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大陆]对台湾“大选”后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的几点看法
来源: 日期:2004-07-30 17:22
自“3.20”台湾大选以来,岛内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两岸关系已经并正在产生深远影响,大陆为此发表“5.17”声明作出了相应的反应。经过陈水扁四年来的执政特别是经历这场“大选”,两岸互信已经荡然无存。目前,岛内“台独”势力在美国的支持下仍在继续发展并日趋嚣张,而大陆遏制“台独”的决心和力度也在不断加强,能力不断提高,台海局势依然严峻,令人担忧。这种严峻局面是否能够得到缓和,两岸关系能否发展,抑或出现新的危机乃至战争,最终取决于台湾当权者是否放弃“台独”路线,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
岛内政局的发展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陈水扁在第二个任期内没有了连任的压力,制定和推动其政策目标的顾忌相对较少,从“5.20”以来他的一系列做法来看,陈水扁在内政方面确实比上一任期表现出了强硬的姿态,而反对势力又难以整合,反制乏力,这自然会影响到两岸关系。具体来说,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陈水扁强势主导,台湾政权全面“绿化”。
陈水扁“连任”后,对人事安排的变更可说是民进党执政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首先是在“内阁”改组方面,将与其关系较为不密切的官员一个个逐出了“内阁”,而安排进自己的亲信人马。事实上,民进党执政下的“内阁”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陈水扁内阁”,成了他的橡皮图章。其次,对媒体进行操控,除了江霞出任“华视”总经理之外,其它如对国民党在其中影响较大的“中视”和“中广”则借换照之机,排挤国民党的势力,目的就是要全面掌控媒体。第三,安插亲信对金融机构加强控制。第四,擢用大批将领,对军队加强控制。第五,改组“国安部门”,加强对情治系统的控制等。
陈水扁的上述作为,尽管受到岛内各方的强烈质疑,但他充耳不闻、我行我素,仍利用其手中掌握的权力强势推动。其目的是要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全面控制台湾社会,巩固和壮大民进党的力量,为年底的“立委”选举和民进党的长期执政扫清道路。
二、反对势力难以整合,无法对民进党形成有效制衡。
从“3.20”到“5.20”,岛内反扁势力进行了一波又一波声势浩大的剧烈抗争,突显了陈水扁连任的不公不正,但由于泛蓝领导层的软弱无能,不能因势利导,致使这场抗争功败垂成,目前已成强弩之末。“5.20”之后,国、亲内部对如何整合七嘴八舌,虽然谁都明白,不进行整合形势对他们极其不利,可是他们谁都不肯让步,放弃自己眼前的局部利益,对于是“合并”还是通过“大联盟”的方式进行整合,双方说法南辕北辙,甚至两党内部也很不一致,“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始终难以达成共识。这种内耗造成了人心涣散,严重削弱了泛蓝阵营自身的整体实力。
正是这种反对力量的减弱,使得近期以来陈水扁在人事布局上的政治酬庸和“绿化”愈加无所顾忌。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年底的“立委”选举泛蓝阵营形势严峻,不容乐观。如果泛蓝再次败选,泛绿阵营在新一届“立法院”的席位首次过半,台湾政坛的力量对比将会失衡,民进党“一党独大”的局面有可能出现。而由于民进党在“行政”与“立法”两方面的全面执政,政权得以巩固,陈水扁推行其政策目标势必愈加放心大胆,遇到的阻力将会更少。
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其后续效应必然是:一方面“台独”势力在岛内大行其道,泛绿阵营对台湾民众“台独”意识形态的引导将会愈加便利,成效也将愈加显著。而“台独”意识形态的影响不断扩大和深化,反过来又将迫使泛蓝阵营进一步向“台独”意识形态继续靠拢,不然的话,在台湾的现实政治环境下很难生存和发展。显然,这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将是长期的和深远的,也是十分恶劣的。另一方面,“台独”势力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进党政权得以巩固,陈水扁挑战两岸现状、对抗大陆的自信心势必增强,其挟持台湾的所谓“主流民意”,推行“急独”路线的危险性必然增加。
有一种观点认为,今年底“立委”选举泛绿阵营的席位若能过半,民进党政权得以巩固,陈水扁的实力和自信心增强,反而会有助于其松动乃至改变“台独”立场,重新引领和启动民进党的“台独”转型,使两岸关系由“危机”变“转机”。然而从目前陈水扁的种种作为来看,这只不过是一种善良愿望,找不到足以支撑这种观点的任何“例证”或“迹象”。陈水扁之流乃是一批唯心主义者,他们总是错估形势,总以为一旦民进党政权得以巩固,加上美国的撑腰,即使他仍然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推行“台独”路线,“中共也不得不接受政治现实”(陈水扁语),放弃“一中原则”和他打交道。因此,寄望陈水扁放弃“台独”立场,无异于“与虎谋皮”。
三、泛绿阵营“分工合作”,极力扩大“台独”基本盘。
“5.20”以来,与泛蓝阵营一盘散沙、进退失据形成鲜明对照,泛绿阵营分进合击,对夺取年底“立委”选举的胜利志在必得。由于执政的民进党受到来自各方特别是美国的强大压力,“3.20”之后被迫暂时搁置“急独”路线,在“5.20”演说中陈水扁刻意将“制宪”改为“宪改”,从表面上来看,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向中间靠拢”,出现弹性调整空间。但与此同时,在野的李登辉“台联党”却继续拉高分贝大肆鼓噪“公投制宪”、“台湾正名”等“急独”主张。稍有头脑的人都能看出,这是为了因应年底“立委”选举扁李合谋的又一出戏码:“台联党”鼓吹“急独”路线,意在稳固“台独”基本盘,而民进党则以淡化“台独”来欺骗选民,开拓中间票源。正所谓“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借以扩大泛绿阵营的基本盘,实现年底新一届“立法院”席位过半,使国、亲两党弱化乃至边缘化,以图全面主导台湾政局。
四、陈水扁的两岸政策乃是“战争边缘政策”。
陈水扁为了竞选连任,“大选”期间抛出“台独时间表”,推动“公投立法”,执意搞“3.20公投”,把两岸关系推向了极其危险的战争边缘。然而选后陈水扁却又抛出新的两岸关系论述和政策,频频向大陆释出所谓“善意”和“诚意”:在“5.20”演说中,他不仅把“制宪”改为较为模糊、中性的“宪改”,还“建议”未来“宪改”不涉及主权、领土和统独议题;5月28日,新任“陆委会主委”吴钊燮主动邀请汪道涵访台,表示“什么议题都可以谈”;6月11日,吴钊燮又称,如果大陆回到“钱其琛立场”,两岸可以立即上谈判桌展开“三通”等等,摆出一副急于缓和发展两岸关系的姿态。
其实,长期观察陈水扁两岸政策走向的人士都不难看出,这只不过是陈水扁四年前的故技重演。且不说如岛内外进步舆论所揭露的那样,陈水扁“5.20”演说中有关两岸政策部分,表面上退缩,实则绵里藏针,埋下了许多日后重回“急独”路线的伏笔,就说他所公开宣示的两岸政策目标,也和四年前并无二致:四年前他说,他的两岸政策是要“让美国满意,国际社会肯定,中共虽不满意但找不到借口”;如今他则说,他的两岸政策是要“让多数国人满意,美国肯定,国际社会激赏,中共找不到借口”。就连遣辞用字都相差无几、如出一辙。
陈水扁执政四年来的种种事实告诉我们:所谓让“美国满意、中共找不到借口”的两岸政策,就是“投靠美国、对抗大陆”的政策,说穿了是不折不扣的两岸“战争边缘政策”。这种政策何来“善意”、“诚意”之有?“5.20”之后,陈水扁当局执意要斥巨资6100亿新台币大肆采购美国的高科技进攻性武器装备;与美国结成“准军事同盟”,举行针对大陆的大规模“汉光”军事演习;抛出所谓“毒蝎计划”,与美国的“国防部报告”一唱一和,扬言要对大陆实施“先制打击”、攻击三峡大坝等等。在陈水扁当局施放“两岸和谈”的烟幕背后,人们所看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以武拒统,以武谋独”。
“先软后硬,软硬兼施”,是证诸四年来陈水扁两岸政策的又一大特点。陈水扁明明知道,汪道涵访台也好,“三通”谈判也罢,只要他坚持两岸“一边一国”,一切都无从谈起。然而他之所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坚持炒作这些议题,释出这些虚假的“善意”和“诚意”,除了为欺骗舆论和应付来自美国的压力之外,还在于为其日后重回“急独”路线制造借口、推托责任。
陈水扁推行上述两岸政策,只会进一步破坏两岸互信,加深两岸裂痕,制造台海地区新的危机。
大陆的应对策略与政策走向
表面看来,大陆对台政策自去年以来变化很大。“大选”期间,大陆对于陈水扁的“急独”挑衅采取了十分克制的态度,直到选举揭晓后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情况仍在继续。其实大陆方面之所以采取这种克制态度,主要是据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台湾选情发展的评估。即在反对“台独”的连宋配民调支持度一路领先的形势下,大陆并不想过多的介入台湾的选举;二是美国处于其自身的利益对陈水扁的“急独”言行施加了一定程度的压力,大陆“促美压扁、拉美制独”的策略确实受到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自“3.20”之后,一方面大陆已不得不面对陈水扁的连任和民进党有可能长期执政的现实。另方面由于陈水扁极力讨好美国,使一度恶化的美台关系得以很快修补,而美国也调整政策,反过来对大陆施压。面对这种新的严峻形势,大陆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不变的前提下,对某些具体的局部的政策作出了相应的调整。整体来说,大陆一方面加大了对“台独的”施压力度,另方面也展现出了相当大的政策灵活性。“5.17”声明的发表及其所展示的内涵,集中地体现了这一政策的调整。
从目前的政策走向来看,大陆对台工作的重心显然是“遏独”重于“促统”。道理至明:对于两岸关系来说,“遏独”既是“促统”的题中之义,同时也是“促统”的基础和必要前提。在目前岛内“台独”势力坐大、两岸关系严峻的情况之下,这是大陆唯一的也是合乎逻辑的选择。当然,“遏独”并不等于一昧的“强硬”,因此“5.17声明”既表达了大陆方面“不惜一切代价”制止“台独”的决心,而同时也指出了台湾当权者只要回归“一个中国”立场,两岸关系就能展现出“无限光明的前景”。
早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扩大两岸经贸和文化交流、扎扎实实地做好“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工作,是遏制“台独”最为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在目前两岸僵局无法打开的情况下,大陆把经济交流作为两岸交流和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主要渠道来加以推动。在5月24日召开的记者会上,国台办明确表示,大陆一如既往地欢迎广大台商前来投资,但是不欢迎在大陆赚了钱,又回到岛内支持“台独”的台商。“有区别才有政策”,大陆方面对极少数的“台独商人”提出“警告”乃至采取必要的“制裁”措施,正是对广大台商的一种公平和鼓励。至于两岸“三通”问题,针对吴钊燮的隔空喊话,国台办在6月30日的记者会上,再度重审了“钱其琛立场”,明确表示推动两岸“三通”的三关政策不变。即把“三通”界定为“经济议题”,可以在“两岸航线”的定位下展开两岸行业间的“三通”谈判,这是在两岸关系无法打开僵局的情况下所作出的务实的、必要的让步。
由上可知,大陆对台政策的态度既坚持了原则性,又展现了政策的灵活性。所谓的“原则性”就是“一个中国”的底线,而政策的“灵活性”则表现在突破旧有的模式来进行两岸关系的新布局,从而牢牢地掌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
目前的情况表明,上述大陆对台政策的调整,已经并正在收到成效,岛内“台独”分裂势力虽然仍在继续发展并且十分嚣张,但毕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遏制。而两岸民间的各项经济文化交流交往,则仍在持续发展和扩大,势头不减。
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几个因素
除了大陆的对台政策,目前两岸的紧张关系能否得到缓和与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的互动。
首先,两岸形势向哪个方向发展,关键取决于台湾当局。
事实上,台湾当局对两岸交流,一向都是从政治的角度进行靠量,“泛政治化”的不是别人正是台湾当权者。例如关于两岸“三通”问题,远的不必说,这次国台办明确表示,大陆坚持“钱其琛立场”,愿与台湾方面探寻早日开放两岸“三通”问题,但是几天前还在高唱谈判开放两岸“三通”调门的台湾“陆委会主委”吴钊燮,却立即改口说:“现在“三通”议题还不到坐下来谈的地步”,表示“希望除了钱其琛的讲话,不要再衍生出其它的政治前提。”这种论调,事实上就是要大陆放弃“一个中国”原则,这显然还是陈水扁执政四年来的老招数:台湾方面先是释出假“善意”,一旦大陆作出正面回应,台湾当局就立即退缩;假设大陆置之不理,台湾当局就会大肆攻击大陆“没有善意回应”,于是它推动“台独”也就有了十足的“理由”和借口。
说白了,两岸关系僵持紧张的症结是台湾当权者顽固坚持“台独”立场,在这种情况下,两岸的任何接触谈判当然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还是拿“三通”问题来说,尽管大陆一再作出让步,不断进行务实调整,但台湾方面仍然想尽各种办法一再阻挠、拖延。原因无它,李登辉说得再清楚不过,他说:“两岸“三通”的较劲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三通”一通,等于台湾“投降”。陈水扁也早就说过“‘三通’是台湾的最后筹码,不到最后时刻不能开放”。正因为如此,尽管压力很大,他仍然一拖再拖,决不轻易开放。而在一定时期,陈水扁又往往需要炒作“三通”议题,但这只不过是把它当做欺骗舆论、捞取政治利益的工具而已。
因此,在可见的时间内,两岸“三通”的前景,并不如预期的那么乐观。
其次,在两岸关系的问题上,美国是又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美国不愿意看到中国的统一强大,千方百计地要遏制中国的崛起,需要利用两岸的对立和对抗来谋取自己的最大利益。根据这一原则,美国在两岸争端中表面“中立”,实则鼠首两端,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以对“台独”的支持来达到扩大自己利益的目的,并非真的有爱于台湾也。所谓“反对任何片面改变现状”,企图使海峡两岸永远维持目前“不战不和,不统不独”的分裂状态,其用心正在于此。对此,海峡两岸所有的中国人都必须有清楚的认识。陈水扁等岛内“台独”人士,整天把所谓“尊严”、“对等”、“主体性”等等挂在嘴边,然而为了对抗大陆,实现其分裂祖国的“台独”目标,却甘为美妾,充当美国遏制中国的“马前卒”,这乃是使美国得以售其奸的根本原因。所以,在两岸关系的问题上,美国是又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如果台湾当权者继续推行引狼入室的错误的两岸政策,海峡两岸难望太平。
第三,在两岸关系的发展中,两岸的“民意”走向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陈水扁民进党历来把所谓“民意”作为其对付政敌和推动“台独”分裂活动的护身符,对挑动“民粹主义”情绪可为不遗余力,这次“大选”更是变本加厉、不择手段。陈水扁胜选连任后,利用其手中掌握的权力极力“绿化”媒体,其目的就是要全面“绿化”台湾的意识形态,为其推动“台独”路线打造更加广泛、深厚的“民意”基础。长期以来,相当数量的台湾民众在“反共”和“台独”这两种意识形态的双重污染下,对大陆抱有相当程度的仇视,对大陆的对台方针政策难以理解和接受,这是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和不利因素。这种被刻意挑拨起来的民粹主义情绪是非理性的但同时也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而且,由于“台独”势力的继续执政,如果再加上大陆的对台工作失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利的情况还有可能会继续发展。
对大陆方面来说,由于“台独”势力的发展与嚣张,民间反“台独”的声音也正在日趋高涨,并已经开始形成愈来愈大的舆论压力,影响到了官方对两岸关系的决策。此次张惠妹的杭州演出在大陆网民的反对下被迫取消,就是民间力量开始产生影响的先兆。而国台办“5.17声明”中的强硬措辞和紧接着“不欢迎支持‘台独’的台商”的表态,也多少有向大陆民众交代的意涵。尽管两岸民众的情绪在性质上根本不同,而且官方对这种事态的发展所采取的态度和做法也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大陆方面仍然需要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在大陆民众中滋生非理性的民粹主义情绪,从而形成两岸民众之间的严重对立。
总之,同胞之爱的弱化以至丧失,只会有利于“台独”。化解民众的对立情绪,不断增进两岸同胞之爱,乃是遏制“台独”、缓和发展两岸关系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根本之途。
(作者:徐博东 、陈星;编辑:海航)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