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是台湾最后一个被汉人移居的地方之一。古称“奇莱”。
花莲县是台湾面积第一大县。东边以海岸山脉滨临太平洋,西边是高耸的中央山脉,南端与台东县的池上乡与长滨乡交壤,北边以大浊水溪与宜兰县南澳乡接邻。花莲夹在高山与大海之间,县境东西宽仅27~43公里,南北却长达142公里,为台湾仅次于台东的第二“长”县。南北狭长走向的花东纵谷是人口聚居的地方。 花莲县是台湾原住民最多的区域,境内原住民以台湾原住民第一大族阿美族分布最广。举世闻名的太鲁阁峡谷(太鲁阁公园)就是位于该县秀林乡境内。
花莲县地处台湾东部,面积4628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4.2万人(2008年10月),为台湾各县市人口密度最低的县。下设1市(花莲市)2镇(凤林镇与玉里镇)与 10个乡(秀林乡、新城乡、吉安乡、寿丰乡、万荣乡、光复乡、丰滨乡、瑞穗乡、卓溪乡、富里乡)。县治设在花莲市。
在人口结构上,存在着典型的闽南、客家、“外省”与原住民四大群族,有着深厚的族群意识与省籍情结。其中原住民占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是台湾原住民聚居区高度密集的地方。
花莲县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县,交通不便。矿产较为丰富,尤以矿石闻名遐迩,盛产大理石。同时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台湾观光旅游胜地。
大山大水,使得花莲深具自然原始之美,由北而南,横跨太鲁阁公园、东海岸风景区、花东纵谷风景区、玉山公园四大观光资源。秀姑峦溪则是名闻遐迩的泛舟水域;其间,点缀着碧玉般的鲤鱼潭、生态丰富的富源森林游乐区、茶园溢香的舞鹤台地等观光点,瑞穗温泉、红叶温泉、安通温泉则如山中清泉般洗去旅人尘埃。而休闲农业日渐发展,未来将成为纵谷区的观光主力。
族群色彩丰富是花莲县最大的人文特色,主要原住民阿美族为台湾九族中的最大族,据说是2000年前移居而来的马来人繁衍而生;每年7、8月,各部落丰年祭吸引众多人潮前来观赏,是花莲最重要的人文盛事。此外,早期的定居者还有泰雅族、平埔族和布农族,各族传统上过着穴居与渔猎生活。后逐渐汉化。
由于开发较晚,花莲至今仍具原始风光:崇山峻岭中隐藏壮丽气象,纵谷田园则可见云影飞行,已有越来越多的花莲人欲以实际行动守护这片“台湾最后的净土”。
历史沿革
1945年10月台湾光复。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考虑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五州三厅,改为八县,并将日据时期的11市改为9省辖市、2县辖市。其中:花莲县管辖区域:东为花莲区大浊水溪河口,位于东经121°46′16″;西为玉里区云峰东部,位于东经120°58′48″;南为玉里区富里乡,位于北纬23°5′26″;北为花莲区大浊水南澳右岸,位于北纬24°22′23″。东临太平洋,西隔中央山脉与台中、高雄二县为界,南邻台东县,北以大浊水南溪与台北县为界。面积满潮时为4628.5713平方千米,人口174919人。管辖县辖市花莲市及花莲、凤林、玉里等3区,共11乡镇(2镇、9乡)。县政府于1946年1月12日正式成立,县政府设于花莲市中山路。
1946年4月,花莲区的寿乡更名为寿丰乡、研海乡更名为新城乡;凤林区的西新社乡更名为丰滨乡。1946年7月31日,撤销花莲区。1946年9月16日,玉里区的太平乡更名为卓溪乡。1946年10月1日,士林乡更名为秀林乡。1947年3月6日,凤林区设立光复乡,由凤林镇及瑞穗乡各划一部分增设。1948年1月1日,吉野乡更名为吉安乡。1948年1月15日,撤销凤林区。1950年,太平乡改称为卓溪乡。
1950年台湾省调整各县市行政区域,其中花莲县行政区域照旧。花莲县管辖区域:东为秀林乡大浊水溪河口,位于东经121°46′16″;西为卓溪乡云峰东部,位于东经120°58′48″;南为富里乡永丰村南方,位于北纬23°5′26″;北为秀林乡大浊水溪右岸,位于北纬24°22′23″。东临太平洋,西隔中央山脉与台中、南投、高雄等县接连,南邻台东县,北接宜兰县。管辖花莲市及凤林、玉里二镇,及新城、吉安、寿丰、光复、丰滨、瑞穗、富里、秀林、万里、卓溪等10乡,合计1市12乡镇。人口163428人,面积4628.5714平方千米。县政府设于花莲市。
1958年6月1日,万里乡更名为万荣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