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升亮
(续 昨)泛蓝在台北市长选举中的整合非常顺利,使马英九一直没有后顾之忧。但在最后阶段,因马英九迫于党内压力无法为亲民党市议员候选人站台,引起该党部分人士的不满,宋楚瑜又在投票前两天「激情下跪」,恳请选民支持马英九、黄俊英,激化了蓝绿对决的态势,对马英九的选战策略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而在高雄市长选举中,泛蓝的整合则十分曲折。首先是国民党内出现各不相让的混乱局面,最终导致与黄俊英相争的黄启川消极助选,姚高桥公开投奔谢长廷,给自己造成内伤。接着在施明德、张博雅相继投入选战后,在野联盟的整合长期陷入混沌,迟迟未能成局,延误了宝贵的时机。直到投票前夕,在泛蓝基层选民早已自动整合、黄俊英声势大涨的压力下,宋楚瑜公开出面支持,但已为时过晚,使黄俊英失去了胜选的气势与契机。黄俊英的惜败固然暴露出泛蓝整合程度不足与进度迟缓等问题,但他在个人条件远不如对手的情况下,竟几乎将谢长廷挑落马下,并将施明德、张博雅完全「边缘化」,则显示出泛蓝整合的巨大潜力。而泛蓝基层民众在高雄市的「自行整合」,也为 2004年「总统」选举中泛蓝的整合摸索了经验,提供了新模式。
四、选后岛内政局的走向国民党无疑是此次选举中最大的赢家。台北的大胜与在高雄的惜败,无异于给交出政权后实力即一直不断下滑,甚至摆脱不掉瓦解危机的国民党打了一剂强心针,巩固了连战在党内的领导权,稳住了连战在泛蓝内部龙头老大的地位,增强了该党通过主导泛蓝合作实现东山再起的信心与希望。
岛内最新民调显示,民众对国民党的认同度与满意度,从丢失政权后的谷底缓步攀升,在此次选举后首次超过了民进党,重登榜首。泛蓝整合在选举中所显示的威力,还拉抬了泛蓝重新夺回执政权的行情。据《联合报》投票当晚的民调,共有 54%的民众希望下次大选「换党做做看」,泛蓝无论推出「连宋配」或「宋连配」,支持率均超出「陈吕配」 10多个百分点,马英九若出马,支持度更是高达 56%,刚好是陈水扁的两倍。
但是,选民一时的激情并不足恃,泛蓝若想拿回政权,仍将面临重重难关:
(一)是未来整合之路必将十分崎岖漫长,有重蹈黄俊英覆辙之虞﹔
(二是)泛蓝能否摆脱原有包袱,展现崭新形象,为「二次政党轮替」创造充足的「正当性」,让民进党「旧势力复辟」的攻击无法打中要害,仍是一个高难度的「课题」﹔
(三)是泛绿还会加大对泛蓝进行分化的力度,为泛蓝整合增加了变量。选后,马英九的声势扶摇直上,成为头号「打扁战将」与「泛蓝新共主」,泛蓝内部出现了一股让其「直取总统宝座」的拥戴声浪。但从泛蓝内部的权力生态、政治伦理与马英九的行事风格看,除非未来连、宋整合陷入僵局,或整合后声势仍长期低迷、胜选无望,使泛蓝出现了一股「非马英九参选不可」的强大动力,否则马英九仍就只会继续充当国民党促成「连宋配」的一颗大砝码,或是「连宋配」破局后的一颗活棋。亲民党在市长选举中被边缘化,在台北市议员选举中的成绩也远不如预期。宋楚瑜在选举过程中所充满的焦虑感,主动要求为马英九、黄俊英站台反而成为他们的「烫手山芋」,以及其最后阶段「激情下跪」所引起的诸多非议,均显示「宋楚瑜效应」在「马英九现象」的光环下已明显褪色,该党在泛蓝阵营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在泛蓝整合中的筹码正在逐步流失。
新党在台北市议员选举中因提名策略得当而大有斩获,虽然使该党暂时摆脱了「关门熄灯」的梦魇,稳住了自己的「根据地」,但该党在岛内政局中的发言份量并不会因此而增加多少。民进党则在选举中窘态毕露。李应元在台北市包括士林、北投、中山、大同、万华等「绿色票仓」在内的各区全面失手,谢长廷在自己执政优势与民进党全力驰援下,面对藉藉无名的泛蓝挑战者时竟也捉襟见肘,险些翻船,显示中间选民对民进党执政的不满与抗议。这使陈水扁上台以来该党不断扩张的势头明显受挫,将为陈水扁竞选连任增加新的难度。不过,在陈水扁声势如此低迷、大环境如此不利的情况下,民进党还能在台北市守住「基本盘」,保住高雄市长,让可能成为其丢失政权的「第一张骨牌」没有倒下,仍显示出泛绿选民的凝聚力与该党精于选战的独特功力。由此观之,团结的泛绿在与整合不力的泛蓝的对抗中占优的局面并未丧失。「台联党」在台北市议员选举中全军覆没,在高雄市也仅获得2席,表明李登辉的影响力加速衰退,「台联党」提前出现了「泡沫化」的征兆。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陈水扁调整与李登辉的关系提供了契机,但在蓝绿对决、民进党不具备单独过半实力的情况下,陈水扁尚没有跟「台联党」翻脸的本钱。就两岸关系而言,民进党当局为摆脱困境,赢得政绩,今后有可能加大打「两岸关系牌」的力度,在「三通」问题上玩更多的花招。从长远看,「统独牌」在岛内选举中作用的下降,也有利于两岸关系的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