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县旧城东门模型
凤山县旧城,位于高雄市左营区,又称左营旧城。由于清代左营划归凤山县管辖,故称为凤山县旧城,并非指今高雄县凤山市。现今看到的旧城是道光五年(1825年)所重建。由于后来在埤头街(今高雄县凤山市)又盖了一座凤山县新城,因此相对于新城,左营旧城就被称为旧城。左营旧城在台湾的筑城历史中,具有许多特殊之处。东门、南门、北门及城墙、护城濠及北门外之镇福社及拱辰井现为一级古迹。
除了荷兰人盖的几座红毛城外,台湾的第一座中式城池即为凤山县旧城,可谓台湾城池之祖。而凤山县旧城不但是台湾第一座土城,也是第一座石城;另外,第二次筑城时将一座孤立的山峰(龟山)圈围在城内,并在北门左右两侧设置泥塑门神,在清代台湾的县城中都是唯一的例子。环顾清代在台湾所筑之城池,除恒春古城外,当属凤山县旧城保存最为完整。
建城经过
左营因位于高雄平原要冲,深具战略优势,加上左营有龟山、蛇山的屏障,容易防守,因此明郑时代在此设左冲(左营),以与右冲镇(今右昌)相呼应,这也是现今地名左营的由来之一。清代同样看重左营的战略地位,将凤山县治设在兴隆庄(今左营旧城),并陆续设置文庙、县署等,使其渐具规模。但清初时为防变乱,台湾不允筑城,故一直未筑城墙。直到康熙六十年(1721年),因为有朱一贵在台湾南部举事,首先攻破凤山,导致兴隆庄县署残破不堪。在惨痛的教训下,清廷才同意台湾可以筑城保护。因此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时,知县刘光泗就在兴隆庄以土埆建筑了台湾第一座土城,左倚龟山,右连蛇山,外港壕垫,设东西南北四门。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城墙外加筑刺竹三重,仍感不足,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又在四座城门侧增建炮台各一座。
改建石城
现在所见的石城,是历经许多事件冲撞后的转变。首先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中部发生林爽文事件,其南部的党徒庄大田响应,二度攻破县城。在连年战火的摧残之下,这座土城早已面目全非。此时地方官员以为凤山城倚山而建,易攻难守,又觉兴隆庄多兵灾,为不祥之地。于是乾隆五十三年乱平之后,负责重新评估台湾防御工事的福康安,遂将凤山县治迁往当时已相当繁荣的埤头街(今凤山市)。无奈该处也不平静,变更县治所在并不能改变凤山县的恶运。乾隆六十年,当地人士陈周全与陈光爱兴兵,虽为理藩同知朱慧昌平定,但嘉庆十年(1805年),自封镇海威武王的强盗蔡牵、吴淮泗又攻陷埤头街县城。翌年,官员与民间舆论都觉得还是兴隆庄好,嘉庆十二年(1807年)曾想将凤山县治搬回兴隆庄旧城,但因旧城已大多残破,重建新城,财力不堪负荷而未成。直到道光四年(1824年)杨良斌之乱再起,居民大为恐慌,乃思迁回兴隆里旧城。于是知府方传穟乘机倡议官民捐资,集资十四余万银元(民间捐献约四分之三),由知县杜绍祁为督建,就地取材,以咾咕石及三合土为主,城池范围有所变更,舍去蛇山,全围龟山在城内(所谓放蛇围龟)。于道光五年(1825年)七月十五日兴工,分四组对(拼)场施工,道光六年年八月十五日一座崭新的石城落城,在当时的台湾,仅有彰化县的砖城,可与相比,谓可傲视全台。
石城闲置
兴隆庄石城建妥后,因埤头街新城居府城、屏东平原间交通孔道,较为繁荣,户口繁盛达八千户之多,旧城则只有五百户,且附近山上盗匪出没,构成重大威胁。又无巧不巧,知县杜绍祁却在这个当口得急病死亡。此一噩耗传出,众人指兴隆庄煞气太重,根本是不祥之地。因此原先热切希望能迁移回兴隆庄的凤山县官民又拒绝搬迁,只空留一座气派的石城,从此荒废。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清廷准将县治迁回埤头街(今凤山市)新城,但延至咸丰三年(1853年)林拱变乱平定后,文武衙署才正式迁移埤头街。
根据文献资料推断城内建物,当时的重要公共建筑有:凤山县署、典史署、参将署、守备署等;寺庙:兴隆寺(观音亭)、天后宫、慈济宫、关帝庙、八蜡祠、火神庙、三山国王庙、开漳圣王庙、王爷宫等,其中尤以兴隆寺、天后宫香火最为鼎盛。重要街道则有:县前街(又称大道公街)、下街仔、南门口街、大街、总爷口街、北门内街等六条,而以县前街最为繁荣。
日本统治初期,左营旧城的命运并未有太大的改变,但随着军事南进政策的推展,昭和十三年(1938年)日军将左营港(原名万丹仔港)建为军港,且在后劲设第六海军炼油厂。为了保护左营军港,居制高点位置的旧城及龟山,于昭和十五年(1940年)时被画为军区,将旧城内的左营庄役所、庙宇、旧城教会堂,及居民五十余户,全部强制迁出,导致城内文物荡然无存。
战后,国民党当局还是把旧城之北门、东门及龟山画为军区,并在城内设置海光三村、胜利新村与东自助新村三处眷村(北门内旧城巷则未以新村命名)。1985年8月19日,“内政部”公告,含东门、南门、北门及城墙、护城濠及北门外之镇福社及拱辰井为一级古迹,目前左营旧城的外观是1991年3月修复完工的。
城池规模
凤山县旧城形式左倚龟山,右连蛇山,整座城池大约呈东北-西南走向。
土城时期规模
城周:八百一十丈
城高:一丈三尺
护城河:宽一丈,深八尺
现今规模
城周:一千两百二十四尺(约四公里)
主要建材
壁体由打鼓山一带咾咕石砌成
斗拱以来自大陆的花岗石条砌成
三合土
城门
城门共四,分别为北门拱辰门,南门启文门,东门凤仪门,西门奠海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