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舞台
   
追忆汪辜会谈片段(图)

  时间:2005-01-04 17:53    来源:     
 
 

 
1998年10月,辜振甫应邀率团到大陆参访。
图为辜振甫(前左二)在北京参观故宫博物院。

 
第一次汪辜会谈

  1993年4月,记者有幸赴新加坡采访第一次汪辜会谈。虽然当时与辜老接触的机会很少,但往事历历,汪辜两老亲自书写历史的那一刻,永远难以忘怀。

  1993年4月29日,新加坡海皇大厦成为海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汪辜会谈”在此进行最后一项议程,双方正式签署四项协议。

  上午8时许,来自海峡两岸及世界各主要新闻媒体的记者便陆续聚集到海皇大厦门前。新加坡警方特别加强警戒,进入签字会场的每一位记者及携带器物均须经过安全检测。

  10时40分,辜振甫和汪道涵两老同时进入会场。处于临战状态的记者们顿时活跃起来。手持“大哥大”的电台记者开始现场口播,多家电视台记者也在进行现场直播,他们早已在大厦门前安置好了设备。

  汪辜二老走到签字台前互相致意;两位先生的夫人及海协与海基会出席签字仪式的人员依序分排坐定。签字开始。在助签小姐的协助下,两位先生郑重地在协议上逐一署下自己的姓名。在签署前两项协议后,双方互换位置继续签署另外两项协议。10时52分,四项协议签署完毕,辜先生与汪先生举杯同贺。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第二次汪辜会谈片段

  记者曾于1998年10月“汪辜二次会谈”时,从上海到北京,追随采访,当年的一些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家庭式茶叙温馨的一刻1998年10月15日下午,辜振甫夫妇抵达上海的次日,汪道涵和夫人便在上海新锦江大酒店四楼白玉兰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茶叙。

  汪辜两位老先生均身着深色西服,显得清癯健朗,一边悠闲地品茗,一边亲切地交谈。远远望去,他们相谈甚欢,并不时地用手势加强语气。两位夫人当天的着装也格外醒目。汪夫人是宝石蓝套裙,辜夫人则是一袭大红旗袍。她们在茶几旁轻声地细话家常。在场的数百名中外记者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这“家庭式茶叙”的温馨一刻。

  辜振甫先生1945年离开上海时年仅28岁。时光荏苒,当他53年后再回到上海时,已是耄耋之年。他曾感慨地说:“53年后,旧地重游,感触至再。见到上海今天的荣景十分高兴。”

  北京长安大戏院唱京剧1998年10月17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假北京长安大戏院,举办了一场名家荟萃的京剧晚会,借此款待台湾“著名票友”辜振甫夫妇。

  辜振甫夫妇是台湾的“名票”。为欢迎他们前来访问,有关方面此前已在上海特意安排了一场京昆剧折子戏专场,辜振甫兴致所在,欣然登台唱了3段。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演出中,辜振甫先生看戏一直非常投入,看到兴起时,还用手在坐椅扶手上轻轻击节,令人印象颇深。

  辜振甫出生于台湾彰化鹿港,七八岁时就与京剧结缘,年轻时曾到北平、上海、香港拜师学艺,曾拜余叔言为师。50年的唱戏经历使他成了京剧专家,他尤喜欢余派老生。同样是票友的夫人辜严倬云则喜欢程派花旦。上海方面在安排京剧演出时曾考虑在上海演出程派名剧《锁麟囊》,但经京沪两地协商,为使节目不发生重复,而且各自表演自己的拿手戏,程派这出名戏便出现在北京戏台上。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