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护照加注台湾
首页
-
专题
-
台湾
-
聚焦台当局“护照”加注“台湾”
-
港澳及海外反应
字号:
大
中
小
香港《文汇报》:“护照”加注是迈向“实质台独”一环
时间:2002-01-18 10:04 来源:
(作者系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 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
大陆国台办新闻局十五日公开表态对台湾当局「护照」加注「台湾」有「逐步迈向台独」的嫌疑。由于陈水扁于十三日在「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大会上宣布「护照」封面将加注「台湾」,岛内在野党强烈反弹,直指此举违宪、违法,有「间接台独」的疑虑。随后岛内涉外部门于同日晚间紧急开会决议,为避免引起涉及更改国号的争议,涉外部内规划在护照封面的下方加印「IssuedInTaiwan」(在台湾发行);惟十四日又传出涉外机构亦研拟新版「护照」将拿掉「国徽」,虽经该部门郑重否认,然而已更引爆各界对此举的强烈质疑。
陈水扁选择于「台湾人公共事务会」廿周年庆时,宣布已批准「护照」封面加注「台湾」英文字样,并数度握拳勉励继续打拚,实已凸显许多政治意涵:(一)FAPA是一个长期推动台湾独立的民间团体,今年首度在台湾庆祝年会并广邀扁政府要员到场,陈水扁莅临宣布类此重大决定,名为贺礼,实质上宣布的场合有高度敏感政治意涵,难免启人疑窦;(二)「护照」封面加注「台湾发行」,实则多此一举,无异于在国号加注「台湾」,具有对国际正式宣示的意味,更何况「护照」加注属于高位阶的「国家定位」层次,决非一句「怕被误会或与对岸混淆」所可一笔带过,更非「务实改革」或「便民政策」之似是而非的理由所能自圆其说;(三)更重要的是,「护照」加注「台湾」之举,系扁政府「去中国化」逐步迈向「实质台独」的一环,也是一个必经过程,它是可以与修改台湾教科书、新闻局修改局徽等一连串「文化台独」的步骤等量齐观,扁政府口口声声说勿以统独看待,纯为技术考量,实则欲盖弥彰,愈描愈黑。
事实上,陈水扁自前年「五二○」就任宣示「四不一没有」以来,虽自认并没有激化两岸关系紧张的本钱,而且频频拋出缓和两岸关系的善意与诚意,惟所操作的大陆政策却倚重欠缺代表性与功能性的跨党派小组,所凝聚的小组共识也难于获得在野党的认同,致有闭门造车之遗憾。去年经发会两岸组虽达成三十六项共识决议,惟却规避将「九二共识」融入其中,尤其两岸组共识之落实大多仍须中共配合同意恢复协商方可真正落实,在北京不愿轻易妥协复谈前,其开放之成效不彰可见一斑。尤有甚者,北京坚持两岸恢复对话协商的基础,要求扁政府必须承认「九二共识」与「一中原则」。然而陈水扁自就任以来有关的表述,由「四不一没有」、「没有共识的共识」、「一中各表」、「九二精神」到「统合论」,却是愈表述愈悖离「一中」原则、愈表述愈模糊、愈倒退,不仅不接受台湾在野党所倡议的「九二共识」与「一中各表」有利两岸复谈,甚至偶尔还会有难掩台独本质的言行「创作」。
笔者认为,扁政府不能老是以「四不一没有」作为「去中国化」的「保护伞」,而循序由「文化台独」渐进地迈向「政治台独」。护照加注「台湾」之举,已难祛除岛内各界及北京对其渐进迈向台独之疑虑,对亟盼两岸关系改善的扁政府而言,实属不必要与不可行。扁政府切勿低估大陆反应及误判情势,误以为台湾「立委」选后民进党政府已成多数政府,在华府穿梭两岸促谈下可望迅速复谈,也千万勿以为北京会容忍台湾当局此举不会有太严重反应,尤其绝对不要低估台湾各界与人民的智能以为一句「便民」即可过关。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