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台湾-台湾北高两市市长选战-相关报道
相关报道


 

选战之后看选战:从台湾"选举"看岛内"政党政治"
 
 
  来源:      日期:2002-12-12 15:15

    台湾北高选战已落下喧嚣的尘埃,各大小候选人要么得到了精疲力尽后的满足,要么在独吞竭尽全力后的失落,但有一点无疑是共同的,那就是现在他们都在尽量避开尘世,疗养几个月来饱经磨难的身心。此时对旁观者来说,的确是个“持超然心态,写几行文字,借机说三道四的绝好时间”。
  马英九如临大敌
  现任台北“市长”马英九是此次选举中最有胜算的候选人,但他仍然几个月如一日,如临大敌,丝毫不敢懈怠。马英九的优势是一目了然的。他有俊美潇洒的外表,在台湾《天下杂志》的民调中,曾一举夺得台湾民众心中“最美的政治人物”之头筹;他有最好的教育背景,是当前世界上最牛的大学--哈佛大学的法学博士,虽然其他主要候选人几乎都有美曰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但马的学位之光环无疑最强;他是目前台湾“政界最得民众喜爱的政治人物”。
  然而,在现行的岛内政治中,这么一个人仍无法避免“被抹黑、被淘汰”的危险,仍然必须投入人力物力来进行选战。为了“拿下”台北市,马英九和一位台湾风云女性的一张普通合照被抖露了出来。在“市长”选举前的最后一夜,民进党更是使尽手段。陈水扁竟在大庭广众之下,毫不掩饰地对他极力贬低。另一位“天王”级的助选人物李登辉也是如此。
  拜票、跪票的价值
  此次北高“市长”竞选的一个高潮是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为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跪票。按照流行的“竞选惯例”,每当大选,各路“诸侯”都要尽量“周游列国”,都要把宣传机器开到最大马力,都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来收买人心,更有一些(如果不是所有)候选人深知人非圣贤之理,故千方百计揭他人之短,扬自己之长。“没有这种突击式竞选,似乎也就无从谈民主政治”了。
  外国的例子也不少,在2000年美国大选中,小布什在新罕布什尔州预选中出乎意料地败给麦凯恩之后,他大大加强宣传投入,广告费用从每周300万美元一度涨到800万美元,还雇人打了上百万个电话拉选票,甚至动用了他那颇有威望的老母亲的录音,最后终于把“弹尽粮绝”的对手排挤出局。
  克林顿的8500万美元到底打动了多少人,小布什的老母亲使多少人转而支持小布什,没有统计。但这些是克林顿和小布什“转败为胜”的主要或关键性措施。那么,这就让人不得不怀疑那一票里的“民意含量”。换句话说,那一票是根据候选人的竞选许诺,还是根据他的一贯表现?
  候选人与纳税人
  以这次台湾选举为例。最有把握的“小马哥”除了要面对被人“掘地三尺”,肆意抹黑的折磨之外,一天只能有4个小时的睡眠,整个竞选下来,真个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谢长廷被指责当“市长”后,对高雄市的建设毫无贡献。民进党市“议员”候选人“城市之光”竞选招牌被嘲讽为“老本赔光、大楼搬光、老百姓被抢光”。连仅仅是竞选“市政议员”的王欣仪都说,忙了半年的选战,她已经“累到麻木”,那几位“市长”候选人的境况可想而知。
  这些候选人和助选人的家人为了竞选,也不惜任何牺牲,放下身段,“随夫出征”。
  恐怕更应嗟嘘的是那几百万自掏腰包、替别人做嫁衣裳的纳税人。台湾这次两市“选举”虽然和美国上次总统大选的30亿美元的投入不可同日而语,但就台湾目前经济低靡、失业率攀升、生活质量下降的现状来说,民众的付出仍然是巨大的。为了此次“选举”,他们不仅要为“市长”和“议员”候选人的一系列竞选活动付账,为几十万件宣传品买单,还要支付候选人近亿元台币的竞选费用补助。以台北市为例,马英九可以领取竞选经费2476万元,李应元可得1466万多元的补助;此外,可以获得竞选经费补助的市议员候选人还约有80人。
  同时,两市民众还要放下手上的工作,为“竞选”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例如不少人要参加竞选大会,还要对付各个候选人以拜访、电话等许多方式的拜票、催票、乃至贿票。其正常生活被搅乱是无可避免的。
  所以有台湾媒体撰文说,“正常化”与“荒谬化”的强烈对比,是这次“选举”的主调。这无疑是有识之见,例如此次“选举”不聚焦地方社会政策,回避市民众最关切的经济问题,而把火力集中于族群矛盾和对个人操守的攻击,就体现了这种“荒谬化”。《联合早报》 作者: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