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康师傅”魏应州引领顶新食品王国

  时间:2009-12-30 19:34    来源:中国台湾网综合     
 
 

 

康师傅的董事长兼行政总裁 魏应州

 

 

相关新闻

 

一碗面起死回生 魏应州:康师傅背后的隐身人

 

  在中国普通老百姓眼里,康师傅几乎是个家喻户晓的名词;但提到魏应州,却没几个人能立刻把他与康师傅联系起来。尽管康师傅品牌的广告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野,但这位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和他的兄弟们却显得默默无闻,同其他早期进入大陆投资的台商一样,不事张扬、为人低调。

  一碗面起死回生

  在“好吃看得见”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红遍大江南北之前,恐怕魏应州自己也没想到,他的食品王国是从一碗方便面开始构筑的。

  1954年,出生于台湾彰化的魏应州,是魏家四兄弟的老大。4岁时,父亲魏德和在台湾创立鼎新油脂加工厂,主营蓖麻油、棕榈油等。1978年,魏德和去世后,鼎新由四兄弟接管。

  由于在台湾岛内的发展始终磕磕绊绊,20世纪80年代末期,魏家兄弟带着1.5亿新台币到大陆试水。从1989年到1991年的3年时间,魏家在北京、济南、秦皇岛、通辽等地开办了4家合资企业,先后尝试过“顶好清香油”、“康莱蛋酥卷”和蓖麻油等产品。尽管产品质量出色,但当时大陆市场消费者的购买力却不足,1.5亿新台币的本金也亏损过半。

  此时,康师傅食品王国的开国功臣——方便面,以一个非常偶然的姿态从天而降。在康师傅公司内部,坐火车吃泡面的故事为工作人员津津乐道。1991年,魏应州的四弟魏应行在火车上泡吃从台湾老家带来的方便面,香味引来众人旁观,不时有人询问哪里能买到这种方便面。“大陆这么大,坐火车的人那么多,方便面的市场该有多大!”即使是后期加入康师傅的职员,也乐于绘声绘色描述当时魏应行的兴奋之情。

  但经过市场调查后,却发现大陆市场已经有不少方便面企业,同样来自台湾的统一集团也已经有了10多年经营方便面的历史。当然,失望之余也有希望,当时方便面产品两极分化明显,品质和价格适中的终端产品留有大片空白。于是,原来准备在天津生产饼干的计划改成了做方便面。

  1992年8月21日,康师傅投资了800万美元在天津开发区成立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康师傅”第一碗红烧牛肉面诞生,适合国人的口味加上1.98元一包的价格,使得“康师傅”几乎一问世便成了国人心中方便面的代名词。1994年开始,“康师傅”相继在广州、杭州、武汉、重庆、西安、沈阳等地设立生产基地,并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区域化的产销格局。

  “抓住了先机,就抢到了‘第一品牌’形象。”顶新集团高层人士李家群总结说。【更多】

 

 

魏应州:大陆找到第二故乡

 

    与他所从事的事业几乎每天都出现在媒体上相比,他的曝光率极低,据说他从未接受过记者任何形式的专访。然而,由他所一手缔造起来的“食品王国”却影响了无数中国人的生活:有谁没吃过“康师傅”方便面,喝过“康师傅”的饮料,啃过“康师傅”的饼干?抑或没到乐购超市购过物,到德克士进过餐?

    1980年代,当他接过父辈在台湾彰化的事业时,公司只有1000万元新台币的资产,同时还有同等数额的负债。此后,他不负家族的重托,带领3个兄弟北上大陆拓展市场,经过近20年的艰苦打拼,打造出了一个横跨方便食品、饮料、糕点、西式快餐及零售业的“航空母舰”式企业集团———顶新国际集团,成为台商在大陆成功的典范。他,就是现任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师傅”)董事长兼行政总裁魏应州,顶新国际集团的引路人。
   
    尽管如今的“康师傅”早已名播四海,誉满天下,可今年刚过“知天命之年”的魏应州,却一直恪守着他为人低调、不事张扬的行事风格,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他对外谦逊,对内严格。据他身边的人介绍,他学习能力强,观察敏锐,做什么事情都很投入,连打高尔夫球也不例外。平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开会,是个十足的“工作狂”。也许正是这样的个性,才造就了他驾驭下的“康师傅”在市场的激流险滩中一路驶来,由一叶扁舟变身为一艘航母。
   
    1992年8月21日,康师傅投资800万美元在天津开发区成立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出第一碗红烧牛肉面以来,“康师傅”就成为中国方便面的代名词,先后在全国13个城市共建立了114条方便面生产线,日产方便面达2.5亿包,年销售方便面65亿包,平均每个中国人一年要吃掉5包,市场占有率47%,是不折不扣的“中国面王”。1995年,“康师傅”开始在天津开发区生产糕饼;1996年,开始在杭州生产饮料。如今,这两大事业群分别拥有4个工厂21条生产线和13个工厂82条生产线,与方便面共同构成“康师傅”的三大支柱,遍布国内13个城市,拥有员工近4万人。1996年“康师傅”在香港成功上市,其股票在2002年进入香港股价增值最佳前三甲。同年,顶新国际集团购并德克士开始涉足餐饮连锁行业,如今已拥有“德克士”西餐、“有乐和食”拉面、“牛乐亭”烤肉三大品牌,仅“德克士”在全国就已有店面逾300家。1997年,顶新国际集团在上海成立乐购超市,短短的几年,就在全国10个城市拥有了26家店面。1998年,顶新国际集团购并了台湾具有50年历史的第二大食品集团———味全,并在上海成立冷藏事业部,正式进军乳业。今年1月,与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及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结成战略联盟。
   
    在魏应州的大力倡导下,顶新国际集团始终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回馈社会,永续经营”的经营之道,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热心公益事业。从1995年开始,顶新国际集团在全国最贫困的十几个省市建立了19所“顶新希望学校”。为了让山区的孩子能有课外书看,有电脑用,集团又投入500万元成立了“顶新基金”,并由专职人员负责全国范围内的扶贫、捐书等活动,并于1998年、2000年赞助了天津泰达足球队,2003年冠名天津康师傅足球队。此外,顶新国际集团还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把国家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历年来投入抗洪、抗震、扶贫、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的费用已达8000多万元人民币,充分诠释了其“国际观,中国情,顶新人”的企业理念。

    尽管如今的顶新国际集团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食品企业,仅旗下的“康师傅”在大陆投资就已超过了15亿美元,2003年销售额超过了35亿元人民币。但魏应州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说:“我从台湾来,中华民族的情结很重。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正是有了改革开放的机会,才让我们中国人有机会富起来。因此,我一直在思考,财富来源于社会,怎样才能回馈于社会。现在,‘康师傅’仅在天津地区就有6000多名员工,加上他们的家属就将近有两万人了,我觉得自己的责任很大,‘康师傅’还得继续努力,才不辜负所有关心支持我们的人的期望。”
   
    魏应州对成就他辉煌事业的泰达有很深的感情,在获知自己入选“感动泰达20年20人”候选人时,他感到“诚惶诚恐”,破例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满怀深情地回忆起最初来泰达时的情景:“1992年来开发区的时候,开发区已经具备了‘七通一平’的基础条件。我们到这儿考察之后,感觉开发区的硬件环境很不错,尽管软件环境还稍显欠缺一些,但天津市、开发区领导的热忱态度最终打动了我们,觉得在这儿建厂会有很大发展。没有天津开发区,就没有‘康师傅’,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得到了开发区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才有了今天的‘康师傅’。我很庆幸我们当初选对了地点。”

    如今的魏应州,一年365天在台湾生活20多天,在国外生活30多天,其余的300多天都是在泰达度过的,他坦言“泰达已经成为我的第二个故乡了”。(来源:天津滨海新区网)

 

 
编辑:杨笑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