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12月12日电 台湾两市“市长”的选战已经结束。台湾的“两党政治的时代”在这一次北高“市长选举”之后已经底定,“蓝绿对决”将主导未来的选战发展。
最近岛内媒体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泛蓝军将有谁出马向陈水扁挑战。台湾媒体日前发表社论指出,在未来的一年多时间中,泛蓝军的整合已是大势,由谁出马并非重点,而陈水扁面临泛蓝军整合的情势,会采取什么样的作为,可能对台湾的发展有立即的影响,值得注意。
面对泛蓝的整合,陈水扁实际上有几种选择。第一,他可能选择以“弊案”的方式来打击泛蓝军。这是民进党每逢“选举”必会祭出的招式之一,也的确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可是自从“新瑞都案”出现之后,民众大概也发现,“天下乌鸦一般黑”。在“新瑞都案”中,被牵扯到的重量级人士包括余陈月英、谢长廷,还有两名买票的“立委”。现在大家都睁大眼睛在看,陈水扁究竟如何对待这个案子。如果他为巩固票源而“选择性办案”,那民进党将失去“清廉”的形象,恐怕再也没有资格指责其它政党。如果他为了顾及个人的形象而撤查到底,可能真的“撼动政权结果难料”。到底查与不查,陈水扁大概要伤脑筋一阵子,好好计算“政治成本”效益。
陈水扁的第二个选择是以人事与资源来分化泛蓝阵营。分化永远是最廉价的手段,因为总有人禁不起权力与资源的诱惑。
岛内媒体称,“在选举之前,陈水扁不是为了制造连战与宋楚瑜之间的矛盾而放出扁宋会面的消息吗?”“这一次的高雄“市长选举”,姚高桥的阵前倒戈不又是分化的另一例吗?”“选战刚结束,民进党不是立刻放话表示2004年为“扁马对决”,其意不就是在制造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吗?”在未来的一年内,我们相信,类似的戏码可能还会出现,而且可能是以重量级人士为主。
陈水扁的第三个选择是调整“两岸政策”,大胆开放“三通”。“两岸政策”是陈水扁的“新中间路线”的唯一指标。
过去两年半来,陈水扁可能是受制于“台独”基本教义派的影响,在“三通”问题上,始终是“坐而言,没有起而行”。陈水扁依旧是在打太极拳,似进还退。现在面对泛蓝军的整合,中间选票已成了胜负的关键。陈水扁的策略本来是以模糊的语言来达到“两面通吃”的效果,但时间一久,民众早已看穿其用意,因此陈水扁除非有具体的行动来推动“三通”,否则将无法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
同时,李登辉对国民党的“杀伤力”已很有限,但对民进党与陈水扁的“杀伤力”却日渐增强,农渔会信用部事件即为一显例。陈水扁如果不能向“李登辉时代”告别,终将成为李登辉的“俘虏”。
陈水扁的第四种选择是脚踏实地“拼政绩”。这个选择是最困难的选择。无奈陈水扁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追求连任的压力下,陈水扁没有太多的选择,而每一样的选择结果都可能造成非常深远的后遗症。现在陈水扁大概只有撇开连任的心态,专心致志于政务,才有可能做出明智的选择。而这个选择,对于一心“拼选举“的阿扁而言,又是一个最痛苦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