切。其主要势力在嘉义县鹿草乡农会、溪口乡农会、六脚乡农会、民雄乡农会、义竹乡农会、省蔗农消费合作社与台北区中小企业银行等,投资或参与经营的企业主要有嘉和建设、嘉成建设、三贤建设、康阳建设、重阳建设、亚洲聚合、安通交通、实达交通、嘉南大饭店、嘉厚超市等,即以建设与交通事业为主体。与该派关系密切企业还有信孚企业、信孚产业、南嘉大饭店等。

  80年代后期,随着台湾政党政治与民主化发展,地方派系与地方政治势力出现新的变化,嘉义县一有实力的财团代表人物逐渐成为地方一支政治力量,其中以“凉椅大王”曾振农的崛起为代表,他逐渐从林派独立出来成为一支新的政治势力,被称为曾派或曾系,但与林派仍有密切关系。2001年,曾振农退出第五届“立法委员”选举,支持其妻子张花冠当选“立法委员”,张当选后加入民进党。

  “萧家班”。也称萧派,以萧登旺、萧登标与萧登狮兄弟为代表,是横跨嘉义县与嘉义市的重要地方力量。“萧家班”也曾是亲林派的一支力量。在其力量壮大后,自成一家。前嘉义市农会理事长萧登狮横跨黑白两道,在嘉义地区有相当影响力,在他的运筹帷幄下,哥哥萧登旺与弟弟萧登标先后当上嘉义市长与嘉义县议会议长(萧登标在任两届县议会副议长后于1994年当选第十三届议会议长),他自己也于80年代末当上嘉义市农会理事长。90年代以后,“萧家班”已成为县议会最重要的一支力量。

  在1996年台湾当局展开的扫黑行动中,萧登狮因涉嫌职业棒球赌博案而被收押判刑。萧登标也被列为“治平专案”扫黑对象,他却在同年12月参加花莲市全省正、副议长联谊会上逃跑,从此亡命天涯,成为通缉对象,但在地方仍具影响力。在1998年初举行的县议员选举中,他的儿子出面代他竞选,萧登标竞以高票当选。萧家第二代的萧苑瑜也在1998年当选第四届“立法委员”。2001年5月,老大萧登旺病逝,“萧家班”龙头不再,势力受到影响。随后,萧登标因有案在身不能参选“立法委员”,萧登狮虽投入选举,但也告落选,“萧家班”势力再度受挫。12月,萧登狮宣布解散“萧家班”,随后参选县议员的萧登旺的女儿萧苑瑜与儿子萧文亿宣布退选,“萧家班”在嘉义县的影响力逐渐退去。

  总体而言,嘉义县地方派系从早期的黄、林两派对峙,经近十多年来选举的地方派系重组,分分合合,形成黄、林、萧与曾四大派系共分天下的格局。在全县四大派系下,十八个乡镇市也有小地域派系。比较明显的有海线的布袋蔡姓二房派(大房属林派,二房属黄派);义竹红派(属黄派)与黑派(属林派);民雄乡的蔡许派(属林派)与何刘派(属黄派)等。

  二、地方派系恩怨与矛盾

  嘉义县地方派系关系复杂,矛盾重重,积怨甚深。其中“凉椅大王”曾振农以雄厚的财力进入“立法院”后,形成一股势力,与黄派、林派与萧派分分合合,发生许多矛盾与争端,斗争十分激烈。

  曾振农曾浪迹江湖,与嘉义地区纵贯线上的黑社会圈交往密切。后因在叔叔凉椅工厂工作学得技术,另立门户,因生产新型凉椅而发迹,一举成为台湾的“凉椅大王”,跻身于台湾百大财团之列。曾振农经济实力雄厚,接交广泛,逐渐与前长县长涂德×及国民党要员梁孝煌建立了关系,开始向政坛发展。他因与林派的陈文明(也曾是黑社会中有影响的人物)曾是好友,而成为林派大将,后又离开林派,与陈文明成为对手。后来曾振农又认识黄派的接班人李雅景,积极与黄派建立关系,全力支持黄派竞选民意代表。曾振农的凉椅公司逐渐成为黄派的指挥中心,支持黄派人物当选县长,还将从海外返台的民进党何嘉荣推上县议长宝座。他一度被封为“黄派教父”,其影响力仅次于前黄派大将蔡长铭。他还逼走准备调和黄林两派恩的国民党嘉义县党部主任沈铭钟。

  1992年第二届“立法委员”选举时,曾振农为争取“立法委员”选举与黄派分手。此年,嘉义县有三个“立法委员”名额。按地方派系与党派力量实力,林派、黄派与民进党应各有一席的实力。黄派的前任“立法委员”翁重钧有意连任,曾振农也决心参选,于是黄派双雄同时出选竞争,加深了内部矛盾。选举结果,虽然曾、翁两人均得以当选,但曾振农从此与翁重钧及翁的竞选总干事李雅景结下怨仇。在1993年县长选举中,黄派的李雅景与陈适庸同时出面竞选,曾振农与林派结合支持陈适庸,加剧了与黄派领袖李雅景的矛盾。结果,陈适庸败给了实力雄厚的李雅景,曾振农也与黄派彻底决裂。后来,曾振农又与一度分手的林派掌门人陈明文成为盟友。

  此外,曾振农与“萧家班”因经济利益结下恩怨。由于萧家兄弟是黑道起家,因此曾振农在“立法委员”选举中,不断呼吁扫黑,影射萧氏兄弟,引起萧氏兄弟对曾的不满。1995年间,黄派人士将曾振农凉椅公司的×(禾字旁一个农)华楼无照营业的不法情况转告萧登标。不久,县议员在县议会中就*华楼的违法经营提出质询,县议会并通过决议要求县政府拆除×华楼,曾派与萧派的矛盾更加激化。台湾当局于1996年年初展开扫黑行动后,萧登狮因职业棒球赌博大案而被调查局抓获,身陷囹圄;萧登标也被列为扫黑对象成为通缉对象,后客死异乡。如今,“萧家班”的势力大不如前。然而,嘉义县地方派系合纵连横与权力、利益之争依然激烈,而且在民进党执政后,地方政治生态变得更为复杂。

  三、地方派系与权力结构的重建

  嘉义县的地方权力争夺与其他县市不同。在前30多年间,嘉义县两个传统的黄、林地方派系长期以县议会为主要争夺权利的战场,而不象其他县市是以县长为权力争夺的核心。

  在嘉义县议会发展史上,除第六、十届两届议会议长为林派与第十三届由“萧家班”控制外,长期为黄派所控制。在第十届县长选举前,嘉义县地方派系斗争的中心在县议会,历任县长多半不介入议会的地方派系斗争。第八、九届县长涂德錡(后升为国民党中央组工会主任)与第十届县长何嘉荣曾均表示,他们在县长任内在地方派系斗争中像走钢索,十分谨慎。

  民进党成立后,迅速发展,已成为嘉义县政坛一支重要力量。民进党在野时就当选第十届县长。民进党执政后,原国民党籍的陈明文加入民进党,并当选第十四届县长。县长权力之争已由派系之争变为政党对决。

  自1989年第十一届县长选举起,地方派系纷争主战场由议会转移到县政府。在本届县长选举中,黄派“召唤”哈佛大学法学博士与“立法委员”陈适庸回嘉义竞选县长,与民进党的何嘉荣展开竞争。陈适庸击败何嘉荣出任第十一届县长,成为第一位真正的地方派系县长,自此地方派系纠纷由县议会转移到县政府。

  在1994年第十二届县长选举中,地方派系斗争与政党竞争交织在一起。黄派的现任县长陈适庸争取连任,黄派领袖省议员李雅景也参与竞选,形成黄派陈、李的内部竞争,于是国民党开放两人竞选。同时,民进党提名何嘉荣竞选。李景雅在嘉义县政坛发展也有20多年,曾任三届县议员与两届省议员,地方社会关系广泛。特别是李氏家族在朴子与东石等地区独霸一方,也获得“萧家班”的支持。陈适庸主要依靠掌握的行政系统支持,同时获得省议员陈明文等林派人物的支持。选举结果,尽管李景雅获胜,但三人实力并不相上下。李雅景以10.4万张选票当选;何嘉荣获9.1万张选票,陈适庸仍获得8.4万张选票,足见三股力量相差并不大。

  在1997年第十三届县长选举中,国民党籍的现任县长、黄派代表人物李雅景与民进党籍的前任县长何嘉荣再次展开角逐。李雅景的基本资源为农会、国民党地方党务系统、眷村票源等。在地区票源分布上以家乡朴子、六脚等海区及邻近的水上、太保等地较具优势,其不利因素是国民党内部派系力量复杂,不易整合。何嘉荣的资源为民进党基本支持群众,在地区票源分布上以民雄、大林等地区较具优势。在选举中外传陈明文等林派暗中支持民进党的何嘉荣。选举结果,李雅景以13.62万票当选,国民党得票率为53.3%,特别是在海区保住票源是一个重要因素。何嘉荣虽失败,但仍拿到近12万张选票,其中在山区乡镇有牢固票源。如果不是其妻、女持绿卡成为选举的弱点而受攻击,何嘉荣很可能取得这一选战。

  在2001年第十四届县长选举中,共有5人角逐,其中主要是国民党籍的翁重钧与转向民进党的陈明文之间的竞争。结果,执政后的民进党势力上升,加上林派实力强大,陈明文险胜翁重钧,民进党再次获得嘉义县的执政权,巩固了民进党在南部的势力,而国民党也因此失去南部地区唯一的县市执政权。

  目前嘉义县地方派系与政党势力关系十分复杂。国民党内黄派老大蔡长铭的儿子蔡启芳早已加入民进党;国民党林派要员支持民进党的县长候选人,陈明文在民进党执政后正式加入民进党。黄派的陈适庸已离黄派而去,后加入同属蓝阵营的亲民党。嘉义县派系与黑社会也有复杂关系,不少派系主力人物本身就是黑道出身。这是嘉义县社会与权力结构中最为特殊的一点。

  四、各政治势力力量的变化

  目前,嘉义县政坛基本上是政党与地方派系共同竞争的格局。

  民进党具有罗强势力。在第十三届与第十四届县长选举中,民进党均获得12万张左右的选票,得票率分别为46.7%与47.2%。在1995年第三届“立法委员”选举中,民进党的蔡式渊获得1席,并取得7.4万张选票。在1998年第四届“立法委员”选举中,民进党的何嘉荣获得1席,而蔡式渊落选,民进党同样获得7.4万张选票。在2001年第五届“立法委员”选举中,民进党获得2席(蔡启芳与何金松),共计7.7万张选票,得票率为29.2%。随后,曾振农之妻、无党籍的张花冠加入民进党,使民进党的“立法委员”席次增加到3席。在2000年台湾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获得15.6万票,得票率为49.5%,显示民进党在嘉义县的势力发展迅速。

  不过,民进党在基层权力结构中不占优势,发展有限。在1998年县议会选举中,民进党在37席议员中只取得3席,与上届持平,得票率还从14.2%降为9.6%;在2001年议会选举中,民进党获得7席。在1994年18个乡镇市长选举中,民进党获得1席,1998年未获一席,得票率从8.5%降为6.2%;在2002年乡镇市长选举中,民进党也只获得2席。

  国民党是嘉义县最大的党派,但内部存在多个地方派系与势力,矛盾重重,加上民进党执政后,重要成员陆续加入民进党或台联党或亲民党,在嘉义县的势力受到较大影响。在1998年第四届“立法委员”选举中,国民党获得4席中的3席,分别为许登宫、萧苑瑜与陈明文,共获得18.2万张选票,得票率从上届的59.9%上升为66.6%;在2001年第五届“立法委员”选举中,国民党只有1人当选(李雅景),得票率只有29.6%。在2000年台湾领导人选举中,国民党因分裂而只获得7.3万张选票,得票率只有23.1%,较上届减少10万票。由此发现,国民党在嘉义县的得票率已不足30%。

  不过,国民党在基层权力结构中仍有较大势力,但呈现下降趋势。在1998年第十四届县议会选举中,获得37席中的22席,较上届减少1席,得票率从上届的57.8%上升为61.1%;在2002年第十五届县议会选举中,国民党只获得13席,无党派保持较多的席位,其中多为国民党的盟友或退党参选者。在1998年乡镇市长选举中,国民党同上届一样获得18席中的12席,得票率为52.8%,较上届的63.4%略有减少;在2002年乡镇市长选举中,国民党获得7席,减少较多。

  就目前嘉义县政坛泛蓝与泛绿两大政治实力观察,泛蓝与泛绿各有优势。目前,泛绿的民进党是云林县的执政党,掌控地方政权。在最新一届“立法委员”选举中,泛绿(民进党与台联党)有4席“立法委员”有,但得票率只有16.7%;泛蓝(国民党、亲民党、新党)只有1席,但得票率高达48.4%。在2000年台湾领导人选举中,代表民进党的陈水扁获得19.4万张票选,得票率高达47%,居各候选人之首,但少于泛国民党(泛蓝)的得票数(21.7万张)与得票率(52.7%)。在县议会与基层权力结构中,泛蓝则略占优势,目前有21席县议员与15席乡镇市长,较泛绿阵营的6席与1席高出甚多。在2002年县议会正、副议长选举中,泛蓝与泛绿推出的人选展开竞争,结果泛蓝的侯清河当选议长,泛绿支持的无党籍余政达当选副议长。

 
编辑:贺晨曦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