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这里是一片无比秀美的土地,历史悠久,风光旖旎,民族风情浓郁。然而,这个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却在2008年5月12日,遭遇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北川县20个乡镇、16.1万人全部受灾;因灾遇难、失踪19956人,约占总人口的1/8。
地震使北川县城驻地几乎夷为平地。全县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全面损坏,绝大部分房屋倒塌或受损,360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近600亿元。“此次地震震中在汶川,重灾在北川”,北川被国务院确定为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北川蒙受灾难,山东义不容辞。
地震发生后,作为对口援建省份,山东在全国第一个成立对口支援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第一个进入灾区对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第一个协助完成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方案,第一个拨付农户永久性住房补助资金,第一个启动乡镇援建项目,第一个建成场镇援建项目并交付使用。
记者近日赴北川,辗转到正在紧张重建的各个乡镇,采撷了几段山东援建人倾情北川的故事——
2009年1月12日,两位居民经过北川县城新选地址。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正在施工建设的北川县擂鼓镇小学(2009年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身为七尺男儿 愿赴国家之难
2008年9月23日晚,一场5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北川,一个个响雷在头顶炸开,有统计显示当天晚上一共打了1万多个雷。暴雨引发泥石流、洪水灾害,刚刚恢复的通讯、交通再度中断。24日一大早,济南援建队伍紧急集结,从安昌镇往擂鼓镇赶。
途中被警察拦住:“里面太危险,不能往里走!”
“我们就是来抗震救灾的!我们的工地在里面,我们一定要进去!”
进山的路被冲垮了。他们紧急调集机械设备,抢通道路。当他们像泥人一样到达擂鼓镇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心痛欲裂:
洪水冲毁农房1691间,损毁帐篷200多顶,3000多间板房全部进水,其中柳林板房区470间板房进水达1米多深,60间被泥石流冲毁;麻柳湾板房区2幢板房整体被毁,全部居住户无家可归;洪涝地质灾害造成擂鼓镇10人遇难、9人失踪,6人重伤、6人轻伤,大量用于农房重建的机械、材料被掩埋冲毁,21个重灾村群众生产自救的成果付诸东流。
2009年1月12日,援建施工人员在北川县擂鼓镇小学工地上加紧建设,3月底这所永久性学校建筑将封顶。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灾区人民刚刚开始萌动的信心又一次遭到毁灭性打击。
济南援建的10名技术人员迅速到位,转移群众,指导清淤;30人救援安置小分队到安置受灾群众的擂鼓小学,发放物资、安抚群众。指挥部同时调派大型挖掘机、小型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昼夜抢挖泄洪沟、疏通河道,把洪水、泥石流疏导出去,保护了曲山镇2000多套板房区里的群众。
在济南援前指挥部的会议室的墙上,有几个醒目的蓝色大字:“一切为了擂鼓人民”。
“作为七尺男儿,国家有难,而我们有机会来报效国家,非常自豪。我们要为活着的人创造美好的生活,让他们尽快摆脱地震带来的痛苦。”济南援川副总指挥史海成说。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台湾新闻 两岸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